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下午,“中亞國家獨立三十周年暨第二十屆全國中亞問題研讨會”以視訊連線方式召開。研讨會第四組專家、學者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現将5位發言摘錄(錄音整理,或有差錯)如下:
1.中亞國家的政治發展與俄羅斯因素
薛福岐:絲路新觀察智庫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中亞國家獨立30年,面臨着一項三重任務,即一般所說的三重過渡:建立民族國家獲得獨立、建立市場經濟和建立競争性的民主制度。這三個任務對中亞來說都是陌生的場景,是以任務也是非常艱巨的。
不同于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中亞國家獨立不是長期的民族解放運動、鬥争的結果,而是蘇聯“甩包袱”的結果。是以,中亞國家對于脫離蘇聯、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建國缺乏多方面的認識。
中亞國家經過了短暫的不知所措,并确認可以獨立後,短時間内完成了新制度的架構建構。
政治實踐的特點:公權力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是一邊倒、失衡的關系,這構成了中亞國家獨立30年的政治發展的主要特點,但這種失衡的關系基本保障了國家的穩定。當然,這種情況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政治實踐的結果:包括權力資産在内資源高度集中在特權群體手中;政治和社會行為者的數量被減少到最低限度;這些體制現在維持現狀;這實際上是一種群族的資本主義社會,這不僅涉及到有油氣資源的國家;制度孱弱,其根本原因是新的精英無意建立穩定的制度。
俄羅斯因素
如果要談中亞國家發展的外部因素,比如西方、土耳其等國家的影響,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俄羅斯。
俄羅斯後來通過建立一體化的機構,來保持對地區國家的影響力。
俄羅斯和中亞國家的關系是不對稱、不平衡、不平等且呈現出一系列單向度的依賴的特點。
中亞國家通過30年的發展,它的制度架構、政權與社會互動模式已經具備,但治理績效總體來說不佳。在目前的國際大變局背景下,中亞國家的發展取決于許多因素,但首先還是内部因素:1.思想資源,中亞制度建設可能有很多參照系,但其自身思想資源是關鍵點,能否從過去汲取經驗;2.政治資産高度集中在少數精英手中,政治市場不開放,新的力量很難發揮作用。3.社會結構的固化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對治理構成挑戰,但同時又面臨發展缺失的問題。
2.中亞權力代際傳遞與國家精英的再生産
孫超:中共江蘇省委黨校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教授
蘇聯解體後,歐亞地區的政治轉型在90年代呈現出向新方向的過渡,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态上各國普遍将自由民主制度視為轉型的最終目标。可以說,新國家的出現是民主化的第四波浪潮。
第四波浪潮與第三波有很大不同:價值觀的确定性,方向的不确定性。
中亞國家在政治體制建設初期,事實上是較為穩定的。在蘇聯解體之後,建政初期,各國确實是有很多威脅的,中亞國家很容易達成一緻。穩定的總統制不能有助于鞏固國家經營的優勢,才能推動中亞國家的政治建構,實作國家和家族的雙重發展。
各個國家不僅通過了憲法,同時進行全民公投,支援總統制的建立,是以中亞5個國家很快都通過了憲法。
有西方學者把它視為“大佬總統制”,通過這樣一個“大佬總統制”的建構,基本上就消除了政治上的對抗。但有一個國家例外,就是吉爾吉斯斯坦。
