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古時候有名的醫學大師,我們能聯想到的名字有好多,華佗、李時珍、扁鵲......他們的故事我們聽到也不少,我們有沒有考究過天下第一神醫,我們好像沒辦法作出判斷,為何?他們都沒有被正面評價過“天下第一”。

唯獨他,清朝的一個名醫,被皇帝美譽“天下第一”神醫。葉桂,一生專研醫術,醫治奇難雜症無所,康熙皇帝也說他有前途。但從來沒有為醫術高超而自滿,也沒有停止對醫學方面知識的學習和探究。他不但因醫術高超征服了世人,也因為他的醫德感染了後世,對他的評價很高。
葉桂,字天士,江蘇吳縣人,出生于醫學世家。然而他沒有像我們所想一樣自幼跟着父輩學習醫術,他的學醫生涯充滿的各種辛酸和堅毅。自幼喪父,為了維持家計,14歲就獨自行醫看病,雖聰敏過人,奈何醫學知識有限,是以,他想盡辦法向當時的名醫求學,前前後後拜師接近20人。
幼時得知寶山寺一名高僧能治療他束手無策的病人,毅然上山求醫。從卑微的學徒開始,每天挑水勞動之餘,跟高僧研究醫理,不出幾年居然把高僧的醫術學個精通。
他的師父對葉天士的評價都是“神悟過人”、“聰明睿智”,而且謙虛過人。葉士天憑借他的智慧和領悟能力,能融會貫通、刻苦專研,比師傅有更獨到的見解、能提出新的治療觀點,當時也在醫學界“言醫者以桂為宗的”美譽。當時名醫覺得無法可治的奇病,他都能已奇術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奇術治暴盲、巧語治難産......在溫熱病的治療造詣極高。
葉天士除了注重醫術研究,研學而無止境,也非注重品德修養。他堅持醫有醫德,講究原則,下面一個小故事,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睿智和人品。
一次,葉天士出診途中,遇到一個衣着破爛、靠乞讨維持全家生計的老頭,一家感染風寒,奈何身上隻有幾個銅錢無法求醫,看着奄奄一息的妻兒,老頭主動向求葉天士求醫,葉天士沒太多想就幫他們診療,診療後老頭不舍地把僅有的幾個銅錢給了葉作為診金,葉天士也全部收下。臨走時,老頭正苦惱哪沒錢買藥,看病也沒用啊。這時,葉天士萌生一計,對老頭說,你不是靠乞讨為生不?看是老頭也不明白葉天士的意思。當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葉天士重複了幾次後,老頭恍然大悟,向葉天士乞讨,這樣老頭就有錢買藥。
葉天士也注重人才培養,一生培養學生無數,不但把精湛的醫術傳授給弟子,還強調對弟子的品德修養,葉天士臨死前還給兒子們留下“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的遺訓。從醫術、操守、平行及傳道受業來看,葉天士不愧為天下第一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