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作者:漫畫PP

10.亞洲流感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時間:1957~1958年

死亡人數:100~400萬

1957年2月在貴州發現甲型h2n2毒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遇到的大型流感病毒,傳染性極強,又被稱為“亞洲流感”,在我國先後爆發兩次。随後蔓延至全世界,疫情一直持續到1958年。1959年,亞洲流感基本絕迹,但是到了1968年,h2n2變異為h3n2,導緻“香港流感”在1968至1969年間爆發,再度造成全球約100萬-400萬人死亡。由于當時内陸對此次流感預警不是很充分,導緻流感在1970年再次爆發。

9.俄國斑疹傷寒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時間:1918年~1922年

死亡人數:200萬~300萬

俄國斑疹傷寒被認為是一種罕見的疾病,主要出現在不衛生以及過度擁擠的環境中,是以其爆發通常在戰争和自然災害時期。斑疹傷寒的感染者會出現發燒,頭痛,呼吸急促,皮疹,惡心等症狀,嚴重的還有一系列并發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斑疹傷寒就導緻了300萬人死亡。這種疾病的死亡率在感染者中達到了10%~40%,同時也有很多的醫護人員是以而死。

8.墨西哥天花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時間:1519~1520年

死亡人數:500~800萬

伴随着“航海大發現”,西班牙殖民者進入了阿茲特克帝國的領土并與當地人發生了戰鬥。據傳,一名被俘虜的非洲黑人奴隸水手将天花病毒傳播到了阿茲特克人的軍隊中,随後病毒便跟随軍隊的腳步傳播到了墨西哥全境。由此,一場史無前例的天花瘟疫迅速爆發,一個又一個的人接連倒下,一個又一個的部落接連絕迹,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阿茲特克帝國的衰落。

7.安東尼大瘟疫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時間:公元165~180年

死亡人數:500~1000萬

安東尼大瘟疫,也被稱為“蓋倫瘟疫”,最初在164年羅馬帝國的東征軍内流行,随後近東作戰的士兵回到羅馬帝國,瘟疫也被帶回境内,羅馬也很快也淪為瘟疫肆虐之地。這場瘟疫以傷寒、天花、麻疹等多種形式同時爆發,被統稱為“安東尼瘟疫”,整整持續了近15年。整個帝國的死亡人數約為500萬,就連當時帝國的兩位共治皇帝“一代賢君”馬可·奧利略與其弟路奇烏斯·維魯斯,亦身染瘟疫,命歸黃泉。

6.科科利茲利流行病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時間:1545年~1578年

死亡人數:700萬~1750萬

科科利茲利流行病是對16世紀發生在南美洲新西班牙殖民地,即今天的墨西哥地區的流行病疫情的總稱,當地人稱之為“科科利茲特利”,在納瓦特爾語中意為“瘟疫”。這種疫情包含有多種流行病,主要症狀為高燒和耳鼻流血等。這次疫情一共有兩波,第一波爆發于1545~1548年間,造成當時墨西哥人口的80%死亡,1576年-1578年間的第二波疫情造成約50%的墨西哥人口死亡。科科利茲利流行病導緻墨西哥人口銳減,是墨西哥曆史上最嚴重的流行病疫情。

5.第三次鼠疫大流行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時間:1855年~1960年

死亡人數:1000萬~1500萬

這次源于清朝鹹豐年中國雲南的鼠疫,經1980年代傳播到香港等地,造成了香港鼠疫,由此傳播到了世界上超過60餘個國家和地區,造成了全球1000-1500萬人的死亡。這次人類曆史上第三次鼠疫大流行,傳播的速度比之前的兩次都要迅猛,時間戰線也很長,據估計直到20世紀中葉才真正結束。

4.艾滋病疫情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時間:1981年至今

死亡人數:3200萬

艾滋病,是一種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造成的疾病。hiv以人體的免疫系統作為攻擊目标,在沒有任何治療手段介入的情況下,艾滋病感染者的免疫系統将逐漸被hiv摧毀,直至喪失幾乎所有免疫能力。根據目前的研究,科學家多數認知艾滋病毒最早出現在1920年代的非洲比屬剛果金沙薩,經西非的黑猩猩傳給人類,由此蔓延開來,成為全球性的大流行病。首例艾滋病感染者于1981年在美國确認。截至目前,因艾滋病的死亡人數已超3200萬,是人類曆史上緻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

3.西班牙流感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時間:1918~1919年

死亡人數:2000萬~1億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經造成全世界約5億人感染,是人類曆史上最緻命的傳染病。這一場全球大流行一共有三波,其中發生于1918年秋季的第二波,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同時死亡率最高,并且在青壯年中死亡率要大大高于以往。被這場疫病擊倒的人數,遠遠超過持續52個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傷亡人數總和。一家悉尼的報紙則毫不猶豫地用“末日瘟疫”來稱呼這場流感,并且有研究者認為,大流感帶來的可參戰人口減少,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的原因之一。

2.查士丁尼瘟疫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時間:公元541~542年

死亡人數:2500萬~1億

這場被稱為“查士丁尼瘟疫”的災難從拜占庭帝國逐漸擴散到地中海世界西部,随後整個歐洲幾乎所有的古代城市都遭到了這場大瘟疫的荼毒。作為查士丁尼王朝最負盛名的曆史學家,普羅柯比在其著作《戰記》裡,忠實記錄下了當時的情形:“瘟疫從這一點開始向不同方向擴散,到達人類世界的所有盡頭,就好像擔心地球上有哪個隐蔽的角落能逃避它的魔掌”。在疫情高峰期,每日死亡人數在萬人左右,總計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得此疫病的人眼睛充血,面部腫脹,随後擴散到喉部,這種情況下患者很快會死去;另一些人出現腹股溝淋巴腫脹,随之而來的便是高燒,即使是很健康的人也會在兩到三天内死去。關于此次瘟疫的具體疾病,最廣為接受的說法是鼠疫。

1.黑死病

史上殺傷力最強的十場疫病,每一場都比新冠肺炎嚴重

時間:1347~1352年

死亡人數:7500萬~2億

公元1347年至1351年,歐洲爆發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瘟疫——“黑死病”。這場鼠疫席卷了整個歐洲,據估計約有占中世紀歐洲人口總數的30%~60%的人死去。黑死病的症狀之一就是患者皮膚上會因為皮下出血而變黑,同時“黑色”也意味着憂郁與哀傷,正因如此,這場疫病才被稱作“黑死病”。爆發于14世紀中後期的黑死病,對歐洲文明發展方向也産生了重大影響,西方學者認為它标志了中世紀的結束,促使了天主教會的專制地位被打破,為文藝複興、宗教改革乃至啟蒙運動産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