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電影封神,應該沒人有異議吧。
前年一部《寄生蟲》,不僅創造了南韓電影的曆史,也創造了奧斯卡的曆史。
對導演奉俊昊來講,慶功酒可以喝一輩子了。

但對南韓電影。
呵呵,《寄生蟲》才不是中場休息。
兩年過去了,它又憋了一個大招 ,最近,南韓電影振興委員會剛剛宣布了将代表南韓競逐第94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的影片。
它就是--------
《摩加迪沙》
這部電影在南韓的呼聲相當之高,票房直接幹過《黑寡婦》,成為南韓今年目前票房最高的電影。
同時,還在釜山電影節上囊括了最佳影片等6項大獎。
就連國内豆瓣也給出了8·5的高分。
美國知名雜志《綜藝》評價稱:
“《摩加迪沙》将驚險刺激的動作戲和趣味性十足的故事情節完美融合”
它到底為什麼會獲得如此高的評價?
其實,主要還是與它強大的配置是分不開的,大導演,大制作,大陣容。
柳承莞,在南韓是一個了不起的導演,是兩屆南韓青龍電影獎最佳導演獎、一屆南韓電影大鐘獎最佳導演獎、一屆南韓百想藝術大賞最佳導演獎得主。
《老手》《柏林》《軍艦島》,各個都是出自他之手。
除了導演,兩大男主也是頂級卡司陣容。
金允石,青龍影帝,《老千》《黃海》《追擊者》中都有他的身影。
而趙寅成不僅顔值能打,演技也過硬。
在這部時隔三年的新作中,他飾演一位國家安全部門的情報員,為了角色,他努力練習一口流利的英語。
光聽片名就知道,這是一部有關戰争的片。
摩加迪沙,是索馬裡的首都,也是索馬裡最大的城市。
了解索馬裡局勢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已經淪為世界文明的棄子,就是不可一世的美軍也在這裡“黑鷹墜落”,丢盔卸甲。
到了這裡就知道,什麼叫人間地獄,慘絕人寰。
戰争無處不在。
其實面對這樣的背景,我們并不陌生。
《逃離德黑蘭》和《戰狼2》講述的就與本片有着異曲同工之妙,面對戰亂,隻有外交強大的國家,才有實力可以派自己的戰艦把國民接回去。
而可對于一些外交薄弱,相對小的國家來說,比如南韓和北韓,無法第一時間逃出來,發生戰亂對于他們是一次死裡逃生的過程。
就像本片所拍攝的那樣。
當戰亂來臨之時,就連大使館也會受到攻擊。
在這危難之際,北韓大使帶着部下和眷屬無奈來到南韓外交部門口,祈求能夠收留他們。
但憑借這敏感的外交關系,南韓方面最初也是猶豫不決,畢竟在摩加迪沙兩方可是敵對狀态。
它阻撓它開會,它散播它謠言,兩方鬧得是不可開交。
但當北韓向韓方求助的那一刻,韓方看到那些年幼的孩子,還是心軟了。
而雙方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從開始的不信任對方,小心翼翼地觀察,生怕對方在自己碗裡下毒的警惕,到慢慢地放下内心的芥蒂。
當北韓女人幫助南韓女人用筷子剝下了粘在一起的腌蘇子葉,這是南韓家庭才
會有的親密行為。
那一刻南韓與北韓,原本就是同族同宗的“兄弟”。
他們的文化、飲食習慣、語言都是相同的,卻在這一刻放下了國家的敵對,政治立場的不同,那種曾經是敵人,如今是同伴的微妙,開始有了轉換。
隻是這一段真實曆史,并未被官方記錄下來。
就像影片所介紹的那樣:一個“從未出現在南韓外交史上的”真實故事改編。
原來當時處于特殊時期,雙方大使館的檔案多數在逃難時銷毀了,逃亡的過程也沒有留下記錄,電影故事也是根據當年相關人員的口述創作而成的。
其中南韓大使的原型便是前大使姜信盛。
他曾回憶跟北韓人一起吃飯時的心境:
「感覺像是一家人。我們試圖克服我們的難處,像家庭般團結起來。那超越了意識形态、國家之分。」
然而,在影片最後,共渡難關的兩方,共同在這場牢籠中逃出來,他們曾緊密相依,曾是親密戰友。
在飛機安全降落後,韓大使卻對着朝韓雙方使團的人說:
“我們兩個國家都派人來了機場,下了飛機,我們互相之間要裝作不認識,大家如果要告别,就在這裡吧”。
看,逃離危機後,兩方又很快形成了對立關系。
對于這層關系,影片中有兩處兩次捂眼睛的細節對比鏡頭,廠長非常喜歡。
第一次捂眼睛,在進入南韓使館時,北韓使團中的4個孩子目光被使館中拜訪的1988年南韓漢城奧運會的吉祥物所吸引,這時候,他們的父母趕緊捂住了他們的眼睛。
我覺得這一次捂眼睛是孩子的父母們下意識的動作,來自于對意識形态的恐懼,但小孩子并不會了解這些,他們隻是喜歡玩具,對自己沒見過的事物充滿好奇而已。
而第二次捂眼睛,發生在雙方逃出生天之後,這一次,孩子們的不了解變成了為什麼剛才還親如一家的大人們,此時卻變得誰也不認識誰。
而這更像是一個隐喻,朝韓雙方明明是一家人,卻因為意識形态硬生生分家,這種難過與痛苦,孩子們看不懂,大人們不願說。
孩子之間鬧了沖突後,隻要一個笑容,一顆糖,一個遊戲,就可以重歸于好。
而大人們之間的沖突,卻總是因為各方面的糾纏,跨越時間,最後成為一道永遠難以逾越的鴻溝。
當電影鏡頭拉遠,兩輛車的距離越來越遠。
一輛車向左,一輛車向右,他們都沒有問候、告别,甚至沒有回頭看看對方,就這樣無聲道别·······
這一刻或許就是電影的核心,也是電影想表達的反戰情結。
我們内心無比渴望和平,卻被煽動的情緒左右,也許就像電影裡的一句台詞:
“我們都明白,有時候,世界上存在兩種真相。”
有時候,真相也不是那麼重要的東西。
《摩加迪沙》在一系清單現朝韓關系的作品中繼續展示的分裂之痛和同胞陌路的荒誕現實,或許應該是我們真正該反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