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冬季,有一種美食顯得更受歡迎,那就是糖炒栗子。其實栗子的品種也是有講究的,目前市場上主流的主要分為兩種,闆栗和錐栗,其中錐栗的價格更高,味道也更好。錐栗在市場上很少買到,即使買到了,價格也不便宜,是以農民更傾向于自己去山裡摘。
其實山裡還有一種堅果,外形和錐栗很像,味道也很不錯,而且營養價值還高,它就是苦槠,被人們稱為是“防火樹”,果實很珍貴,如今已經進入冬天,很多識貨的人都趕緊去摘。

苦槠是一種中部地區多見的樹木,分布于長江五嶺以北各地,這種樹木比較喜溫喜濕,是以多長在茂密的樹林裡,不過這也不是絕對的,在很多農村的道路旁邊也有。很多農民都稱呼苦槠為“防火樹”,稱贊它是森林中的好幫手,這是因為苦槠的葉子耐高溫,不易燃燒,主要是因為它的葉子是厚革制,可以耐受400多的溫度,如果遇到森林大火,苦槠能很好地阻斷火源,阻止火勢蔓延,已經成了很多防護林中必種的樹木。
苦槠是一種常綠喬木,樹形也美觀,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同時葉片還能吸收有毒氣體,現在經常被人工栽培用作綠化樹。如今野生的苦槠已經很珍貴了,因為它已經成為了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完全野生的數量很有限。苦槠的果實是一種很不錯的堅果,外形很像錐栗,個頭差很多,苦槠個頭隻有龍眼核大小,光澤度很高。因為苦槠數量有限,是以果實就顯得更加珍貴了。
苦槠這種樹在每年的4、5月份開花,到11、12月的時候果實就已經成熟了,可以采摘,每年到了現在這個時間,也就是冬天,很多人都會進山去摘。苦槠完全成熟之後,果實會自然掉落,也為農民省了一些事,可以在地上撿,不過如果想得到更多的,還是需要爬樹去摘。
農民将摘回來的苦槠視若珍寶,因為它可以做成很有特色的地方美食,苦槠豆腐和苦槠粉絲,非常美味,而且是夏季防暑降溫的佳品。不過想吃到美味還是需要付出很多勞動的,制作苦槠豆腐工藝很複雜,是以至今它仍然隻是地方小吃,外地人很少吃到。
苦槠在加工之前,需要用清水浸泡,第一步就是将苦槠浸泡一晚上,之後太陽暴曬去殼,再用清水浸泡一段時間,中途要經常換水,這麼做主要是為了去除苦槠的苦澀,後再放進石磨裡,磨出來的液體放進鍋裡慢炒,半凝固之後放進碗裡,靜置一晚上會自己凝固,苦槠豆腐就做成了。
這種豆腐可清炒,可炖湯,也能夠用來涮火鍋,非常嫩,也非常鮮美。苦槠粉絲和苦槠豆腐的做法大同小異,但味道都是一樣的,非常出色。用苦槠做成的豆腐和粉絲工藝複雜,太過繁瑣,很多人都不太願做,再加上苦槠果實珍貴且稀少,苦槠豆腐就更難走量了,你有沒有吃過這種特色的農家美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