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Slice如何從網絡消費資料中獲得商機

和大多人一樣,斯科特·布雷迪(scott brady)通過谷歌購物(google shopping)和亞馬遜生鮮(amazon fresh)等各種網站,從網上購買的東西越來越多。

但即使亞馬遜已創立近20年,對購買者是誰、購買了什麼産品、怎樣購買和購買原因的追蹤,依然很難篩選出一個結果來。我們對消費者行為到底都了解些什麼?多數消費者行為都是從小規模消費者群體推斷、預測或推測的。當市場營銷人員從資料經紀商處購買資訊時,很多資訊都陳舊不堪或者不完整。

這就是布雷迪的網購資料分析公司slice為何如此激發人興趣的原因所在。這家初創企業是從他所執教的斯坦福商學院(stanford business school)一個研究項目發展而來的,目前已經成為一款頗受歡迎的應用程式——它會掃描消費者的收件箱來擷取電子回單,使它們可被搜尋,并追蹤包裹遞送。由于該應用大獲成功,它即将推出一項智能服務,從消費者資料這一寶藏深入挖掘——這是一個儲存着兩百多萬人線上購物習慣的資料庫。

Slice如何從網絡消費資料中獲得商機

連續創業者斯科特•布雷迪還創立了三家上市公司:fibertower、clarus corp和sql financials。

在服務釋出的同時,slice已經在蘋果(apple)iphone 6手機的購買分析小試牛刀。利用來自9月12日那個周末約6,000名購買者的資料,slice intelligence發現,85%的iphone 6手機購買者之前就已是iphone使用者,并且有近三分之二的購買者是從iphone 5、5s或5c更新到iphone 6的。

“除蘋果公司之外,iphone 6上市的最大赢家是t-mobile,從該公司産生的預訂在首個周末的所有訂單中占到了約20%,超過了該公司的市場佔有率,”slice intelligence首席資料官卡尼什卡·阿格瓦爾(kanishka agarwal)在一次新聞釋出會上分析說,“t-mobile能夠抓住這些消費者,說明他們勁頭十足的換機活動卓有成效——尤其是考慮到近三分之一的預訂是從在發售不到一年iphone 5s基礎上進行的更新,并且原本已綁定了一個合約。”

為了找到分析資料的新方法,布雷迪表示,有時候他們抛出的問題遠遠超過能找到的答案。布雷迪提到他們為一家嬰兒護理公司所做的研究。在衆多資料中,slice的分析顯示,這家嬰兒護理公司的客戶在預定鮮花方面的支出,大幅超過與他們實力最接近的競争對手。

這種分析非常深入,而不是泛泛讨論市場佔有率和向公司“提供更多解決方案”,布雷迪介紹說,“這有助于他們了解客戶群的細微差别,進而讓他們在競争對手中脫穎而出”。

那麼,對于消費者而言,除了被當作小白鼠外,使用應用程式還有什麼好處呢?消費者虧了嗎?“當然有好處”,出售消費者資料的初創企業datacoup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馬特·霍根(matt hogan)肯定地說。他指出,且不說直接的資料營銷這一年産值550億美元的行業,單美國傳統的第三方資料經紀商一年的銷售規模就是150億美元,而這些從秘密管道獲得消費者資料并且從中牟利的公司,和消費者的關系卻等于零。

“我們的生活日益依賴于數字平台,創造出了越來越多的資料寶藏,然而,我們似乎在控制資料、并且獲得更透明的補償方面的進展不大,”霍根評價道,“我認為,如果消費者提升這方面的意識,增加對資料交易了解,并且能夠參與他們的資料所形成的價值鍊,而不僅僅用着一個看似和資料銷售無關、暧昧不明的免費應用程式或服務的話,市場的效率将得到極大提升。”

slice在上個月被它的其中一個投資方樂天株式會社(rakuten)收購,樂天是“日本的亞馬遜”,但出售金額未披露。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10-05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