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伊始,上天在跟娛樂界玩“黑色”的遊戲。先是幾天前69歲的英國樂壇傳奇人物大衛·鮑伊因癌症離開了我們,今天又驚聞曾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扮演斯内普教授的男星艾倫·裡克曼當地時間1月14日在倫敦去世,同為癌症,同樣是69歲。在這裡,并不想去細述這些巧合。隻是,艾倫·裡克曼個人本身,有着太多的故事和傳奇,讓我們追憶。

關于他的愛情
艾倫·裡克曼的一生是傳奇的,抛開他的藝術成就不說。他的婚姻就充滿傳奇色彩。他與女友瑞瑪-霍頓相識已經50年。兩人初見是1965年,當時瑞克曼19歲,霍頓才18歲,卻于2015年才透露他倆已秘密結婚。而這場隻有新娘新郎兩個人的婚禮,是如此的低調。據說出身并不富裕的艾倫·裡克曼在校園就開始暗戀者她的女神瑞瑪-霍頓,從相識、相愛到相戀,再到1977年的同居,數十年來從未傳出過負面新聞。艾倫·裡克曼曾經這樣描述這段關系:“在我眼中的霍頓像個聖人,總是能忍讓我的幼稚和任性。這種包容就像恒溫定律,讓我們的關系走向永恒。”
50年,是很漫長的時光。對于裡克曼和霍頓來說,卻是彼此間最情深的告白時間。彼此互相尊重,攜手共行,毫無保留的支援對方。想起一句歌詞“等到風景都看透,也許你會陪我看細水長流。”當中的細水長留,也就是象裡克曼和霍頓一樣,愛情與生活相融。誰說一定要轟轟烈烈呢,平平淡淡也是一種精彩。
關于他出演的電影
艾倫·裡克曼的生來是屬于藝術大舞台的。無論是舞台劇演員、電影電視演員還是編劇導演他都能夠在其中發亮發光。他演過很多經典的電影。不管是上個世紀的《虎膽龍威》、《未了陰陽情》、《叛國作家》、《理智與情感》,還是千禧年之後的《香水》、《午宴之歌》、《理發師陶德》以及到大家愛到不行的《哈利波特》系列,角色無論亦正亦邪,深情或是睿智,都讓人難以忘記。
而我印象深刻的卻是艾倫·裡克曼在2004年主演的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講述白人醫生阿爾弗雷德·布雷拉克(艾倫·裡克曼 飾演)與黑人合作夥伴維文·托馬斯(茅斯達夫 飾演)打破種族界限,協力合作開創心髒手術先河,成為心髒外科手術先驅者的故事。
也許是因為從小生活環境的緣故,對醫學題材的電影會比較上心。醫學界裡面的競争和創新,并不像其它行業那麼直接。紮實的理論是必不可少,但是臨床經驗跟實踐乃是醫學進步和個人提升的真理和命脈。而身為一名醫者,并不是一件白大褂上身就能所向披靡。艾倫·裡克曼把白人醫生看似自私,但卻是專注醫學與救人;看似在利用他人,實際上非常尊重醫學本身,把一個在當時大環境中并不如意,但在救治病人過程中又非常盡職和執着的人物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
《神迹》中有那麼一個片段,是布雷拉克對茅斯達夫說了這麼一句話:“人生不可能沒有遺憾,我就有很多遺憾。”不知道這句話放在已經因病離世的裡克曼身上,算不算是一種遺憾。但對于影迷和喜歡他的人來說,肯定是一種無以言狀的遺憾。
出演過無數角色的艾倫·裡克曼,曾榮獲戲劇類大獎——托尼獎,英國電影學院獎、金球獎、艾美獎以及1997年第54屆金球獎迷你劇最佳男主角等衆多的獎項。
跟他合作過的導演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李安稱他是一位用靈魂在演戲的的演員,一個偉大的人。一顆閃亮明星的隕落,是人間的傷痛,我們在靈魂深處緬懷你。别了,艾倫·裡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