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策展人崔燦燦在山中天藝術中心策劃的新展覽“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開題明義,把“個體”作為開啟方案的基點,這預示了它一定是相當個人、多義,缺乏統一性的。這一點,正是現代藝術以來,藝術家們所推進的方向之一。

現代藝術開啟,藝術家們的創作成為客觀和主觀的一種對抗。美術史是客觀的,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展覽所彙聚了藝術家、設計師、建築師——陳天灼、繪造社、葛宇路、何翔宇、李燎、梁琛、梅數植、倪有魚、童文敏、王子耕、趙趙、周轶倫、朱砂,以及他們多種類型的創作項目和藝術實踐。展覽提出了一個顯而易見卻常被忽略的核心:藝術家的工作方法。工作方法決定了藝術家個體展現的方向,一旦意識到所有作品是被推到前沿的表象,決定藝術家如何使用經驗的思路才會從作品背後浮出。每一個藝術家代表的僅是自己:個體的經驗,個體的情緒和理智,以及藝術家作為主體和材料之間的關系。其中行為藝術家把自己作為材料,是主體和材料消除界限的過程。藝術家自己是樣本,被粘到了白牆上。

但他們在多大尺度上概括了新一代這個名詞?

山中天是一個跟傳統白盒子不一樣的空間,它融合了造景的複雜與曲折,于是我們首先看到幾位具備建築學背景的參展人:繪造社(李涵和胡妍)、梁琛、王子耕對它的了解和再現。與藝術家不同,建築學的專業習慣常常讓“适應”和“适合”空間的念頭首先冒出——但當他們在這裡展示新的方式,恰恰首先要避免的就是這種慣性。

我們會在整個空間與作品的設定上看到他們反向思考的邏輯。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繪造社(與雪城大學建築學院合作)的作品《京師全圖》。

繪造社這次與雪城大學建築學院合作,呈現一個想象中的《京師全圖》建築沙盤,藍本從清代京師全圖開始,“複制”基本的結構,并進行了部分調整。經典的西方建築也被植入其中,與東方建築融合,從沙盤裡的平面中長出三維體塊模型。設定一個梯形鏡子懸挂于上方,利用視錯覺形成工整的反射,建築模型轉化為裝置。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梁琛"空間催眠"系列作品。

梁琛通過一系列催眠器(實則是動态燈光空間裝置)作為介入,将山中天藝術中心的非展廳區域整體串聯起來,空間本身的錯落和複雜經由燈光裝置得到提示,陰影成為一種手段,展露出空間尺度與連接配接的豐富性。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王子耕作品《1994年》。

王子耕在二層放置了一個機關精巧的箱型裝置,外部空間消失了,裝置内的空間開始運作。這件作品概念始于父子回憶,分别設定了父劇場和子劇場,用巧妙的投影邀請觀衆進入不同叙事,觀衆進入其中,自行了解人與人關系中的各種形态。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朱砂《口頭設計》

朱砂用多個影像分别多線程地講述自己的工作。裝置的多線程應和着他本人對自己工作方法的省視:工作範圍越來越模糊,總是左顧右盼,不再聚焦一件單一的工作,而觀看形式就被簡化為套娃一樣,可以一層層地講述下去。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梅樹植作品《文字出口2》。

梅樹植的《文字出口2》直接将文字作為圖形媒介,把文字的趣味和抽象性與空間結合,直接地、侵入地展示出來。中文在細節上的更改,重新與本義融合,試圖讓形式和内容具有并存的模糊狀态。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倪有魚作品。

上圖:《古老的閃電》

下圖:《浮屠》(左);l《巨人的黃昏》(右)

倪有魚的幾件作品既有裝置雕塑也有繪畫與裝置的結合。他的作品顯露他在平面空間的豐富和結構性,并且有意沉澱着曆史的複雜細微的肌理。同時他的作品讓人注意到,當二維空間與真實空間甚至想象空間連結時,并不需要一個真實之物,而是來自幾者之間内部的結構和動态。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 展覽現場,陳天灼作品《無題 - 手稿》、《33embyw + tianzhuo boilerroom set》、《塵埃-舞癔》、《adaha - 重生—— nft》、《幻化-nft》、《十億砂-nft》。

陳天灼展示了近期的手稿、影像、nft以及派對上的dj演出等一些系列無序混雜的作品/聲音素材。藝術家首先拒絕了尋找這些作品與素材之間的内在聯系和邏輯關系,混沌的世界不存在清晰的線索,随機行為無需附加上一個創作動機——這是他了解自己和世界的觀察方法。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趙趙作品《櫥窗》。

趙趙給自己搭建了一個自傳式的場景,用一個展櫃陳列了他創作思想的來源,腳下不同的路徑。将物品以“博物志”和“考古學”的方法展出,來說明他工作中最為重要的線索,是通過對不同文明和器物的移花接木,重新發明自己和創造自己。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周轶倫作品《米開朗基羅的禮物》。

