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中等偏小的攀禽,體長20~25厘米。雄鳥枕部具紅色斑,雌鳥枕黑色。嘴較尖長且粗壯,灰黑色,舌較長。頭頂至後頸黑色,額、眼先至臉棕白色。自嘴基有一黑色頰紋,同自枕部斜向喉下的黑色斜帶相連。背黑色,肩棕白色,形成兩道白色寬縱帶。翼上覆羽黑色,翼下覆羽灰白色,飛羽黑色而具白斑。喉、頸側、胸、腹棕白色。下腹至尾下覆羽紅色。尾堅硬,黑色,外側尾羽具白色橫斑。腳同所有啄木鳥,兩趾向前,兩趾向後,灰黑色。
生活習性栖息于山地和平原的林地,尤其是非幼齡的闊葉林和混交林,也出現在林緣和城市園林。單獨或成對活動,通過敲打樹木取食其中的鞘翅目幼蟲等昆蟲。飛行呈大波浪狀,常發出尖銳響亮的鳴聲。繁殖期4~6月,營巢于自己啄出的樹洞中,每年都重新啄洞做窩,不利用舊巢。常見留鳥。廣泛分布于泰山、城區、城郊、汶河流域的林地。
保護狀況iucn:lc;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态、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
喜歡這篇文章的人也喜歡 · · · · · ·
▶ 泰山腳下的相思鳥
▶ 泰山也有大天鵝
▶ 那個戴紅帽子的,排好隊!
▶ 黑翅長腳鹬——這群娘子軍全穿着紅褲子!
▶ 四聲杜鵑——光棍好苦
▶ 大鷹鵑——皇帝化身的鳥兒
▶ 杜鵑——東方維納斯
▶ 這就是布谷鳥!
▶ 老鸨,老鸨,叫的就是你啊!
▶ 吃人家吐出來的核,你真行!
▶ 叫你聲“姑姑”你敢答應嗎?!
▶ 戴着圍巾的“野鴿子”
▶ 穿紅色燕尾服的火斑鸠
資料提供:森防站 編輯:劉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