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壇再顯神奇,首次出現紅胸姬鹟,與北京首次記錄時隔八年

文圖: nano5

聽說北京天壇出現一隻不常見的小鳥--紅胸姬鹟,鳥人們能去報到的都去了。本人算得上是佛系觀鳥人,對新鳥種沒有什麼追求,觀察喜鵲、麻雀也可以樂滋滋的。出現就出現呗,沒幾個小時就把紅胸姬鹟忘在了腦後。

如果不是約了一位朋友去體驗觀鳥,去了神壇最容易發現“妖怪”(本地非常見的鳥)的那片樹林,或許我與紅胸姬鹟也不會有什麼交集了。為何?因為紅胸姬鹟在中國罕見,總共被記錄到三、四次。不刻意主動找尋,難以相遇的。

走近北京鳥人都熟知的那片樹林,林子邊緣處,遇到了幾位聽聲音找紅胸姬鹟拍攝的鳥友,他們已經記錄到它,在樹枝間,光線不足,非常不好拍攝。他們特别好心告訴我大概出現的位置,我和第一次正式觀鳥的同伴就在那附近站了一小會兒,沒看到小鳥,又往裡繼續當天的觀鳥體驗,遇到什麼算什麼,随遇而觀。

靠近林子西北端的一個井蓋,被七八架長槍短炮瞄準着。免不了老一套誘拍的做法,假景樹枝上放面包蟲,對好焦等着鳥兒出現。向來不願湊他們的群兒,就算碰巧拍到被誘下來的鳥,内心也覺得打了折扣,覺得很别扭。

我們特意繞開炮群走到西南角,停腳傾聽,試圖發現什麼鳥。看到幾隻大山雀,麻雀,珠頸斑鸠,同伴第一次觀鳥,有點興奮,有多個問題需要解答,我們壓低聲音聊着聊着。

突然,我眼睛的餘光發現一隻小鳥一晃影,落在附近的一根樹枝上,又飛到那個拍鳥人曾經圍着拍的井蓋上,裡面有很少的水。

小鳥落下後轉了一圈,雙翅放松耷下來想洗澡的架勢(此時相機還是關機),我趕緊打開相機,對着它拍了幾下,沒想到小鳥或許嫌水太少,又飛回到附近的樹枝上,這時我才看清,鳥落的樹枝,是插在地上的!無疑,這曾經是道具的樹枝!内心很抵觸,但又機不可失,先記錄一下吧。可憐的小鳥,可能誤以為已經有蟲在那兒,然而沒有!它很快飛走了,看拍的圖檔,猜測它應該是最近一個多月吸引很多人來拍攝的紅胸姬鹟吧。

天壇再顯神奇,首次出現紅胸姬鹟,與北京首次記錄時隔八年
天壇再顯神奇,首次出現紅胸姬鹟,與北京首次記錄時隔八年
天壇再顯神奇,首次出現紅胸姬鹟,與北京首次記錄時隔八年

根據網上查到的資訊介紹,紅胸姬鹟繁殖于歐洲大陸,東至烏拉爾山、高加索山、伊朗北部及喜馬拉雅山西部。在亞洲越冬于印度北部。在遷徙和越冬期有可能出現于中國新疆西部,西藏西南部。亞成體亦可能于遷徙季節與紅喉姬鹟出現在中國東部。

天壇再顯神奇,首次出現紅胸姬鹟,與北京首次記錄時隔八年

根據記載,這是北京第2筆記錄(中國第4筆記錄),距離首次記錄有8年間隔。

在2010年12月初,有人在北京圓明園拍到紅胸姬鹟。在當時,這是全國發現的第三例(前兩例出現在河北和香港)。

《紅胸姬鹟本紀》的作者panda非常專業地描述了這隻紅胸姬鹟在中國的故事(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d6d7a0100o4k1.html)。panda的文章最後是這樣說的:“這隻鳥是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紅胸姬鹟當年亞成鳥,其餘的幾筆記錄都是成年雄性或者雌性;這使得我們可以掌握紅胸姬鹟的亞成鳥識别;另外出現的季節比較特殊,不是在秋季。因為通常紅喉姬鹟的過境時間很早,在8月初就可以出現在北京,10月份幾乎不見了;而12月份出現在北京的任何姬鹟都是反季節的記錄。我估計這個個體在之前已經在中國境内遊蕩很久了,而且從羽毛和狀态來看,這是一隻體質很好的個體,換羽良好。現在又有這麼多鳥友來投食。隻要北京不出現災害性寒冷天氣,它還是有機會熬過這個冬季,參與到北遷的鳥潮當中的……”
天壇再顯神奇,首次出現紅胸姬鹟,與北京首次記錄時隔八年

也難怪,一隻小鳥攪動京城鳥人們的心,見面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

本次記錄到的紅胸姬鹟,因為特征非常像紅喉姬鹟的雌鳥,一開始是被認作紅喉姬鹟的,後來群裡有人去教英國鳥友terry,他确認是紅胸姬鹟。請他說說紅喉和紅胸的差別,他發來的英文介紹:

天壇再顯神奇,首次出現紅胸姬鹟,與北京首次記錄時隔八年

主要看下喙深淺和尾羽,為了便于了解,網上又搜到亦諾老師在8年前拍的圖,還有他根據另一位鳥友panda所介紹而加的标注說明,如下:

天壇再顯神奇,首次出現紅胸姬鹟,與北京首次記錄時隔八年

上圖是亦諾老師根據panda《紅胸姬鹟本紀》的文字描述畫的。圖檔也是在8年前拍攝的。

無意中蹭了一次熱點,再次感受天壇的神奇。但願這隻紅胸姬鹟能在天壇安然越冬,明年春天與遷徙回北方的大部隊會師。

圖檔:nano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