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約評論員 于平
9月10日,人社部等部門召開平台企業行政指導會,就維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對美團、餓了麼、滴滴、阿裡巴巴、騰訊等10家頭部平台企業開展聯合行政指導。
今年7月,經國務院同意,八部門聯合釋出《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首次明确平台責任、報酬、休息、職業傷害保障等多個焦點問題,為新業态勞動者權益,撐起了一道制度“防護網”。
此次行政指導會,旨在通過督促頭部平台企業“走前頭做示範”,推動《意見》的進一步落地。這次參會的10家都是頭部大平台,大平台就必須有大擔當,帶頭做好示範。
會議内容涵蓋了平台企業方方面面的職責:平台不僅對勞動者有用工責任,對用工合作企業也有督促其依法合規用工之責;對符合條件的勞動者要訂立勞動合同,對暫不符合條件的,也要保障其勞動報酬、休息、勞動安全等權益;要在全面摸底後,對标《意見》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完善企業管理制度,也要暢通勞動者申訴機制。
這是對新就業形态中幾大重點、難點問題的回應,也是對平台企業開出的一份“任務清單”。要做些什麼、每一步怎麼做,平台都該心裡有數了。
近幾年,由于新技術新業态的快速發展,網約車司機、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以各種“哥”為代表的新業态勞動者,已成為就業市場的重要力量。資料顯示,2020年,僅共享經濟服務提供者人數就達 8400萬人,且仍有快速增長趨勢。
新業态勞動者屬于非标準就業,勞動關系的認定天然存在模糊地帶,社會保險覆寫率相對較低,加之一些企業過度追求效率,人為忽視勞動者權益保障,造成了許多棘手的勞動者權益保護困境。之前引發熱議的“過勞死”“困在算法裡”“平台抽成過高”等,就是典型問題。
從兩會上,政協委員送出《關于加強對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提案,到李克強總理多次表态要為2億多靈活就業人員撐起制度保護傘,到7月國常會确定加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權益保障的若幹政策措施和《意見》的出台,到此次開展聯合行政指導……國家層面對于新業态勞動者的權益保護,措施不斷、步伐加快、力度加強。
相關平台企業應當以自覺心态,認認真真按照要求查缺補漏。須知,完善勞動者權益保護,不僅是監管和法律的要求,更是時代的大勢所趨。事實上,平台與勞動者權責的不對等,勞動者切身利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乃至社會輿論對一些平台企業觀感不佳,都已經成為制約平台經濟成長的掣肘。
建構一個更為和諧的勞資關系,是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必須邁過的一道坎,也是必須答好的一道題。之前欠“哥”的各種勞動保障措施,如合同、保險、福利等等,改補上的都必須補上了。
責任編輯:甘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