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當年東北角正興德大樓五和商場)

馬三立相聲《起名字的藝術》:“哪兒買的東西呀?大德祥。哪兒啊?祥福和。你瞧這仨字兒!哪兒買茶葉?正興德……這字兒讓你容易記住,叫着還順嘴兒。”說明“正興德”深入人心,它也幾乎是天津延續至今年代最久遠的老字号,馬老無意中也給正興德做了廣告。

天津人講究喝茉莉花茶,一壺茶從早喝到晚,湯色濃酽、花香持久、茶口兒鮮明。從清乾隆年間至今幾百年,天津最有名的茶葉鋪一直是“正興德”沒有之一。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正興德”的創辦人叫穆興永,穆家祖籍浙江錢塘,明洪武年間其祖先穆重和随燕王朱棣掃北,永樂二年(1404)穆重和之子穆能、穆太“襲禦前帶刀侍衛職”,由水運漕船押運皇糧至通州,皇帝賜穆家漕船,穆家兄弟沿北運河順流南返,至天津直沽小孫莊落戶,小孫莊改稱穆家莊。

穆興永(1752—1816)年輕時做米面加工生意,常去西北角小夥巷一常姓面鋪,常姓夫婦見穆興永機靈能幹,厚道本分,便将獨生女兒許配給他。穆興永婚後生有四子,文傑、文俊、文英、文偉。面鋪生意越做越火,先後開設了盛德号米鋪、正興号錢鋪、長興染坊、大興号洋貨店;在小夥巷、針市街、竹竿巷、估衣街、河東等地購置鋪面、住房用于出租,逐漸發迹。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此時是嘉慶年間,天津僅有幾家徽幫茶葉鋪。穆興永看好茶葉市場,在北門外竹竿巷收兌了一家倒閉的茶葉鋪,起名正興号茶莊。天津不是産茶地,但因為南來北往貨物雲集,各地茶葉進京都會經過天津。穆興永的茶葉鋪創辦之初,在天津本地批量購買湖南、湖北素茶和安徽六安等地葉茶用于零售,兼賣鼻煙(當時叫“聞藥”)。

生意做大之後,穆興永派人到福州、杭州、黃山、六安、大方等産茶區采購茶葉,在茶葉産地河南周口寨開了香茶薰制廠,制成茉莉花茶回天津銷售,利潤暴漲。

穆氏家族發展為“天津八大家”。天津八大家其實并非八家,而是對天津從清代到民國不同時代有代表性的豪門的統稱,可以說是清代天津海運、糧業、鹽務、工商業發展的縮影。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鹹豐七年(1857),穆興永早已去世多年,他的四個兒子也隻剩下三子穆文英。穆文英把穆家四門的子侄召集在一起,将全部店鋪、房産、金銀分成四等份,由各門獨自經營,分家另過。穆文英分得正興号茶莊,交給兒子穆時榮經營,穆時榮将茶莊更名“正興德記”,重修擴建成無間門面房,注冊商标為“綠竹牌”。

穆時榮有三個兒子,穆雲湘、穆雲漢、穆雲澍。穆時榮去世後,三人各有正興德三分之一股權,共管正興德。三位股東聘請了一位職業經理人——大掌櫃穆雅田。

穆雅田(1859—1939)名文盛,出生于天津,16歲到正興德學徒,在西棧貨房當勞工,因精明強幹為東家賞識。穆雅田當了大掌櫃之後延續了正興德傳統的經營方式,每年采茶季派人到産地收購茶葉窨制,以確定高檔茶葉的正當管道和上乘品質;又在黃山常年開莊采茶,在河南、福州等地設廠制茶,在北京牛街菜市口、保定、滄州、泊頭等地開了分号……華北大部分茶商無力與正興德抗衡,穆雅田本人當上了天津茶葉公會會長。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當時天津财閥也是八大家之一的卞家,以20萬大洋投資創辦了元興茶莊;謙祥益綢緞莊的孟家在估衣街開了泉祥鴻茶莊;軍閥闊佬王占元更以40萬大洋開辦了乾祥厚茶莊,市場競争激烈。

穆雅田的競争政策是“死價錢,活成色”。同行開業後都會參照正興德的價格來定價,正興德保持價格不變,提高品質,這樣一來,同樣的價格,人們肯定要買正興德的茶葉。典型的案例是,正興德曾三次提高品質,乾祥厚最終退出市場。

天津法租界成為商業中心後,正興德在梨棧地區長春道開了第一支店。穆家三位東家之一的穆雲澍早逝,留下遺腹子穆逢熙,長大成人後開始主持這一支的生意。東北城角有塊官地出售,他立即賣下,投資興建了一幢三層大樓,開了正興德第二支店,仍由穆雅田管理。穆逢熙又在東北角的東馬路西側建起一片樓房,出租給五和百貨商場、同升和鞋帽莊、凱記禮品公司、大仁堂藥店等商号,形成了官銀号商圈。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全盛時期的正興德,僅天津市一家總店、兩家支店的日營業額就有5000塊銀元,節假日營業額一兩萬元,全年180萬元。天津的夥計達到了500人。後來和蘇文茂搭檔的相聲名家朱相臣,少年時就曾在正興德學徒。

正興德經營毛峰、龍井、茉莉、普洱、碧螺春等各類茶葉,但在天津賣得最好的還是茉莉花茶。茉莉花茶發源于福州,有1000多年曆史,在清朝時被列為貢品。這種茶的茶香與茉莉花香融合,被譽為“窨得茉莉無上味,列作人間第一香”。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茉莉花茶是将茶葉和茉莉鮮花進行拼和、窨制,使茶葉吸收花香而成,分為茉莉白毫、珠蘭大方、茉莉雲霧、蘇萌毫等品種,其香氣持久、醇厚鮮爽,有安神、解抑郁、健脾理氣、提高機體免疫力等功效。

老天津人喝茉莉花茶,一口為喝,三口為品,所謂茶香“殺口兒”,就是指茉莉花茶的香、澀、苦在口中形成的一種綜合口感。花茶的口味,品質最高的叫“奇鮮厚”,顧名思義,喝到口中味道奇、鮮、醇厚;次一等的叫“鮮厚”;再次一等的叫“厚”,有底味而不鮮;更次一等的叫“鮮”,隻味好而不耐沖;最次等叫“疲”,基本上就沒什麼茶葉味兒了。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天津的講究主,一定要喝好茶,買不起怎麼辦?茶葉鋪裡賣一種“高末”,就是裝上等茶葉的罐子底下遺留下來的殘渣碎末,味道絕對一流,但是不耐泡。後來有一種喝茶的方式,曾在京津兩地非常流行,用一個大号搪瓷茶缸子,抓一大把茶葉,沏入開水,泡成暗褐色,口感極苦,但幾口下去提神醒腦解乏解困,是勝過廣東涼茶的飲料。日久天長,茶缸子裡面也留下褐色的茶垢。

《紅樓夢》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賈母到栊翠庵,妙玉招待吃茶,賈母說:“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這是老君眉。”其實老君眉也是産于安徽六安,葉細長,有白毫。正興德茶莊珍藏了一份30年代的價目表,上列品名價格:“老君眉每斤三元二角,君眉每斤二進制四角,大壽眉每斤一進制六角,壽眉每斤八角。”說明這家賣的茶,确實有些曆史。(文:何玉新)

這家茶葉鋪從嘉慶年間流傳至今有200年曆史,馬三立給它做廣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