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造藝傳 )

點翠 tian-tsui
英文也稱為:kingfisher feather art.(翠鳥藍藝術品。)
兩千年來,中國一直在用翠鳥的藍色羽毛作為鑲嵌的精緻藝術品和裝飾,從發夾,頭飾,和扇子到屏風。當西方藝術收藏家都集中在中國藝術的其他領域,包括瓷器,漆器,雕刻,景泰藍,絲綢,繪畫,翠鳥藝術對境外的人來說是陌生的。
翠,即翠羽,翠鳥之羽。點翠是我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完美結合,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屬做成不同圖案的底座,再把翠鳥背部亮麗的藍色的羽毛仔細地鑲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種首飾器物。
和大多數有熒光,電化顔色的動物——如閃蝶的翅膀不同,翠鳥羽毛那強烈的色彩不是來自于羽毛本身,而是由光線折射出的虹彩色,就像一個三棱鏡分解白光分解成其頻譜的彩虹色。這些微觀結構形成的羽毛被稱為光子晶體。
光子晶體顯微鏡下的造型。
最昂貴的點翠作品使用來自高棉的翠鳥。如此之大的出口需求使羽毛出口貿易成為高棉帝國斂财的手段,用來資助宏偉的吳哥窟等寺廟的建築。
最優秀的點翠作品為皇室或中國高層政府官員(稱為“國語(官僚)”)收藏和使用。可悲的是,翠鳥羽毛的使用導緻許多翠鳥物種的大規模屠殺。
點翠藝術最終在1940-1950年代,新中國成立後的文革時期消亡。
現在有部分恢複仿制點翠的工藝,但仿制的原材料畢竟不是真正的翠羽,不可能形神兼備。
小編也感歎這種工藝精湛的同時,又帶着多少的利益和屠戮而來。
人類在對美的追求和崇拜上,有多少是和自然和諧,帶有節制的呢?
記得小編曾經看過一個非洲的紀錄片,當地某土著部落也會用翠羽作為重大節日的飾品和裝飾,但土著人有專門的捕鳥人,而且不是過度捕殺。因為他們知道,自然,動物,植物和人類,是和諧一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