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濟南,再也沒有一條街比曲水亭街更風雅的了。她就像彈奏古筝的曼妙少女,在泉畔獨自吟唱,柳絲、水藻、青苔、月光,都蒙上了一層輕紗,不覺中共同完成了一幅美侖美奂的水墨畫,供路人袖藏

泉甲天下手機攝
。
它北依大明湖,南接西更道街,東鄰百花洲,西鄰府學文廟,水澤豐沛,書香暗湧,彙集了老濟南的文化精髓,是集民俗文化、旅遊休閑于一體的老街巷。它又像從《爾雅》流淌出來的萬斛地泉,曉暢明亮,初洗如嬰,與大明湖、百花洲、王府池子等"泉"字輩家族水系緊密相連,房前屋後,水汽淋漓,無不引人遐想。
來曲水亭街,尋的是一份心境。曲水亭,取自古代曲水流觞之意,即《蘭亭集序》"引以流觞曲水"。舊時,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各地文人墨客都要相邀在此聚會。在這一天,古人要到水邊洗濯,以消除不祥,此舉被文人稱為"修禊"。修禊完畢,宴會開席,舉行曲水流觞的詩酒盛會。用觞杯盛滿酒,放在托盤上面,然後把托盤放在流杯池的水面上,任其順流漂下,當托盤漂至拐彎處,往往會停止不動,隻要酒杯停下,坐在河邊的人就要端起酒杯,将酒一飲而盡,再吟詩一首。如果吟詩不佳,便會被罰酒一杯。這種詩酒唱酬盛會,一直流傳到清代。
曲水流觞,勾勒這條街的精神格調:琴棋書畫,點眼這條街的靈魂詩眼。在曲水亭街八号,與"中國薄學研究第一人"路大荒隔空相遇,院門虛掩,月季斜枝,隻有大門上的對聯洩露一處天機,"一溪曲水連天井,廿載書巢注聊齋。"訪故居,吊先賢,泛黃的書卷,被風随手翻亂,字句铿锵一地,叫人思緒翩跹。
百花洲西南角,有一處仿古的紅色小亭子,亭子高三米多,走幾級台階而上,可俯瞰百花洲水面和曲水亭街的風景。亭子牌匾上寫有"曲水亭"三個大字,下面有副對聯,"荷香送爽棋聲韻,曲水流觞雅士情。"
曲水河韻,千年不衰,蘊藉着潇灑濟南的最初風采。曲水亭街15号,小院不大,卻曾走出六名北大才子;一眼泉水,卻滋養了一家五代人。院子主人叫王俐,凡是有客人來,她都會熱情招待和講解,北廂房裡一張泛黃的黑白老照片把人們帶回到過去。影壁牆,浣衣人,打砰砰,捉魚蝦,展現出老濟南人的生活場景。
曲水河清,大美不言,傳遞出潇灑濟南的曆史溫度。民俗專家說,舊時,曲水亭街西南是漢代的曆下城,以東是晉代以後的縣衙和府衙,附近有明朝的德王府,清朝時改為巡撫衙門,其間錯落着許多官署及官員的宅第。
2020年9月,曲水亭民俗街重新亮相,以梅蘭竹菊、琴棋書畫、松柳荷雁命名的12個淺粽色商亭依次排開,"福祿"葫蘆、雨荷草編、匠心文創等,俨然成為一道獨特風景。光看還不過瘾,非得坐下來與老手藝人暢聊,在談笑風聲中完成一次心靈之旅。
脈脈泉湧,曲水河香;千年傳承,精神流觞。如果說地名是照亮我們回家的路,那麼曲水亭街則使我們找到靈魂的歸宿。汩汩泉水湧出的街巷,是詩,是畫,是月光,是唱不盡的音符一一一曲水亭,搖曳的尾音,像極了高空旋落的柳葉,又像不知哪雙手彈奏出的空靈之音,滾落在水面上,與泉水一起流觞。
美,原來如此眷顧濟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