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周族傳說,其部族起源于姜嫄,始祖為後稷,封于有邰,自後稷至周文王共有十五王。
棄: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教民耕種,被認為是開始種稷和麥的人。
不窋:晚年時,夏朝國政腐敗,取消了稷官。失官後,離開祖居邰,率領周部落遷徙到北豳的戎狄之間。
鞠:夏末周部落首領。因遷北豳,鞠放棄了祖先的農業,和戎、狄學習畜牧業。
公劉:率周人部落遷到豳(今陝西省彬縣),與西戎混居,發展農業,四方歸附。
慶節:建國于豳。
皇仆:繼慶節立。
差弗:繼皇仆立。
毀隃:繼差弗立。
公非:繼毀隃立。
高圉:祖乙冊命邠侯高圉。
亞圉:盤庚冊命邠侯亞圉。
公叔祖類:繼亞圉立。
古公亶父:改革戎狄的風俗,營造城郭房舍,讓人們分别居住,并設定五官,各司其責。人民安居樂業。
季:據《竹書紀年》,季曆伐翳徒之戎有功,商的君主文丁忌憚,先嘉其功而監禁之,把他餓死。其兄太伯和仲雍為了讓季曆和昌能當上周部落的君主,便逃亡至荊地,斷發、紋身,以讓季曆,随後兩人建立吳國。
昌:在文丁之子帝乙繼位後二年,周人伐商。帝乙将其妹嫁給文王,兩人生下武王。
任用太颠、散宜生等能人,施行裕民政策,國力日盛,卻為帝辛所忌,囚之于羑裡,囚禁期間,寫下《周易》一書。後獻“有莘氏之女”、“骊戎之文馬”等寶物及疏通朝臣始得獲釋。他曾解決虞、芮兩國的争端,出兵進攻犬戎、密須、黎、邗,又擊滅崇,修建都城豐邑(今陝西省戶縣),并擴充勢力到長江、漢水、汝水等流域,為滅商作準備,諸侯紛紛服從文王,傳說其晚年已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面。文王臨死時囑其次子發早圖滅商。“發”繼位西伯,秉承父志。受命十一年(約前1046年),“西伯發”見時機己到,發兵行都朝歌,讨伐纣王。兩軍戰于牧野,商軍大敗,纣王自焚于鹿台,商朝亡。“發”建立周朝,是為周武王,定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周武王首先追封父親為周文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