欣賞一首小詩最适合在與作者大緻相似的環境裡或經曆後。詩意,很多時候與佛家的禅理大緻相似,是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因為詩詞作品自古以來就是以含蓄為貴,所謂的“忌直貴曲”。白馬君覺得讀現代詩也一樣,這是判斷漢語詩歌優劣的一個标準。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著名網絡詩人餘秀華的一首近作。
《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 遊船在湖面上是平穩的 動蕩的是投影在水底的雲朵 我和他,若說萍水相逢 把“萍”字甩上岸,就是水滴的融合 安源你說:有沒有怕水的魚 把塵世的鐵鈎死死含在嘴裡? 安源你說,這湖底還藏着多少壇酒 來供我和你對酌? 來供我點燃火堆照亮如同你我 這般的相逢 遊船開了一圈,回到系舟處 我們相逢在各自人生的下半場 好像什麼都得到過 也仿佛一無所有 你總是牽着我走路 我知道這樣的憐憫 此生,你隻給了我一個

和許多詩友一樣,我是比較喜歡讀餘秀華的小詩的,因為她的很多小詩充滿了所謂的“煙火味”。什麼是煙火味兒呢?你我寫不出來的生活感受,比如說一些類似的切膚之痛,心頭莫名的憂傷,心中的頓悟,令人明澈清爽,令人愉快的感覺。當被一位詩人寫出來後,我們一讀就會啧啧稱奇:就是這個味。餘秀華的《同李安源遊玄武湖》同樣是。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與人之間相處友善,就成了朋友。而詩友之間相約遊山玩水,往往會留下與之相關的詩作,記遊之作。看題園可知餘秀華這首詩正屬于記遊詩。古詩詞中的結伴記遊詩名篇有孟浩然的《與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迹,我輩複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李白的《與夏十二登嶽陽樓》:“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這兩首詩白馬君很喜歡讀。像李白孟浩然這樣的詩人胸襟、志向、脾味都異于常人,展現在他們的作品中,喜憂皆能讓人共鳴。再加上古典詩歌的音韻格律之美,讀後更是令口齒生香。假如用現代白話詩寫一首記遊題材的作品該如何下手呢?
這有點難度。一是容易寫成枯燥乏味的流水似的記叙文;二是符合現代白話詩歌特點,符合吟詠的意象的選擇,不同意象之間思維的跳躍;三是由于不像古體詩受音韻格律的限制,一首詩剪裁的過程比如煉字煉句就沒那麼容易。餘秀華這首《與李安源同遊玄武湖》做到了。作為新詩中的記遊詩,餘秀華把這首詩寫得如駕輕就熟般容易,可謂遊刃有餘。
一開頭詩人舉出了在湖上所見并置身其間的兩種事物:湖上的遊船和湖裡的雲影。首句貌似很平淡:“遊船在湖面上是平穩的”。這一句通過玄武湖的波瀾不起,傳遞出詩人内心平靜與怡悅,進而顯示出兩位友人默契同行的和諧。平穩的遊船,動蕩的雲影,這兩種事物一穩一亂,一靜一動,相映成景,又對比成趣,讓久閱塵世的人不免想起“浮雲世事空”,“浮雲一别後,流水十年間”,“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亦或“春水船如天上坐”。這兩句在這首詩中算是起興,由雲影與船。引出兩位文友:“我和他,若說萍水相逢 / 把萍字甩上岸,就是水滴的融合”。
兩位文友并非萍水相逢,他們都是事先有約定的來遊湖。萍水相逢,出自唐初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意即從未謀面的人傾刻相遇。杜工部也有詩句曰“地分南北任流萍”。通過第四句可見詩人雖然用了“萍水相逢”,卻并不覺得自己和李安源是随波逐流的浮萍草,因為前面已經說了船是穩定的。
詩人突發奇想把“萍”字甩上岸,二人就是“水的融合”,是在暗暗贊頌了兩人友誼之船的穩固,正如流水知音,可以交心,無話不談,進而引出了詩的第2節。
看見沒?詩人含蓄巧妙的銜接,手法之高明,正在于不知不覺間把二人純潔的友誼用比興的手法勾勒出來,進而達到傾訴衷腸的目的。詩的第二節恰恰就是詩人在向文友吐露真情,感慨塵世。
第2節詩中詩人連發兩問,讓人聯想翩翩。或許詩人真的問過李安源這樣似乎很奇葩的問題,但對于詩人自己來說首先是扪心自問:有沒有怕水的魚?把塵世的鐵鈎死死含在嘴裡。 這魚其實就是指她自己。熱愛着生活,苦戀着生命,不是神仙,卻一樣向往惬意和逍遙的生活。這是詩裡的第1個問話。
第2個問話着重于以暗喻的手法來形容兩人友情的天長地久。詩人把兩顆心比作玄武湖,把友情比作陳釀美酒。誰能說得清兩人心裡有多少美酒可供對酌呢?這酒藏應該可供他們一生同飲共醉吧。喝不完的話就把它們燃成熊熊烈火,照亮摯友的肝膽。
這一節把生活與友情寫得可謂深沉含蓄。
從第10句到第14句可以看作詩的第3節。在這一節裡詩人從第2節拓開一筆,寫人生,談得失,由實入虛,如夢呓語。第10句是後面4句的诠釋。什麼樣的相逢呢?從水上乘船遊了一圈又回到原地,這真的很像人在後半生相逢。不是嗎?兩人都已經到了過半百的年齡,風雨後無限的感慨,再見彩虹的驚喜。得如何,失又如何呢?
第3節裡的相逢之意,與第一節裡的萍水相逢形成複沓回環的結構,詠歎不已,耐人品味。
第4節又轉回到第二節裡所形容的珍貴友誼,并從夢幻之語轉入情親之語。誰能真誠的對待過詩人這樣的女人呢?一個走路不友善的女人,最感動的就是能攙扶她,憐惜她,敬重她的人。一個人在人間搖搖晃晃,而她始終心存一輪明月,這明月就是能懂她的人,能和她一起遊湖談心的人,卻不一定是夫妻。讀了她這首詩,可知她會倍加珍惜這個人。
餘秀華這首詩構思巧妙,深沉中不乏靈動,清新含蓄,是深受詩友好評的一首佳作。各位詩友感覺如何呢?歡迎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