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姚亮 記者:王儲存核稿:劉曉軒 王文東
本網新聞10月18-21日,教育部師範類專業國家認證專家組對我校曆史教師教育訓練專業開展國家二級認證現場考察。21日上午,專家回報将在我們新城市校園二樓的會議室舉行。專家組全體成員,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海波,教師工作部主任王斌武,陝西省教育考試評定研究會副書記王恒超,書記張文傑,學校上司班組成員、學術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學指導小組組長, 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師範學院院長、教學副校長、公共教學機關負責人、專業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參加了回報會。回報環節由東北師範大學專家組組長、師範學院院長李廣平主持。

李廣平對現場考察的基本情況和總體意見給出了回報。考核期間,專家組成員按照教育部《師範高校專業認證明施辦法》和"學生中心、輸出導向、持續改進"的認證理念,對專業人才培養情況進行了全面審查,重點關注職業認證的8項主要名額和39項二級名額, "主線"和"底線"的要求。共召開會議5次,參加講座19次,共審查11門課程試卷和考核材料635份,審查畢業論文181份,查閱教育實習檔案102份,查閱學校管理檔案、教學檔案、證明材料等327份。面試學校上司、相關職能部門負責10人,面試學院上司、專業上司和專職教師24次,舉辦教師座談會、學生座談會、研究所學生代表和用人機關代表座談會44次,現場考察學生活動中心、圖書館、教師技能教育訓練中心,實地考察教育實踐基地1次,通過多種管道獲得專業人才教育訓練 資訊。
專家組通過現場考察和充分讨論,一緻認為延安大學曆史專業自我評價非常有效,專業辦學特色優勢明顯。一是師生熱愛、勤奮、熱心教育。曆史專業教師有着積極的職業追求,有利德樹人的教育感情,有團隊精神和紮實有效的工作态度,腳踏實地的科研,認真、真心的人才教育。二、别忘初心,以延安精神鑄魂教育人。延安大學多年來始終把延安精神作為建校之本、教育之魂,确立了延安精神人才培養目标和延安精神"一翼"教育體系。第三,内外課程的融合,幫助學生發展。曆史專業建構了學術導師、技能教育訓練、教育實習、畢業論文等"三部曲"的實踐能力和培養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為陝北地區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專家組建議學校繼續發揚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綱要》精神,完善品質保證體系和機制,加強教學品質控制和評價部門實力,系統建構持續改進的品質保證體系和機制, 形成自省、自強,不斷追求卓越品質文化,推動專業内涵式高品質的發展。
随後,李廣平及專家組成員:教育部教師工作司研究員李桂蘭、陝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王雙淮、内蒙古國立大學法學院與曆史學院院長田明、李玉紅, 河北省煙台市第七中學副校長分别從教育訓練目标、畢業要求、課程與教學、合作與實踐、教師、支援條件、品質保證、學生發展等八個方面給出了回報。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曆史文化學院院長杜林元在發言中表示,專家組的意見和建議不僅是解決教師教育訓練行業在曆史上存在的問題的解藥,也是行業未來發展的路線圖,學院将收集專家組的所有回報意見,認真研究專家組的回報意見, 仔細梳理,理清思路,整頓期限,大力落實。
校長高子偉代表學校發了言。他指出,首先是高度重視提高認識。學校将本着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的态度,強化"以學生為中心、産出導向、持續改進"的理念,全面梳理和審視曆史上職業教育的體制機制,有效利用專家組的回報作為學校深化師範教育改革的助推器, 不斷提高教師教育品質,注重培養具有延安精神特色的中學曆史骨幹教師,為基礎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二是注重短闆,認真整改。學校将認真提出《規範專業認證标準》标準和專家組的意見,堅持問題導向,形成整改方案,強化整改措施,確定整改、分條落實,不斷鞏固和擴大學專業認證成果,建立學校師範教育高品質發展的長效機制, 推動教師教育邁上新台階。三是深化改革,提高品質。學校将師資教育訓練專業認證工作與"十四五"強力發展規劃階段相結合,緊緊圍繞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核心點,把握"特色"和"水準"進行整改,向教師教育訓練行業在頂層設計、資金支援、 教師、教育資源、條件和設施,着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師教育訓練專業人才素質。
王海波在總結發言中指出,建設一流的大學教師培養專業,培養未來專業教師,是黨和國家對師範教育的熱切希望,也是高校的曆史信任和光榮使命。此次認證研究将對延安大學和陝西教育産生深遠的影響。關于做好下一步整改工作,他提出了三點要求:一是高度重視,認真聽取專家組的回報意見。學校上司和有關機關要逐項分析專家提出的問題,認真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細化分工,明确整改時限和責任人,確定各項措施全面落實到位。二是注重内涵的發展,做好整改的實施工作。學校要進一步拓展"考核推進建設"思想,建立長效管理和運作機制,制定有效措施,有效保證學校教育品質和水準再上新台階。三是深化改革,注重提高人才培養品質。要大力弘揚延安精神,勇于改革創新,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規劃》,圍繞陝西省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和教育建設的基本任務,圍繞立德墅人的根本任務, 用教育評價的指揮棒,充分發揮教師在學校的地位作用,完善普通學生的培養體系,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促進師範教育人才培養品質的有效提高,為建設教育強省、做到人民滿意教育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