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爾基筆下19世紀末的俄國:一個市儈的社會,到處都是利己主義者高爾基《童年》《在底層》《葉美良·皮裡雅依》故事背景城市小市民

作者:顔威的曆史觀

#高爾基#

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一直是獨樹一幟的,流派之多、作家之衆、作品之繁,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可謂空前絕後。規模較大、影響較廣的是象征主義、阿克梅主義和未來主義,還有虛無派、宇宙派、超現實派、意象派等小流派。

總之,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對世界影響深遠,出了很多知名作家,包括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兼具的普希金,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列夫·托爾斯泰、契诃夫、高爾基、列·安德列耶夫等等。這主要跟19世紀末期到20世紀初期俄國社會轉型劇烈、生活方式變化巨大,城市化、工業化有關。

高爾基筆下19世紀末的俄國:一個市儈的社會,到處都是利己主義者高爾基《童年》《在底層》《葉美良·皮裡雅依》故事背景城市小市民

高爾基4歲喪父,10 歲喪母,後靠自己努力學習奮鬥成為了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有《小市民》《在底層》《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他是個有故事的人,隻讀過兩年國小,11歲走入“人間”,在社會的底層,他當過學徒、揀過破爛,做過跑堂的、看門人、搬運勞工和面包師傅,鐵路維修廠的勞工,之後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高爾基經曆了人生的苦難,也看到了社會的卑劣與罪惡,熟悉社會的下層人民,對下層人民渴望改變不幸命運的願望有深切體會。

是以,他的作品中要麼就是城市小市民階層,要麼就是流浪漢、失業者、搬運工、破産農民、乞丐、妓女、小偷、失意者、淪落人等之類的“社會邊緣人”。反映的是城市小市民階層的貪婪自私、庸俗空虛、互相傾軋,“社會邊緣人”的苦悶、掙紮與絕望。

高爾基筆下19世紀末的俄國:一個市儈的社會,到處都是利己主義者高爾基《童年》《在底層》《葉美良·皮裡雅依》故事背景城市小市民

《童年》實際上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小說的主角叫阿廖沙,他在四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在這個年齡當中,正是孩子需要父愛的時候,然而阿廖沙卻要承受這麼多的痛苦,之後他被迫與母親一起寄居在外祖父的家中。

在外祖父家中的阿廖沙也沒有受到正常孩子應該得到的幸福,不幸總是會降臨到阿廖沙的頭上,在阿廖沙十歲的時候她的母親也離開了人世。在母親離世後不久阿廖沙就被外祖父驅逐出了家門。

在這個沒有親人也沒有愛的社會當中,阿廖沙隻有依靠自己的雙手去養活自己。年幼的阿廖沙不畏懼生活當中的困難,在被外祖父趕出家門之後他曾經給人做過學徒、還去給人看過門,還做過洗碗工等。這種生活持續了很長的時間,直到阿廖沙二十歲的時候,他才擺脫了為别人打工的生活,開啟了流浪的生活。阿廖沙在流浪的過程當中自己撰寫了三部自傳體。

高爾基筆下19世紀末的俄國:一個市儈的社會,到處都是利己主義者高爾基《童年》《在底層》《葉美良·皮裡雅依》故事背景城市小市民

《在底層》實際上不是小說,是戲劇文學。故事主要說的是一群淪落社會底層的流浪漢。

他們居住在像洞穴一樣的地下室,室内的牆面已被煙熏得烏黑,有的地方泥灰已經片片脫落,家俱破舊,處處顯得寒碜、貧窮。在這個破爛不堪的旅店裡,住着的都是社會的下層人物,有鎖匠等手藝人,碼頭的搬運勞工,破落的貴族,精神苦悶的妓女,小偷以及雲遊天下的僧侶等。

