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于:禦府和田玉
如果大家最近看新聞,就發現高古玉出境有點高,去年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一件東周黃玉瑞獸配飾拍出2657萬,是迄今市場所見極撼動人心之高古美玉。

▲東周 黃玉瑞獸玉佩飾,2657.5萬港币成交(含傭金)
此黃玉獸形佩,造形簡練有力,雕工精妙卓絕,尺寸長至22公分,乃存世少見,應是典型的戰國時期龍形佩。瑞獸造形融合現實與想象,線條流利優雅,滿富韻律感,曲直之間,勾勒猛獸懾人姿态,獸身細琢陰刻,浮雕紋飾隐約,剛柔并濟,氣勢萬千。
存世獸形佩雖大同小異,然現例之腿部以陰刻曲線做鳳鳥紋與龍紋,獨樹一格,突顯當朝常貝鳥獸紋羽狀、曲卷的特征,設計流暢簡約,精練脫俗,無冗贅之處,寥寥數筆已明确捕捉神獸氣韻。
這件瑞獸到底是什麼來頭?竟如此震撼人心!
答案就是:黃玉。
通常,我們現在市場上所說的“黃玉”有三種:黃玉、黃沁、黃口料
和田玉的黃玉的顔色是原生的,是一種特征的端莊的黃色,黃玉十分罕見,在幾千年探玉史上,僅偶爾見到,質優者不次于羊脂玉。
(此處已添加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清乾隆黃玉三羊尊
由淡黃到深黃,以“黃侔蒸梨”色者為最佳。根據色度變化定名為:密蠟黃、栗色黃、秋葵黃、黃花黃、雞蛋黃等。古人以“黃侔蒸梨”者為最好。
▲清乾隆 黃玉一禦制黃玉碗
在古代,上等的和田黃玉原料一直作為禦用玉料,而一般流傳民間的黃玉極少,即使有,也大多是黃中帶青,或是黃岫玉,現在有不少自明清流傳下來民間老黃玉花片,實際上就是黃田玉所造,而今人多不識,而誤以為是和田黃玉。
▲清乾隆 黃玉一品青蓮如意
黃沁一般是指玉料由外向内漸變的鐵質浸染,一般是指籽料的浸染。是以說,黃沁料就是和田白玉或者青白料經過上千萬年河水沖刷,讓水中三價鐵離子浸染而形成。
但從本質上來說黃沁料屬于後生玉種而非原生黃玉,是以沁的再透的黃沁料從科學角度來說也不能稱之為黃玉。
從外觀上看,和田籽料黃沁顔色都是由外向内的的顔色上的過渡漸變。
此外黃沁籽料上都帶不同程度的黑色沁點,這個是受三氧化二鐵長期入侵的結果的特征。
黃沁籽料必須是裡面有肉質的情況下,才能被沁進去成為黃色。不能裡面是生僵肉也叫黃沁,那是不對的,是個誤區。現在市面上的所謂黃沁料其實大部分就是一種黃皮籽料。
黃口料産地較廣,新疆昆侖山、若羌、且末、黑山、阿爾金山,青海,俄羅斯等地都有黃口料的産出。最近兩年青海料黃口在市場上比較多見,俄料黃口較少。
▲拍出了360萬高價的黃口作品
01、若羌黃口
說到黃口料,玉友第一反應就是若羌。若羌黃口的口碑内也是首屈一指。它優良的油性一直都受很多玩家追捧。頂級的若羌黃口質純色佳,品質堪比黃玉。
整體色調暖黃,也有一部分偏綠色的黃口料,給人的視覺感受是看起來比較透熟的料子。常常和糖玉伴生,多帶有糖色,也被稱之為糖黃口。由于近幾年産量下降,目前想在市面上淘到有一定難度。
02、黑山黃口
黑山黃口料和策勒戈壁黃口是能夠被稱為“和田黃口料”的,黑山黃口的色調也帶青黃,相對來說比較細膩。
03、且末黃口
且末是玉石重鎮,出産和田玉的曆史非常悠久,這裡的黃口料青色調更為常見,甚至可以說以青色為主,略顯黃色。
且末青黃口玉性不錯,細膩熟糯,不過多裂,容易起性,是以多用來做山子和挂件,出牌子和手镯比較困難。
04、青海黃口
如今市場上的黃口料青海黃口占了大多數,其顔色青黃,有些還比較青屬于青中泛黃光。
有着青海料水透的特點,偶有水線和白棉析出,隻要能認得青海料,也就不難分辨青海黃口。當然青海料依然不乏精品,好的黃口料顔色、潤度都很好,是目前黃口料中十分有潛力的玉種。
05、俄料黃口
市面上俄料黃口料相對較少,俄料黃口在鎮平被稱為“俄料白玉,不太白而已”,一般顔色較淺,看起來多是黃白,略微發黃,黃度不及青海、若羌黃口料,但是不怎麼泛綠,在質地上更緊密,硬度也高。
黃口料也有一些劣勢,雖然各地的黃口料産量其實都比較大,但使用率卻很低很低。因為黃口料多有瑕疵,尤其是一些暗裂。
另外包括棉、髒、糖、水痘、白點、黑點、水線等等,黃口料在原石狀态多有各種不足,往往一塊很大的料子最後隻能出比較小的作品。
▲《九天飛流》2014年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以1380萬人民币成交
明代高濂《燕閑清賞箋》中說“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古人将黃玉列為玉中第一,羊脂玉排其後,黃玉在和田玉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鐘情這種“帝王色”的玉友,遇到優質黃玉可不要錯過喲~
【轉發和點贊就是最好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