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到一份全球移動解決方案提供商 golden gekko 的内部預測。在研讀大量領先分析師觀點基礎上,該機構又與谷歌、facebook、微軟、蘋果及大量零售金融汽車醫療保健行業企業交流探讨,寫下這份《2015 年移動十大趨勢》。以下是我們的翻譯簡寫,enjoy。
趨勢一:準備好“移動 3.0”(get ready for mobile 3.0)
移動 app 第一代主要表現為“花哨的品牌和遊戲”;第二代,則是調動現有線上服務,比如将已有的電商搬到移動上,再比如,推出像 uber 這樣的預訂服務,以及像 instagram 這種創造了隻在移動端運作的媒體服務。
但第三代将表現為:充分利用使用者所在地理位置、上下文情境(context)、行為方式及使用者資料,采取一種獨特的移動接入方式。這也包括購物類 app,它要既能提供使用者在家網購的體驗,又能提供使用者在實體店可以發現最好交易,并能找到想要東西的那種體驗。一個好的“全管道”使用者體驗,需要的不隻是個速度很快的網站。
趨勢二:智能手機作為物聯網控制中心(smartphone as the control hub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這個趨勢早就開始了,但随着無數可穿戴裝置、連接配接裝置及物聯網到來,智能手機開始成為一個控制中心。
智能手表、家用電器、家庭娛樂系統、傳感器、智能車輛、安全等越多越多東西通過智能手機控制,并還有一些在等待被控制。位于 palo alto 的 mind helix 甚至允許你把廢棄的智能手機變成高性能家庭自動化/監測系統;而另一個叫 dormi 的 app,把你的 android 智能手機變成了嬰兒螢幕。
智能手機的特點是:個人、時刻在身邊、安全、有足夠計算能力,有允許任何機構去利用這個裝置的成熟開發環境。你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智能手機作為一個你系統的物聯網控制中心,并創造出新收入,提高客戶體驗,變得更有效率,或直接産生出新東西。
趨勢三:移動裝置成内容消費主要工具(mobile devices generate the majority of all web browsing and media consumption)
2014 年,人們通過移動裝置消費内容的總時長,占通過所有網絡方式消費内容總時長的 35%-40%。然而,由移動産生的交易仍很低,僅占所有交易的 15-20%。
我們預測:2015 年,通過移動裝置包括平闆電腦産生的交易額将首次超過桌面,主要驅動力是移動有機增長、手機平闆(大螢幕手機)增長和更多移動網站和服務産生。
大部分仍依賴 pc 賣東西的公司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移動方式,以保證在不同獨立管道,轉換率一緻。再強調一次,一個速度很快的網站,不足以提供一個好的全管道使用者體驗,零售商需要從一個基于地理位置的顧客視角,去重新思考移動購物使用情況,使用者當時當地狀态和需求。
趨勢四:“手機平闆”崛起(phablets-between smartphones & tablets)
按 idc 預測,今年螢幕為 5.5- 7 英寸的手機平闆(大螢幕手機)和智能手機全球銷售額将超過平闆電腦。而到 2018 年,手機平闆将以 24.4% 市場佔有率與更小的智能手機市占率進一步縮小差距,位居第二。
今年,将是“手機平闆”突破之年,智能手機螢幕正變得越來越大,并需要開發者開發出适應這種螢幕的 app。但消費者對裝置和螢幕到底大到什麼程度最舒服,目前還沒答案,仍在嘗試尋找。
趨勢五:大資料無處不在(big data becomes integral to all mobile services)
過去一年,幾乎所有公司都已開始搞大資料。但今年,大資料不再是個獨立東西,而是在所有趨勢分析中,扮演每個線上和移動命題分析的一個組成部分。
你需要完全收集和利用資料中展現的 insights,用它武裝,以提供更個性化的體驗、上下文感覺服務,及有針對性的資訊,實作隻對某個顧客“我”提供服務的效果。