在“大佬總統制”影響下,中亞出現一個新庇護制,新庇護制是依靠族群、部落、地區和其他傳統政治,形成以中央政府為中心的權力網絡。
如果說總統身體或國家政體出現一些變化該怎麼辦?把思路光放在一個人身上肯定不行,要往下沉,可以看出來短期内總統的執政水準非常重要,能夠決定半總統制是否連續,但是長期以來就存在精英之間互相合作和互相鬥争,那麼如果說這個制度不符合精英之間的權利分布和付出的代價,那麼這個制度肯定要發生變革,反之政體就很穩定。
中亞有它的特殊性,中亞很多領袖有一個建立家族上司的心态,是以很容易形成這種大家族主導的一個執政體系。涉及到處理挑戰時,國家精英必須利用他們的庇護和家族網絡。反過來,如果獲得了自己的優勢地位,也會想辦法提升自己家族或者集團的利益,推動整個的集團目标的實作。
中亞國家精英對于整個國家建設,如果沒有總統超然的存在,他們隻有一個目标,就是確定家族優勢,并確定社會和國家體制穩定。
建立家族上司的心态是中亞特殊曆史時期的産物。
其實,精英的再生産,是一個政治精英轉化為政治-經濟精英的過程,而不是反過來。是以,經濟對于精英的生産是有作用,但是它價值不大,隻要能夠把權力掌握在手裡,那麼就能夠配置設定社會資源,就能夠進行精英群體的再生産。
3.中亞五國獨立後的民法典編纂研究
金欣:陝西師範大學中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現代國家建立後,要進行一個制度建設。因為現代國家的統治類型是法理型的,是以,我們知道要建立一個憲法,還要編撰一個民法典。
蘇聯時期也有民法,各個加盟共和國根據綱要編纂了自己的民法典,但這個民法典它本身因為它沒有很多的立法自主權,是以大部分還是對立法綱要的一個重複。
真正自主地編撰民法典,還是到了獨立了之後。第一個編纂民法典的國家是烏茲别克斯坦,第二個是哈薩克斯坦,第三個是吉爾吉斯斯坦。這三個民法典結構上基本上全部是模仿了俄羅斯的民法典。塔吉克斯坦直到1999年才完成了第一部民法典,結構也是參照的俄羅斯。
從結構上來講,中亞這些國家的民法典都是參照俄羅斯,然後同時參照獨聯體國家示範民法典這兩個來做的。
以中亞舉例來說,民法對社會整合、國家整合的一個重要作用,可能比憲法更重要。首先它是一種社會生活的規則體系。其次,在中亞最突出的就是憲法因為政治結構的一個變動,過于頻繁的修訂,很多時候是推倒重來,重新制定,不斷的變革。
但是民法是生活的準則,隻會進行局部的修訂和修改,因為人們生活有一定的穩定性,是以它可能比功法還有更好的作用來建構國家認同,建構民族國家。
拿中亞來說,雖然民法典可以發揮這樣的作用,但是也有幾個問題。
首先是民法典借鑒外國的過多,沒有進行本國的民事習慣調查,而且參與主導民法典制定的基本上都是外國人。其次,因為中亞國家獨立的時間比較短,國族建構的時間也比較短,是以在整個的法律語言上,俄語還有非常強大的主導作用,本民族語言反而退而求其次。再次,因為這些國家隻有30年的曆史,是以在法律解釋的時候,他缺乏相應的學術著作和理論作為支撐,也缺乏相應的判例。
中亞的法律傳統是非常混亂的,如何把這些傳統吸收到現在的法律中,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在法律“移植”的過程中,關于商法和經濟法“移植”起來是非常友善的,但是關于個人權利、人身問題方面就有很多障礙,是以這個問題就會驗證中亞的很多法律,它的時效性是非常弱的。
中亞國家的30年是非常小的一段時間,是以它還是處于非常基礎的一個階段,法律和社會之間還有一個互相适應的過程,它的整個發展前景還需要我們進一步觀察。
4.布哈拉汗國的醫療體制改革探析
康麗娜:陝西師範大學中亞研究所講師
雖然這是一個曆史問題,但是我們通過對布哈拉汗國的醫療體制改革,可以了解近代中亞地區的醫療狀況,也可以了解今天中亞地區的醫療體系。
總體而言,總結一點就是傳統落後,缺醫少藥,醫療衛生體系薄弱,群眾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包括布拉汗國在内的整個中亞,首先是在遵循伊斯蘭教的清潔衛生官的基礎上,運用民間醫術進行治療,是以有較高的地方發病率和死亡率。