周轶倫假造了一場人群散去後的“一片狼藉”:用三組米開朗基羅的經典雕塑,在不同位置互相連接配接呼應。同時印有耶稣紋身圖案的t恤配合着雕塑,來組成新的系統。t恤可直接售賣,取走。t恤逐漸少去,隻剩單獨的雕塑本身。目的之一,是還要利用美術館大量人流量來産生銷售。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 展覽現場,何翔宇作品《may 14th, july 17th, august 27th》。

何翔宇的影像模拟了文化溝通過程中的艱難挑戰。互相不了解的人們齊聚一堂玩遊戲,藝術家把自己也融入其中。其場景既是表演的又是真實地困難的。

葛宇路、童文敏和李燎用身體和行為來展示自己的觀察方法。都把自身作為材料和第一知覺,是迥異的視角: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葛宇路作品《假日時光》。

葛宇路進入了社會活動和某個運作節奏裡觀察。他的《假日時光》靈感源于藝術從業者荒誕的抱怨,認為藝術對于她們來說是工作而非創造,于是他在美術館替班完成她們的工作。現場展出的是圍繞葛宇路這次代班産生的日記、同僚的遊記等。

整個現場反射出社畜身份的荒誕感和必然性。工作需要人完成,并且這個人最好是一個穩定的、能持續負責的角色,可是這件工作本身無法為這個可以穩定的人,産生其需要的價值。這兩者之間不可調和的沖突該怎麼辦?我們于是創造出了工作的意義感和價值。工作的價值感是被造出來的,某種程度上等于這個人是被造出來的。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童文敏作品。

上圖:《放風》

下圖:《草坪》、《海浪》

童文敏則走出社會,以及人類關系所産生的結構之外。她在山頂放風,等風吹過身體,或者在沙灘蜷縮,等待海浪卷起身體等等,她所有的方向跟其他男性藝術家相反,于是成為一個出口的象征。她回歸到身體,或者說回歸到實體本身,不再處理那些社會化的标簽。在她行為影像中展現出來的所有沖刷、吹過,都回到了末梢運動,觀衆不得不注視這些感受。感受不精貴,精貴的是看到她采取何種方式展示這些内部連結。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李燎作品。

上圖:《腹肌》

下圖:《每天八件事》

李燎的兩件作品是一體兩面的,“健身”和“學英語”與”每天堅持八件事就會成功”,這些都是中産階級的特征,他把健身、學習和堅持八件事的結果呈現出來,為自己鍛煉出的腹肌拍照片,制作模型,并陳列如同廣告,引向中産階級的生活,或者說,“中産階級生活”這個印象本身就是個廣告。作品滿是滑稽和荒誕,同時又透露出執行力—— 一種屬于中産生活的執行力。其中一件作品取名《做更好的人》引出展覽的主标題。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山中天藝術中心“做更好的人——新一代的工作方法”展覽現場,李燎作品《做更好的人》。

做更好的人。成為更上進的一個階級。這詞組帶着淡淡的荒唐,淡淡的疼。“更好”是一個新的意義和目标,人在這個意義和目标裡得到滋養,或者得到麻痹,能夠暫時撫平心理上的某些波瀾。敏感的或是躁動的人,有一部分會吃下魚餌,叼起、吞下這些被造出的意義。還有一些死活都接受不了的,于是做了藝術家。

或者反過來看,這些藝術家創作者,在用一個盡量完全屬于自己的方式,創造自己,來與世界運作中格格不入的那些面互相摩擦,也各自成為獨一的試驗體——社會學家項飙在《把自己作為方法》中已經提到:個人經驗本身并不是那麼重要,把個人經驗問題化是一個重要方法。我們關心的是世界,不是自己,現在關鍵就是從哪裡開始了解這個世界,同時也更好地了解自己,把個人自己的經曆問題化,就是一個了解世界的具體的開始。

它和自戀是相反的關系。

那麼回到一開始的問題,這些藝術家在多大尺度上概括了新一代這個名詞?

策展人在前言裡,已經給他們描了像:他們工作狀态多元含混,生活在流動的世界。沒有必須達到的地方,不再有彼岸和此岸的劃分。有相同的方法,卻沒有相同的價值、興趣。思想從不一緻,也無太多交集。他的意思是,他們就是自己,每一個個體出現的時候,新一代也就成型。

1912年,康定斯基寫《形式的問題》,來全面闡明自己為何把精神推到至高位置,當時現代主義正在風起雲湧,将藝術家的個體繼續偶像化。他退到一個冷靜的位置寫下自己的結論:藝術家們屈從于時代精神,時代精神驅使他們采用獨特形式且互相關聯, 這種關聯因而具備了某種相似的外在……最終結論是:無論形式是個人的、民族的還是風格化的,并非最重要。不管它是否呼應了時代的主流運動,是否或多或少與别的形式相關,是否完全獨立存在等等。相反,在形式問題中最重要的是,形式是否來自内在必要性。

必要性就直接指向個體的精神,内部的抽象。無論每一個藝術家具體的工作方法如何,是否相交,當它是一個内在核心的具體輻射時,方法才有效,面貌的多樣性才叫人無從辯駁。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卷宗wallpaper*簡稱 w*

崔燦燦簡稱崔

w*:山中天的空間對策展人來說,挑戰在哪裡?

