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文鳥,又稱胡錦鳥、七彩芙蓉,雀形目梅花雀科鹦雀屬,是一種原産于澳洲北部的美麗鳥類。栖息在開闊的森林、草地邊緣。成群活動,營巢于灌叢上或樹洞中,以羽毛、軟草及樹皮等築巢。喜歡高溫、幹燥的環境。以植物種子、嫩芽、果實和昆蟲等為食。它們身披七彩羽毛,活潑靈動,是廣受人們喜愛的觀賞鳥,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愛好者飼養和繁殖。

野生七彩文鳥的背色以綠色為主。雄鳥的背色鮮豔,而雌鳥背色相對暗淡一些。頭部顔色主要為黑色、紅色和桔黃色。在野外,黑色頭的數量最多,大概占到總量的70%;紅色頭次之,占約30%;桔黃色頭極為稀少,占比不超過1‰。其胸部的顔色也有3種:紫色、淡紫色和白色。紫色胸的最為常見,淡紫色胸的相對稀少。無論什麼樣的背色和胸色,雌雄鳥的腹部都是黃色的。
在它們的頭部和背部之間,雌雄鳥都有一個如松石藍般絢爛的藍色脖環。而在藍色脖環和頭色之間還有一圈同時與下巴相連接配接的黑色細環。嘴尖的顔色通常為紅色。而在雌鳥進入發情期後,其嘴尖顔色會明顯發黑發暗。整體而言,雄鳥的顔色更鮮豔奪目,而雌鳥則顔色暗淡一些。而且雄鳥的尾羽有一根長長的燕尾。現如今,通過人工繁殖基因篩選,七彩文鳥的背色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變化。
繁殖期為12月-4月。繁殖行為很像禾雀類。雄鳥發情期築巢,有馭雌能力,交配之前有頻率較高的跳抓栖杠行為。配對後雌鳥便可産卵,每窩産4-6枚卵。幼鳥的顔色與成年鳥的顔色差異很大。幼鳥的頭、頸、身體兩側部位呈灰色,翅膀以及尾部的顔色呈橄榄綠色,腹部呈淡棕色,嘴部黑褐色,腿和腳棕色。而剛出殼的雛鳥,全身無毛,皮膚呈粉色。雛鳥的嘴角上有藍色和黃色的頰珠,頰珠将會在雛鳥進入幼鳥期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