汗國一直都沒有一個現代化的醫療教育機構和專業的醫護人員,主要都是以赤腳醫生和巫醫為主,而且數量也比較少。
醫藥比較有限,而且以民間藥材為主,藥效也不太好。
當地的政府很少關注群眾的健康,主要是通過愚民政策,相信生病與否是由真主阿拉來決定的。
俄國統治以後,中亞地區的曆史程序發生了徹底性的改變,随着俄國移民數量的增加和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關乎群眾健康的醫療體制改革迫在眉睫。對俄國而言,在汗國推行醫療體制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俄國統治以後,汗國的現代醫療機構雖然大幅度增加,但主要是集中在俄國的移民城市以及一些布哈拉或卡爾希等大城市,遠遠不能滿足這個擁有300萬人口的龐大的醫療需求。
另一點就是這些現成的這些醫療機構的經費是主要由汗國政府來承擔,但服務的對象卻主要是俄國官員和移民等,當地居民是很難享受到較好的醫療服務,是以說汗國的醫療保障制度有待健全和完善。
雖然醫療體制改革存在諸多問題,但它是布哈拉汗國醫療事業步入現代化的第一步。俄國統治者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給中亞地區打開了一扇通往進步和開放的大門,讓當地居民了解到更廣闊的世界,觸摸到更理性更先進的科學文化,這是一種不平等的文明交往,但卻豐富了近代中亞的文明成果,推動了中亞曆史的發展程序。
通過了解汗國的醫療事業和體制改革,也讓我們對其社會及經濟發展有了認識。這有助于加強我國在“一帶一路”架構下與中亞國家的醫療合作,推動中國中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建構。
5.三重結構之下中亞女性的自我及自我認識
毛建平: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講師
中亞女性,她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何看待這個世界,自然地跟他們所處的這一個政治社會情境關系是很大的。
假如說,我這裡列出來的現代主義相關資源、伊斯蘭思潮及時代活動,還有蘇聯社會主義的遺留元素,這些東西确實是中央政治社會中影響到個人日常實踐的主要的結構關系的話,去開這三層結構跟具體女性之間的互補,就有着很重要的學術以及社會意義。
我們探讨這些結構是如何作用到具體的人的身上的,具體個人對他們不同程度地有意識無意識地接受,他又是如何影響以及改變他們自己的生活狀态的。而且這樣的生活狀态本身又是怎麼反過來作用于這些背景性的宏大的多孔結構關系的。
因為這樣的一個結構關系,它不是說在一個很高的層面,僅僅是在一個政治意識形态的層面,或者是在一些政策法律的層面。或者是我們所說的文化,但是文化好像離我們很遠的,這樣的層面。不是的,事實上這些東西是無處不在、無孔不入,不能把它的層次理清楚,但他們就在影響到我們。是以呢,我就是想說我們具體的每一個人的行動和選擇,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況,當然在這裡是中亞女性的生活狀況,他怎麼反過來去作用于這些背景性的、這樣的這些結構的?
還有一個問題我也想問,在這些結構的影響以及銘刻之下,人的身體被這些東西作用進去,不管是思想、衣着打扮,還是我們的日常行為也好,就是這些東西的展現,是以我用銘刻這個詞,在這些結構的影響以及銘刻之下,個人有開辟其他生活空間的可能嗎?
是以,要具體給出研究成果的話,我肯定會選取一個特定的人群,但是目前我是很想要去廣泛的了解一下中亞的女性,這是我的一個期待。
然後,這裡想拜托各位老師一件事情,因為我知道大家跟中亞都有一個非常廣泛、非常深入的聯系,能不能幫我多介紹一下中亞的女性,然後讓我能夠跟他們好好聊聊,謝謝大家!
(文章記錄整理:宋欣)
來源:絲路新觀察
下載下傳絲路新觀察app,了解中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