崔:空間挑戰比較大,這個建築作品不是一個傳統的美術館空間,不是一個多個“白盒子”的空間。它更像是園林,有許多有趣的錯景和曲折,它是一件非常獨立、完整的建築空間。但也由于這種“完整”,它變得非常有挑戰,如何讓作品在裡面成為“主場”,不顯得多餘,如何讓空間圍繞作品叙事,就成了一個挑戰。具體說,這個展覽要解決空間的多動線,非常多的細節、起伏和洞孔,沒有白牆的展廳如何安置作品,不同的層高怎麼處理等等。但這些“技術”也都不是問題,我需要的是順着空間的力走,把它想象成13個藝術家獨立的世界,各自高低不平,但又彼此能看到,有關照,整個展廳像是個遊樂場或是神奇的魔方一樣,和這個時代一樣五花八門的破碎,含混不清的獨立。

w*:主題是“做更好的人”,在你看來,更重要的是“更好”,還是“人”?

崔:更重要的是不同吧。“新”并不代表好,但一定代表着不同,舊也不代表差,但它确實容易陷入對經典的崇拜。“做更好的人”更像是一個願望,一個想要相信未來的願望。我們如果願意相信未來,就是願意相信“新”,相信“新”可能會給大家提供更多的選擇,更多的路徑、空間和想象力,有了這些寓意着大家可能成為更好的人。

w*:項飙的《把自己作為方法》裡提到類似的問題,“個人經驗本身并不是那麼重要,把個人經驗問題化是一個重要方法。”但對于藝術家來說,個體經驗一直是創作的内因和基石,從策展角度來說,選擇藝術家“新一代”的标準是什麼?

崔:他的這個理論我并不太了解。但對藝術家來說,個體經驗是個臨時狀态,它始終是個變量,沒有一成不變的自我。我們是堅持自我?還是通過學習、思考、認識來創造更好的自我?這是兩件事。藝術家更應該是一個開放的人,擁抱可能性的人。而且我也不太相信有所謂的“本質的自我”,自我很多時候是一種關系,特别在今天,表象就是本質,我們處在既不這樣,又不是那般的流變之中。是以,“新一代”就是我在副标題說的新工作,新身份,新方向和新生活,就是一種和傳統的藝術家、職業身份、專業人生相比,他們一直在做加法,而不是過去精英式的減法,他們有着更多的工作,跨越多個領域,不斷創造全新的身份,尋找各種具有可能性的方向,擁有由此帶來的全新生活。

w*:在這次群展裡,女性藝術家隻有童文敏一位,這個選擇被質疑過嗎?從策展的角度最開始是如何考慮的?

崔:一開始還邀請了幾位女性藝術家,但由于時間和檔期的原因,沒辦法參加展覽,這非常的遺憾。在之後寫作文章裡,我會将這些藝術家的變化放進去,特别是和過去的女性藝術之間的變化。

w*:如你所說,新一代的工作方法是多元和廣泛的,“新一代”假如并沒有統一标準或特征的話,這個詞義是不是就消解了?時代性也就無從說起?

崔:這一代人有一個挺大的差別,就是他的代表性在縮小,以前一個個體或事件,可以代表一個時代,成為一個時代的風向标。但在今天很難,中心雖然在,但它的輻射面和決定性在縮小,而成為過去那種“中心”也變得困難。是以,“新一代”之間相似,但不統一,他們各自有自己的圈層,他們和這個時代一樣,再也沒有了時代性的共識。如果我們還能稱“現在”為一個完整世界,它的精神特征一定是分裂和含混。不同的體系,多重的标準,差異性的價值,已經最大可能的動搖了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和藝術。是以,“新一代”不再是過去曆史梯隊裡的,“各領風騷三百年”的模式,而是化整為零的斷層。我們不再有集體運動的風向,也沒有趨之若鹜的潮流,我們隻代表自己,但又似乎有一些共性,這些共性使我們被稱為“新一代”,但那些更重要的不同,才真正讓我們自我、自由,成為更好的人。

撰文:韋坤劼

編輯:盛文嘉

排版:alareiks

如何解讀藝術家是主觀的最進階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