他們苦悶,處境凄涼,忍受着這個社會帶給他們的各種屈辱,對生活極度失望,互相之間不斷地诋毀、争吵。有的甚至以上吊自殺來解脫生活的沉重枷鎖。

高爾基筆下19世紀末的俄國:一個市儈的社會,到處都是利己主義者高爾基《童年》《在底層》《葉美良·皮裡雅依》故事背景城市小市民

葉美良是個典型的“社會邊緣人”,他是個47歲的光棍,失業後到處找不到活兒幹。他偷過東西,跑過黑道,吃過官司,服過苦役。他幻想着誰會“招待他大吃一頓”,或者上天降下一筆不義之财,或者海水給他沖來一千盧布,然後他去開個小酒館。

可這一切,隻不過是他的黃粱一夢。20多年來他到處流浪,無家可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生活不如禽獸。他對這個社會充滿了仇恨,但他不甘心,心比天高。

有一次,他懷着複仇的心理欲殺一個曾加害于他的富商,獨自守候在橋頭,可守候到的卻是一個同樣由于生活所迫想投河自盡的少女。她的悲痛欲絕激發了葉美良的同情心,他便千方百計地激勵她活下去,使她恢複了對未來的信心。

高爾基筆下19世紀末的俄國:一個市儈的社會,到處都是利己主義者高爾基《童年》《在底層》《葉美良·皮裡雅依》故事背景城市小市民
“人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人們等待着随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任何事。判斷事物的标準消失了,連空氣都是一片混亂。人們從鞍子上跳下來,驚慌失措,全然不知道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不允許的,什麼應該,什麼不應該。”

1861年,俄國頒布了解除農奴法案,确立了資本主義制度,随後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中,由農民、農奴變成勞工,從事農業種植成為工業生産。大量的新富裕階層誕生,不過他們跟舊貴族互相建構,加劇了對中下層群眾的剝削、壓榨,使得當時的俄國貧富差距巨大。

19世紀末,俄國農村又發生了大災荒,農民流離失所。世界工業危機也波及到了俄國,使失業和破産的現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大量的勞工找不到工作,淪落底層,城市裡到處都是流浪漢。

高爾基筆下19世紀末的俄國:一個市儈的社會,到處都是利己主義者高爾基《童年》《在底層》《葉美良·皮裡雅依》故事背景城市小市民

同時,工業化、城市化浪潮,大量人口湧向城市,成為城市市民階層,在高爾基眼中則是城市小市民。當時的俄國的小市民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

他們上有貴族和資産階級,下有社會底層,但他們也是過着朝不保夕的日子。他們的财富有随時被貴族剝奪,被資産階級并吞、壓榨的可能。這種情況下,造就了俄國市民階層的特點、價值、風情、審美趣味,那就是市儈。他們是一群利己主義者。

俄國當時的市民階層是典型利己主義者,他們最大的特點就是市儈。

市民階層因為是變革的既得利益者,他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是以,他們力求穩定,力求“小确幸”,追求小而确定的幸福,對内心和環境安甯有着強烈向往。他們懼怕變革和改變,他們千方百計追求生活的“安甯”。為了“安甯”,他們甯願苟且偷安,極力保持整個社會愚昧無知的現狀。

“為什麼要探讨生活的意義呢?今朝有酒今朝醉,得快樂時且快樂,那麼,日子就過得輕松愉快了。”
高爾基筆下19世紀末的俄國:一個市儈的社會,到處都是利己主義者高爾基《童年》《在底層》《葉美良·皮裡雅依》故事背景城市小市民

他們着眼于天倫之樂,生活的享受,生活的目的僅是生活本身,而不是什麼形而上。

他們庸俗空虛、趣味低級。目光短淺、沒有遠大的生活目标。麻木不仁,冷酷自私,誇誇其談而又一事無成。放縱情欲,喜歡耍葷段子、色情文學,調戲婦女。

他們虛僞欺詐。煩惱、悲歎、怨天尤人,整天沉溺在苦悶的深淵中不能自拔。

他們貪婪自私。在他們眼裡,除了金錢,什麼人格、尊嚴、愛情、友誼,都是無足輕重的東西。

總之,市民階層力求穩定安甯是怕失去“我”的利益,庸俗空虛是為了保住“我”的利益,虛僞欺詐是為了擴大“我”的利益,貪婪自私是為了實作“我”的利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