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血鑄山河||新的出色的幹部,最有希望的幹部——龍樹林

作者:中華英烈網
血鑄山河||新的出色的幹部,最有希望的幹部——龍樹林

(網址:2019qm.mva.gov.cn)

龍樹林,原名龔盈炳,1911年生于江西省上饒縣楓嶺頭鄉稠川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龍樹林兄弟五人,兩個姐姐,他排行老二,全家十幾口人,隻有水田五畝。龍樹林小時候讀過幾年私塾,由于家境貧寒,辍學幫助家庭做雜務,十幾歲就開始農業勞動。在地主重租、高利貸的剝削和國民黨政府的苛捐雜稅等重重壓榨之下,他家一年到頭辛勤勞動隻能勉強維持生活,一遇荒時暴月就更為艱難,欠債累累,無法為生。他飽嘗了受剝削、受壓迫的痛苦,對吃人的舊社會制度充滿了仇恨。

血鑄山河||新的出色的幹部,最有希望的幹部——龍樹林

1928年1月,方志敏等在江西北部弋陽橫峰一帶上司農民進行武裝起義,開展遊擊戰争,進行土地革命,建立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不久,中國共産黨和工農紅軍來到了龍樹林的家鄉,發動群衆起來打土豪、分田地,進行土地革命。在黨的教育下,龍樹林認識到勞動人民要翻身求解放,隻有參加革命,跟共産黨走。他參加了鄉蘇維埃赤衛隊,1930年參加了方志敏上司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他熱情地宣傳、發動農友,與欺侮百姓的土豪劣紳進行鬥争,組織赤衛隊保衛已經取得的勝利果實。參加紅軍後,他努力學習軍事和文化,在紅軍這個革命大熔爐裡得到鍛煉提高,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從一個普通戰士逐漸成長為紅十軍的基層團委書記,成為一個能文能武的紅軍指戰員。

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迅速擴大,黨和紅軍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需要培養和造就一批進階幹部,加強紅軍的建設,于是,從部隊中選拔一批優秀的指戰員送去蘇聯深造,龍樹林就是其中的一個。這年春,他去蘇聯伏龍芝陸軍大學學習。到蘇聯後,他對蘇聯陸軍大學的一切都感到新鮮和美好,如饑似渴地學習,奮發上進,學業成績優良。在蘇聯的學習使他在馬列主義的理論上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後,龍樹林熱血沸騰,決心投身于偉大的抗日戰争,他與一大批在蘇聯學習的同志于同年11月從莫斯科回到延安。

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成立,将南方八省健兒組成四個支隊,挺進敵後開辟抗日根據地。這年5月,龍樹林由黨中央派遣,從延安到新四軍軍部教導隊工作。6月,龍樹林任教導總隊訓練處主任。

陳毅率領的新四軍一支隊在江南茅山地區初步建立了抗日根據地後,許多地方武裝要求我黨來上司。在根據地不斷擴大,抗日武裝迅速發展的形勢下,新四軍一支隊的幹部非常缺乏。新四軍軍部派龍樹林到一支隊工作。這年10月,他經過幾百裡夜行軍,跋山涉水來到了丹北任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丹北挺進縱隊是江南抗戰怒潮中成長起來的地方武裝力量,龍樹林遵照黨中央和陳毅的訓示,為使這支地方武裝适應抗戰要求,成為一支正規化部隊,作出了很大努力。他在工作中十分注意團結同志,尊重别人,虛心學習,工作互相支援配合。他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從積極分子中發展黨員,建立黨的組織,把支部建立在連隊,從嚴整頓紀律。部隊原缺乏嚴格訓練,龍樹林把紅軍、新四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帶到部隊。經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教育訓練,部隊很快提高了政治和軍事素質,提高了戰鬥力,改變了面貌。他注意發展和培養抗日力量,招收大江南北的知識青年,舉辦政治訓練班、抗日軍政學校,為部隊培養幹部。他一有機會就給訓練班學員作報告。他的報告,深入淺出,深受學員們的歡迎。

龍樹林在“挺縱”的時間很短,但他跑遍了所有挺縱部隊的駐地。他每到一處總要跟戰士談談心,到連隊講講話。他那富有吸引力講話使人聽了感到鼓勵、振奮,在部隊戰士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此,他還在廣大群衆中宣傳抗日,發動群衆,動員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大家起來抗日。他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陳毅司令員的稱贊,說龍樹林“是新的出色的幹部,最有希望的幹部。”

血鑄山河||新的出色的幹部,最有希望的幹部——龍樹林

1939年1月,挺縱三支隊奉命渡江北上進入江都大橋一帶,挺縱二支隊方鈞鬧獨立性,不服從指令,阻撓挺縱三支隊在大橋一帶開展抗日工作,并與敵頑勾勾搭搭。為防止其投靠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1939年4月中旬的一天,陳毅指令對其1000多人的武裝繳械。龍樹林率部隊到大橋解除方鈞武裝。方鈞負隅頑抗,雙方發生激烈戰鬥, 龍樹林,原名龔盈炳身先士卒的龍樹林在戰鬥即将結束時不幸頭部中彈,經搶救無效犧牲,時年29歲。

網絡編輯:高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