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萬英雄2018年1月13題目22點——知識點詳細總結

作者:閱讀修身

如果有用或者有幫助的話,點個贊哦,如想了解更多,可以點選右上角關注“閱讀修身”。

2018年1月13日22點晚上十點場(22:00)

1、2010年12月起,兒童身高在多少以下火車票免票?答案:1.2m。a1.2m b1.5m c1.4m

2、西班牙鬥牛中,選手一般用什麼顔色為主的布?答案:紅色。a黃色 b紅色 c黑色 西班牙鬥牛起注釋: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後來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出現于18世紀中葉)。現在西班牙擁有300多家鬥牛場(最大的是馬德裡的文塔斯鬥牛場,可容納2.5萬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鬥牛節,有些時候每天都鬥,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為鬥牛日。

西班牙鬥牛spanish matador選用的公牛是一種血統純正的野性動物,一般是生性暴烈的北非公牛,它們由特殊的馴養場負責牛種培育,經過四到五年即可用于比賽。但公牛那好鬥的本性不是經人訓練出來的,而是其天生的。其實鬥牛選用的公牛都是色盲,是以無論你拿什麼顔色的布去展現在它眼前,鬥牛都是沒有感覺的,隻有搖動的物體才能激起它們的鬥志(之前關于鬥牛士手中紅黃相間的鬥篷紅色一面用來激怒公牛,黃色一面使牛安靜的說法是沒有經過确鑿考證的謠言),是以哪天鬥牛如果朝一輛風馳電掣的火車埋頭撞去,你也不要感到奇怪。 正式比賽的鬥牛體重在四百到五百公斤之間。而見習鬥牛士面對的一般是二三百公斤、三歲以下的牛。在表演中,沒有被鬥牛士刺死的牛最終也将被引入牛欄,被他人用劍刺死。

3、大年初一上映,由郭德綱執導,嶽雲鵬、吳京、吳秀波等主演的電影叫?答案:祖宗十九代。a祖宗十九代 b一郭彙 c我這一輩子

4、下列作家筆名和本名的對應關系哪個不正确?答案:冰心:謝冰心。a魯迅:周樟壽 b巴金:李曉棠 c冰心:謝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漢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興。巴金原名李堯棠,另有筆名佩竿、極樂、黑浪、春風等,字芾甘,中國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個封建官僚家庭裡,五四運動後,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響,并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開始了他個人的反封建鬥争。1923年巴金離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學,從此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的文學創作生涯。 巴金在文革後撰寫的《随想錄》,内容樸實、感情真摯,充滿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是以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的良心”。他的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表現巴金是有革命精神的人。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 表現巴金是感情豐富的人 。《抗戰三部曲》又名《火》, 因書分三冊,又被稱為《抗戰三部曲》,三部分别為《火》《馮文淑》《田惠世》。 《革命三部曲》:《滅亡》、《死去的太陽》、《新生》。

魯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後改豫才,“魯迅”是他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時所用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創始者。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其代表作為《呐喊》《彷徨》《朝花夕拾》《野草》《華蓋集》

5、“菲力牛排”的“菲力”是指牛身上哪個部位的肉?答案:裡脊肉。a腿肉 b裡脊肉 c胸口肉

注釋:菲力牛排四個字中的菲力,指的是牛裡脊肉(beef tenderloin)。在澳洲,這塊肉被稱為“眼菲力”,在法國和英國被稱為filet和fillet,中文音譯菲力。菲力牛排就是用一定厚度的牛裡脊肉做出的牛排。

6、目前地球上牙齒最多的脊椎動物是哪個?答案:鲨魚。a蝸牛 b鲨魚 c蟒蛇

注釋:蝸牛不僅有牙齒,還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在它的舌頭上長着無數細小而整齊的角質牙齒,最多的有135排,每排105顆,是以它們的牙齒可以達到1萬顆以上。但是蝸牛是腹足類軟體動物,無脊椎。

鲨魚的牙齒是動物中最多的,強勁有力,像一把把鋒利的尖刀,能輕而易舉的咬斷像手指般粗細的電纜。更令人驚奇的是,鲨魚的牙齒有五、六排,最多的會有15排。隻要前排的牙齒因進食脫落,後方的牙齒便會補上。據統計,一條鲨魚在10年内需要換掉2萬餘顆牙齒。鲨魚的牙齒呈鋸齒狀,如此一來,鲨魚不但能咬住獵物,也能有效的将它們鋸碎吞食。

不同的蛇牙齒數目是不一定的,而且因為它們不咀嚼,是以個體差異也很大。比如盲蛇亞目的三個科牙齒的位置各不相同,盲蛇科僅上颌有牙齒。異盾盲蛇科有4屬16~20種,上颌有牙齒,但下颌前端尚有一枚牙齒,少數則為多枚牙齒。細盲蛇科牙齒長在下颌而非上颌。

7、中國傳統中,大年初幾迎财神?答案:初五。a初一 b初五 c初十

注釋:正月初一:開門炮仗、拜年。正月初二:祭财神。正月初三:燒門神紙。正月初四:羊日(不能殺羊)。正月初五:迎财神,送窮。正月初六:石頭生日。正月初七:人日(女娲在在第七天造出了人)。

8、邁克爾·傑克遜的标志性舞步,被稱為“月球漫步”的舞步是?答案:太空步。a太空步 b鬼步 c交叉步

9、以下哪種字型出現的最早?答案:大篆。a隸書 b大篆 c草書

注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甲骨文發現于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産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曆史。

金文:中國在夏代就已進入青銅時代,銅的冶煉和銅器的制造技術十分發達。因為周朝把銅也叫金,是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或“吉金文字”;又因為這類銅器以鐘鼎上的字數最多,是以過去又叫作“鐘鼎文”。 金文應用的年代,上自西周早期,下至秦滅六國,約800多年。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型。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廣義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稱“鐘鼎文”)與籀文(金文之繁化),而當代漢字學家推算秦朝應尚有甲骨文,是以現在也包括其中。

小篆是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由丞相李斯負責,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的六國文字,創制了統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一直在中國流行到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才逐漸被隸書所取代。但由于其字型優美,始終被書法家所青睐。又因為其筆畫複雜,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僞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書,直到封建王朝覆滅,近代新防僞技術出現。

隸書: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根據出土簡牍,隸書起源于戰國。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觑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草書是漢字的一種字型,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形成于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在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行書是一種統稱,分為行楷和行草兩種。它在楷書的基礎上發展起源的,介于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于辨認而産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是以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号,實用性高而藝術性相對不足;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10、“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開始是用來評價誰?答案:李廣。a陶淵明 b嶽飛 c李廣

注釋: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将軍列傳論》:“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将軍之謂也。餘睹李将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谕大也。”

11、0到100以内能被3整除的數字的和是多少?答案:1683。a1683 b1693 c1584

12、以下關于大熊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大熊貓不會遊泳。a食肉目哺乳動物 b被譽為“活化石” c大熊貓不會遊泳

百萬英雄2018年1月13題目22點——知識點詳細總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