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草堂讀詩|故事:雷蒙德•卡佛《一天中最好的時光》

作者:封面新聞
草堂讀詩|故事:雷蒙德•卡佛《一天中最好的時光》

一天中最好的時光

涼爽的夏夜。

窗戶開敞。

燈亮着。

水果在碗中。

你的頭在我的肩上。

一天中這些最愉悅的時刻。

接下來,當然,

是那些清晨的時光。還有

臨近午餐的時候。

以及下午,和那

薄暮時分。

但我真愛

這些夏天的夜晚。

甚至超過,我想,

其他那些時辰。

一天的工作已經完成。

這時沒有人能影響我們。

或者說永遠。

詩歌就是生活,歡迎來到由封面新聞、成都廣播電視台與《草堂》詩刊聯合推出的“草堂讀詩”,我是讀詩人涓子。剛剛大家聽到的是雷蒙德•卡佛的詩作《一天中最好的時光》,翻譯是舒丹丹。雷蒙德•卡佛是美國當代著名的短篇小說家、詩人,《倫敦時報》在他去世後稱他為“美國的契诃夫”、美國文壇罕見的“艱難時世”的觀察者和表達者。

《一天中最好的時光》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了生活中那些甯靜、溫柔的時刻。但寫出這樣詩句的雷蒙德•卡佛,他的一生卻充滿了苦難與絕望,他一直在用文字記錄生活給予他的殘忍,也努力在命運給他抛下的漩渦中保持清醒。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雷蒙德•卡佛的故事。

卡佛是在華盛頓東部一個叫雅吉瓦的小鎮裡長大的。他的父親在鋸木廠工作,長期酗酒,一家人日子過得艱難清苦。十八歲時,卡佛結婚了,妻子隻有十七歲,而且結婚時已經懷孕。家庭的重擔之下,文字成了卡佛的支撐,後來他選擇去大學學習寫作。雖然日子過得拮據,但他沒有停止過寫作,也斷斷續續完成了大學學業。這樣的日子決定了卡佛的寫作方向,他說:“我不可能寫那些需要兩,三年才能完成的東西。是以我把自己定位在短篇和詩歌寫作上,這樣我就可以坐下來,一次把它寫完。”

卡佛和妻子不滿20歲就生了兩個孩子,為了養家糊口,卡佛做過看門人、送貨員、鋸木勞工……等等,這個時期,他寫的小說也無人問津。在痛苦的生活中,他開始酗酒,以至于他不停跟酒精抗争,幾度進出戒酒中心。朋友們一緻以為他有一天會酒精中毒而亡。卡佛在小說中曾寫下這樣的生活:酒鬼、離婚者、不得意的人,“我已經完全放棄了。”他一度說,“我盼着死。”

之後,詩人苔絲的出現終結了卡佛的困境。他們相識于一個作家活動,從那以後卡佛開始交好運,他也終于戒酒成功,“選擇活下去”。上個世紀70年代後期,卡佛走向了他的文學巅峰。苔絲一直陪在卡佛身邊,他們一起寫作,讨論彼此的作品,兩個人互相成就,但是直到卡佛去世前,兩人才進行了婚姻登記。

卡夫卡說:“你活着的時候應付不了生活,就應該用一隻手擋開點兒籠罩着你的命運的絕望,同時,用另一隻手記下你在廢墟中看到的一切。” 雷蒙德•卡佛就是如此,他把自己的生活融入了筆下的文字中,是以他關注底層小人物支離破碎的人生,也寫出了失敗者的困頓,寫出了形形色色的人的麻木與茫然。但是,無論人生是多麼的困窘無常,他的心中都有一團微火,那就是他照亮世界的光,是以我們又可以在他的筆下感受到絲絲暖意。

詩歌就是生活,“草堂讀詩”,有溫度、有質感。雷蒙德•卡佛的詩作《一天中最好的時光》以及詩人的故事今天就跟大家這裡,感謝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草堂讀詩|故事:雷蒙德•卡佛《一天中最好的時光》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