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每日習作》—知而未行隻是未知第五篇原文:簡析:注釋:

愛因未會先生知行合一之訓,與宗賢【1】、惟賢【2】往複辯論,未能決。以問于先生。先生曰:“試舉看”。

愛曰:“如今人盡有知得父當孝,兄當弟者,卻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與行分明是兩件”。

先生曰:“此已被私欲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隻是未知聖賢教人知行,正是要複那本體。不是着你隻恁的便罷。故大學指個真知行與人看,說‘如好好色’,‘如惡惡臭’。見好色屬知,好好色屬行。隻見那好色時,已自好了。不是見了後,又立個心去好。聞惡臭屬知,惡惡臭屬行。隻聞那惡臭時,已自惡了。不是聞了後,别立個心去惡。如鼻塞人雖見惡臭在前,鼻中不曾聞得,便亦不甚惡。亦隻是不曾知臭。就如稱某人知孝,某人知弟。必是其人已曾行孝行弟,方可稱他知孝知弟。不成隻是曉得說些孝弟的話,便可稱為知孝弟。又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饑,必已自饑了。知行如何分得開?此便是知行的本體,不曾有私意隔斷的。聖人教人,必要是如此,方可謂之知。,不然,隻是不曾知。此卻是何等緊切着實的工夫。如今苦苦定要說知行做兩個,是甚麼意?。某要說做一個,是什麼意?若不知立言宗旨。隻管說一個兩個,亦有甚用”?

此段為徐愛與宗賢、惟賢探讨“知行合一”的功夫,并向王陽明請教的故事。徐愛說:“現在人們雖然都知道要孝敬父母、尊重長輩。但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可見‘知’和‘行’是兩回事。”王陽明說“現在人之是以認為‘知’和‘行’是兩件事,是因為人們并沒有真正地了解古人的訓誡。古人所告訴我們要去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并非簡單地讓我們知道這個道理,而是知道後具體去做。如果隻是知道了道理,而沒有行動,就是不知道。”王陽明在這裡提出了“知”和“行”的關系。兩者不可分割,如隻是知道道理,而不去行動,就等于不知道這個道理。《大學》中說;“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好好色,如好好臭。”意思是具有誠意的人,不會自欺欺人。就像見到美色就會喜歡,見到惡臭就會厭惡一樣。見到美色就是“知”,喜歡美色就是“行”,見到惡臭就是“知”,厭惡惡臭就是“行”。所謂“知行合一”就像見到美色就會自然而然的喜歡,見到惡臭就會自然而然的厭惡。心裡現有體會的感覺,而非腦子所記錄的語言或文字。就像一個被塞住鼻子的人,即使見到惡臭,但鼻子聞不到,也不會感到十分厭惡。

【1】宗賢:黃绾(wǎn)(1477-1551)字宗賢,号久庵,浙江黃岩人。明朝正德五年入王陽明門下。但晚年對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均有所批判,倡導經世之學。

【2】惟賢:顧應祥(1483-1565)字惟賢,号箬(ruò)溪,浙江長興人。王陽明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