趨勢六:可穿戴突破(wearables breakthrough)
去年,智能手表和可穿戴裝置被媒體和分析師廣泛預測,但你周圍,到底有多少人戴這些東西?很少。
2015 年,情況可能有突破,原因與“蘋果手表”和其它可穿戴裝置與傳感器的結合有關。這些裝置将被使用,不僅僅因為有用,也因為使用者的流行和時尚聲明需要。我們也将看到其它可穿戴裝置和傳感器,領域涉及健康監測及家庭控制裝置等。
趨勢七:nearables, sensors & invisibles
我們周圍到處是對我們行為一舉一動和健康狀态的追蹤,它們是藍牙信标,wifi 熱點,及其它你不會活躍連接配接或你手機自己自動連接配接的技術,比如進入快餐店時,有一定遊客使用頻率的交通運輸公司。
他們正尋找什麼産品和服務?通常保持登陸多久?一天中多長時間?通常是一周中的哪天?以及其它 insights。
現在硬體很便宜,是以確定你的移動團隊能擷取到最新裝置和傳感器,然後去測試和了解機會。你要留出時間和預算去做實驗,評估有哪些方式可以收集到客戶資訊,從現有的 wifi 熱點,同時考慮添加其它類型的傳感器,如藍牙信标來提高資料采集。
趨勢八:醫療保健獲得大飛躍,其次是大規模隐私關注(healthcare takes a big mobile leap followed by even bigger privacy concerns)
由于收入大幅增長和生産率提高,在大型制藥公司和醫療初創企業的破壞性創新實踐方面,我們将繼續看見大的投資和創新,雖然管理規則仍将扮演阻礙角色,但立法者将與業界緊密合作。
另一面,目前消費者領域的技術炒作,和醫生想要什麼存在很大差距。有用的資料,及 app 在何種程度上能真正改變行為,技術何種程度上能幫助監測疾病,與患者進行遠端通信,和對資料進行彙總分析方面,醫生們對于這些普遍懷疑。同時,資料收集也帶來巨大隐私隐患,隐私權擁護者對此非常關心,正強調安全分析,由此也可能導緻新監管發生。
趨勢九:移動客戶忠誠度和移動支付齊頭并進(mobile loyalty & payments go hand in hand)
2014 年最成功的忠誠度和移動支付 app,不是來自零售商、營運商、金融機構或裝置制造商,而是來自像星巴克、亞馬遜和 uber 這樣的革新驅動的公司,他們已成功将支付和忠誠度政策整合進自己服務,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4 年,星巴克創造了 90% 的基于實體位置的移動支付,這些既非使用 nfc,也不是通過藍牙支付完成,星巴克的成功,是基于消費者的信用卡細節給到星巴克的價值,以及星巴克提供給消費者的便利細節,和消費者由此傳回的對星巴克品牌忠誠度收益。
蘋果支付,将在移動商務領域作為一個 app 内置支付方式獲得成功,但作為一個信用卡替代者,這個過程仍将十分緩慢。
根據二八原則,你未來 80% 利潤,将來自你 20% 客戶,而一個公司要把一個東西賣給一個新使用者所付出的努力,是賣給老客戶的六倍,很明顯,忠誠度和支付行為密切相關。
這意味:退後一步,你要想想是什麼讓你客戶回來,更頻繁使用你服務。通過使用者測試和資料發現真正對使用者便利的個人經驗,亞馬遜和星巴克在這方面是超級成功的。
趨勢十:移動開發變得更簡單,也更複雜(mobile services development becomes easier and a lot more complex)
據 idc 預測,企業級移動 app 開發将在 2015 年增長一倍,這也導緻各大公司包括創業公司釋出大量新的有用工具,像基于雲的後端、新跨平台工具、拖放開發工具及插件等,而它們都促成 app 開發更容易。
但這是否意味 app 開發,可以更快、更便宜和更簡單了呢?不是,android 和 windows、新裝置尺寸、安全威脅、業務流程改造,和舊後端系統的發展,實際上是讓事情更複雜了。
對很多公司來說,移動開發項目開始像大型 it 項目,需要大型團隊完成,并且失敗率迅速上升。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5-03-09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