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蘇秦到底是什麼時候死的?

《資治通鑒》的記載相當簡略,隻是說某位齊國大夫和蘇秦争寵,派刺客刺殺了蘇秦。這個說法出自《史記·蘇秦列傳》,按照司馬遷的說法,蘇秦從燕國出發謀劃合縱,在國際社會上轉了一圈,靠一張嘴所向披靡,勝利完成使命之後回到趙國,被趙肅侯封為武安君,然後把山東六國的合縱盟約送給秦國一份,讓秦國老實了15年。

後來秦國派犀首欺騙齊國和魏國,約好一起去打趙國。秦國這麼做,為的就是破壞合縱關系。趙王當然不幹了,責備蘇秦辦事不利。蘇秦怕被追責,請求出使燕國,說一定要報複齊國。蘇秦就這樣離開了趙國,而随着他的離開,合縱關系也就瓦解了。

以上所有這些事情,方方面面都透着不合理,和其他記載沖突重重,時間線怎麼都梳理不清,是以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鑒》的時候,隻好大删大改,還在《通鑒考異》當中給出了理由,說《史記》自相沖突太嚴重,所謂“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隻是遊士們的誇大其詞,不可信。

司馬光雖然起了疑心,做了考證,但考證做得很不徹底,是以寫到脩魚之戰這一年,又誤信了司馬遷,把蘇秦寫死了。事實上,蘇秦這時候非但沒死,甚至還沒來得及真正發光發熱呢,但現在我們不妨先沿着《史記》和《資治通鑒》的記載,看看蘇秦的死因。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蘇秦為什麼會出現在齊國?

《資治通鑒》有過交代:蘇秦和燕文公的夫人私通,這段奸情被繼任者燕易王知道了。蘇秦怕了,不敢在燕國久留,就向燕易王提出申請,說自己留在燕國沒多大用,但如果去了齊國,就能給燕國帶來很多好處。燕易王同意了。

于是,蘇秦假裝在燕國犯了罪,畏罪潛逃,投奔齊國去了。齊宣王請蘇秦擔任客卿,而蘇秦勸說齊宣王擴大宮殿和園林規模,高調彰顯自我。蘇秦是想用這個辦法拖垮齊國的經濟,幫燕國緩解國際壓力。

但是,以上所有關于蘇秦的記載,其實都靠不住,至少這時候的齊國還是齊威王的執政期,齊宣王還沒有登上曆史舞台呢。無論燕文公還是燕易王,很可能都和蘇秦不存在任何瓜葛,蘇秦真正效力的燕王很可能是以後的燕昭王。

按照《史記·蘇秦列傳》的說法,蘇秦在齊國很吃得開,自然也就很讓别人眼紅,是以齊國沒少有高官和蘇秦争寵。最後争寵争得不擇手段,蘇秦被刺客刺成重傷。齊王派人追捕刺客,但沒抓到。蘇秦強撐着一口氣,給齊王出了一個主意,說自己馬上就要死了,索性等死了以後,請齊王把自己的屍體車裂示衆,罪名是為燕國做奸細,這樣一來,兇手一定會現身的。

齊王依計而行,兇手一看竟然還有邀功的機會,果然挺身而出,沒想到自投羅網,被齊王殺了,蘇秦大仇得報。

但蘇秦畢竟真的是燕國安插在齊國的奸細,突然這一死,秘密也就藏不住了。齊王後來知道了真相,把燕國恨得咬牙切齒,這讓燕國提心吊膽的,生怕齊國報複,于是蘇秦的兄弟蘇代出場,幫燕王出謀劃策,接替蘇秦上演這場波詭雲谲的權謀大戲。

我們再來參照一下《史記·張儀列傳》,說張儀在魏國呆了4年,呆到魏襄王死了,魏哀王繼位。魏哀王不聽張儀的話,張儀就悄悄聯絡秦國,讓秦國來打魏國。果然秦國軍隊從西邊來了,打疼了魏國一下,第二年齊國軍隊又從東邊來了,又打疼了魏國一下。然後秦國軍隊二度伐魏,先把南韓大将申差打殘了,斬首8萬級,諸侯震恐,張儀趁機一番雄辯,總算把魏哀王拉到連橫陣營裡來了。

你是不是聽出不對來了?申差被打敗,斬首8萬級,這不是五國伐秦之後秦國打的防守反擊嗎,怎麼被算到魏哀王頭上了,這裡邊也沒張儀什麼事啊?時間線怎麼全亂套了呢?

還有更亂的,在《史記·張儀列傳》的記載裡,又過了若幹年,張儀正在楚國忽悠楚懷王的時候,聽說了蘇秦的死訊,趕緊拿這個新聞當成論據,又對楚懷王一通忽悠。張儀是這樣描述蘇秦之死的:

“蘇秦這号人,明明是合縱主持人,但當了燕國總理之後,和燕王秘密謀劃,要把齊國滅了,瓜分齊國的土地,于是假裝在燕國犯了罪,逃到齊國,受到齊王的信任,當上了齊國的總理。兩年之後,蘇秦陰謀敗露,齊王氣壞了,把蘇秦車裂示衆。以蘇秦這種陰險詭詐的人,想要操控國際局勢,搞成合縱大聯盟,哪可能搞得成呢?”

張儀的言下之意是:蘇秦搞合縱,屬于不靠譜的人去辦不靠譜的事,聰明人最好别摻和,隻有連橫才是人間正道。

僅僅在《史記》這一部書裡,“蘇秦列傳”和“張儀列傳”就有太多地方合不上拍。這倒不怪司馬遷,因為前邊講過,就在《史記·蘇秦列傳》的結尾,司馬遷說了這樣一段話:世人談論蘇秦的時候,說法非常混亂,很多和蘇秦的作風相似的事情都被歸到了蘇秦身上,哪怕這些事情并不發生在蘇秦生活的時代。

這話意味着,司馬遷在寫“蘇秦列傳”的時候,雖然已經盡其所能去僞存真了,但真相到底什麼樣,他其實也不敢笃定。

無論如何,司馬遷記載的蘇秦之死成為曆史上死後複仇的兩大經典案例之一。

第一個案例前邊已經講過,那是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楚悼王死了,在楚國主持改革得罪了一大片元老貴族的吳起,失去了保護傘,遭到反對派的瘋狂圍攻。

按照《呂氏春秋》的說法,吳起在遭遇襲擊的時候,中了箭,明知必死,就向叛亂分子高聲喊道:“讓你們見識一下我的兵法!”然後拔出射在身上的箭,插在楚悼王的屍體上,栽贓給叛亂分子。損傷國君的屍體屬于滅族重罪,是以《呂氏春秋》很欣賞吳起的急中生智,都死到臨頭了還能布下這個局,給自己報仇雪恨。等到楚悼王下葬,楚肅王繼位,盡數誅滅叛亂分子,有70多家貴族被滿門抄斬。

明朝人王世貞博聞強記,把吳起之死和蘇秦之死捏合起來,說這兩位都是死了還能給自己報仇的厲害人物。

關于蘇秦、張儀的各種記載總是很容易把人搞亂,雖然《資治通鑒》在脩魚之戰的當年,記載了蘇秦之死,但蘇秦這時候不但沒死,将來還會活蹦亂跳很多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