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于北京大學的秦青青和德國不來梅大學的張欣作為博士後,不約而同地選擇來到青島啤酒繼續自己喜愛的“科研事業”。“通常大家會認為科技創新更容易發生在新興産業領域,總覺得釀造是一種古老的行業,這樣的行業會有高科技嗎?實際上大量的創新來自于傳統領域長久的科研積累和投入,青啤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的堅持,是我所看重的。”張欣告訴筆者。
這個讓博士後們看重的科研平台,在硬實力和軟實力上,正在不斷更新疊代...... 不久的将來,一座集國際學術交流、國際釀造飲料創新、人才教育訓練、消費者測試、科技展示于一體的科技研發中心,及國家重點實驗室“新基地”将在青島藍谷落成。
“無論我們開發什麼産品,都是為了給消費者的感官帶來一種愉悅享受。青島啤酒科技研發中心新基地将進一步深化對消費者感官的探索。”青島啤酒制造副總裁、啤酒生物發酵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董建軍表示。
一直以來,青島啤酒科技研發中心瞄準國際高技術前沿、針對消費者需求的痛點和行業發展中的難點,開展研究,持續解決制約啤酒工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難題。
通過獨創的風味圖譜技術,青島啤酒科技研發中心把消費者模糊的、朦胧的口味需求,轉化為了數字化名額,繼而形成獨特配方和釀造技術。也就是說,一杯啤酒的口感不再停留在模糊的感受上,而是有了可定性、可量化的名額。對消費者需求的“解碼”實作了從“素描畫像”到“精準畫像”的深刻轉變,不僅滿足了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引領變化需求,還不斷挖掘消費者的潛在需求。
啤酒酵母是啤酒的靈魂,對啤酒的口味産生着至關重要的影響。青島啤酒在國内率先開展工業啤酒生産菌株lager酵母全基因組測序。此項研究不僅繪制了精細基因組分子遺傳圖譜,其精細度和覆寫度達到國際領先水準,而且相關資料資源供全行業及相關科研院校共享借鑒,實作了對啤酒風味的深度解析和把控的精準發力。
伴随着青島啤酒科技研發中心自主創新能力的持續提升,一批批先進适用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裝備源源不斷地輸出,助推整個中國啤酒行業的持續發展,全面提升了中國啤酒産業的國際競争力。
據了解,作為國家重點實驗室,青島啤酒科技研發中心先後承擔了國家、省市級科技研發項目20餘項;形成了三大國家科技進步獎為代表的6大核心技術,100多項外圍技術:建構了啤酒風味穩定性綜合評價體系及保鮮技術,支援青島啤酒遠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建立了330餘種微量、痕量啤酒風味化合物的高效定性定量分析技術;高效低耗綠色釀造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帶動和引領行業綜合能耗降低30%以上……
“新基地的建設,不但是有研究基地,還有一個體驗基地,我們的研發将進一步和消費者體驗結合起來。”董建軍說。
青島啤酒科技研發中心新基地項目的規劃将深化産學研用的融合、更深入挖掘研發中心的平台價值,更好地服務于産業創新。
“在這樣一個消費日新月異、産品快速疊代的時代,青島啤酒的科研成果轉化能力非常強,擁有多元化口感和高端化産品的科研引領能力。”碩士、博士就讀于北京大學的90後秦青青在青島啤酒科技研發中心從事大麥釀造性能研究,她深有感觸地說。
據了解,通過對數項關鍵技術的攻克,青島啤酒建構了基于市場導向的新産品高效開發平台。近年來,青島啤酒新産品的上市數量、銷售收入和市場占有率均居行業首位,陸續推出了百年之旅、琥珀拉格等藝術釀造新品,成功引領中國啤酒行業的超高端發展和結構更新,為行業打開了向上空間。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