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威記聊美食:立冬吃“湯餅”,你吃了沒有?“湯餅”是什麼美食呢

立冬吃“湯餅”,由于自古以來,北方是麥子的主要産區,是以這在古代的北方地區非常盛行!盛行于漢唐之際,可以說,在當時是最受老百姓喜愛的食品之一。

威記聊美食:立冬吃“湯餅”,你吃了沒有?“湯餅”是什麼美食呢

很多人會問,這“湯餅”是啥?為什麼要在立冬這一天吃它?其實,這是一個籠統的說法!

"湯餅"中的"湯",指的是熱水(或者真的是骨頭熬制出來的湯);"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一句話來概括“湯餅”:就是一種将面粉溲過以後煮制而成的面食。這個“溲”,就是和,拌的意思。

威記聊美食:立冬吃“湯餅”,你吃了沒有?“湯餅”是什麼美食呢

在漢代時候,凡入爐烤熟而食者稱胡餅(普遍認為,這是西域傳來的吃法),水煮而食者為湯餅(土産的吃法)。《通鑒》注解中說:“湯餅者,碾麥為面,以面作餅,投 之沸煮之。”宋黃朝英在《緗素雜記‧湯餅》裡又說:“餘謂凡以麵為食具者,皆謂之餅,故火 ...”

北宋黃庭堅有詩雲:

幽叢秀色可攬撷,煮餅菊苗深注湯。

飲冰食蘖浪自古,摩挲滿懷春草香。

所謂“煮餅深注湯”,就是做湯的面食。是以,可以說,湯餅就是下在湯裡煮的面食,如湯面條、湯面片、面疙瘩等的統稱。

威記聊美食:立冬吃“湯餅”,你吃了沒有?“湯餅”是什麼美食呢

“湯餅”,從出現以來,一直有着相當高的地位。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屬于“細糧”的範疇了,因為它加工精細,麥子磨得極細。對于廣大老百姓人家來說,由于生活原因,能果腹就行,“粗糧”加工就好。而上層貴族就有時間和精力享受了。

在《後漢書 · 李固傳 》上說:"帝尚能言, 曰:`食煮餅, 今腹中悶, 得水尚可活' 。"從這句話可見,當時的皇帝也是經常吃湯餅的。而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漢代宮廷少府有專門的"湯官",職責就是專職為皇帝制作湯餅。用現在的行話來說,就是進階的白案師傅了!

到了南北朝時期,随着生産力的不斷發展,湯餅的種類更加細化,也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但是,更多地出現在街上的食肆裡,成為主要的售賣招牌!也開始出現了水飲、(博)饪等不同的種類。

威記聊美食:立冬吃“湯餅”,你吃了沒有?“湯餅”是什麼美食呢
《齊民要術-餅法》中對這兩種做法有着詳細的記載:"以細絹篩面而成,調肉汁,待冷溲之。水引則搓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博饪搓如大指許,二寸一斷,搓使極薄,急就火煮之。皆直光白可愛,滑美殊常"。從上述記載可以看出,"水飲"類似今天的面條,"博饪"則類似今天的面片或者面疙瘩。與今天做法不同的是,"水飲"和"博饪"是需要用肉汁去和面的,現代人煮面食已很少采用這種和面的方法了。

到了唐代,“湯餅”的吃法除了尋常吃法,還開始有往巧的方向走。比如說冷吃。大詩聖杜甫在《槐葉冷淘》一詩中就較長的描述過這種冷吃湯餅:

青青高槐葉, 采掇付中廚。

新面來近市, 汁滓宛相俱

……

萬裡露寒殿, 開冰清玉壺。

君王納涼晚, 此味亦時須。

威記聊美食:立冬吃“湯餅”,你吃了沒有?“湯餅”是什麼美食呢

至于立冬吃“湯餅”,是因為民間有"玄冬猛寒,涕凍鼻中;充虛解戰,湯餅為最"的說法。北方地區冬季漫長而又寒冷,古代又沒有暖氣空調,湯餅可以連湯帶餅同食,滾燙的面湯可以幫助人們驅走寒冷。

是以,在立冬這一天,很多人家就“溲面”(和面)制作“湯餅”以祈禱這個冬天不太冷!

宋代以後,"湯餅"開始成為所有無餡水煮面食的通稱。宋張師遊在《倦遊雜錄》中寫道:“今人呼煮面為湯餅,今蝴蝶面、手托面、水滑面、切面、挂面、馄饨、冷淘之類是也。”

威記聊美食:立冬吃“湯餅”,你吃了沒有?“湯餅”是什麼美食呢

這說明,從這個時候,湯餅已經逐漸成為了百姓的家常便飯, 受到社會群眾的普遍喜愛,廣為流傳了。

發現美食,感受美食,講述美食!

我是阿威,用溫暖的文字,記錄多彩的美食!謝謝閱讀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