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新王冠上去世的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長期以來一直對洗衣粉事件持批評态度。

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去世,享年84歲。視訊/新京報 我們的視訊

據CNN報道,第一位黑人國務卿、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共和黨人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因新王冠并發症去世,享年84歲。

2003年2月5日,鮑威爾因在聯合國安理會拿出一瓶裝滿白色粉末的試管作為伊拉克使用大規模殺傷性化學武器的證據而聲名狼藉。這起假事件後來被昵稱為"洗衣粉事件"。鮑威爾也被許多外界人士認定為激進分子。但正如美國媒體所評論的那樣,在鮑威爾的整個政治生涯中,他比他的軍人前國務卿蓬佩奧"更像是一個政治家"。

"美國夢模式"也遭受了種族歧視

鮑威爾是牙買加移民的後裔。他的父親早年移民到美國,當過種植園勞工、建築經理、服裝廠的貨運領班,母親在一家服裝廠工作。他的家人最初是民主黨的支援者,但他的父親在1952年轉投共和黨人艾森豪威爾,為鮑威爾成為共和黨人奠定了基礎。

美國總統喬·拜登哀悼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的去世。視訊/新京報 我們的視訊

鮑威爾于1958年成為一名士兵。他先是在西德的美國安全部隊服役,後來在越南服役,在那裡他擔任南越軍隊顧問,美國陸軍副營長,并擔任該師訓練科科長,并在1962年和1968年的越南戰争中服役兩次。他後來成為駐韓美軍營長一年。回國後,鮑威爾從五角大樓參謀部晉升為助理國防部長、陸軍司令部司令、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國務卿。

鮑威爾在裡根,喬治·W·布什和喬治·W·布什的三個任期内被大量使用。裡根在給鮑威爾的一張卡片中寫道:"科林,你對一切都是對的。

在他的履歷上,鮑威爾的政治生涯一帆風順,鮑威爾在他的自傳《我通往美國之路》的前言中将他的過去描述為"一個愛情故事",喬治·W·布什總統稱贊鮑威爾是"一個美國英雄,一個美國榜樣,一個偉大的美國故事"。"

但事實上,從鮑威爾的父母到鮑威爾本人,都遭受了不少種族歧視。鮑威爾參軍時,白人軍官和黑人軍官不能進入同一個教堂,當他還是軍官時,他不能和白人男人在同一家餐館吃飯,結婚時也不能住在一個好的酒店裡。雖然鮑威爾後來被包裝成美國有色人種"美國夢"的典範,但他曾經反思過:"這個國家怎麼能拒絕給予我們基本權利,讓我們為之服務并為之奮鬥呢?""

一直關注"洗衣粉"事件

鮑威爾在進入決策層時參與了美國的許多重大軍事決策。比如入侵格瑞那達、空襲利比亞、"星球大戰計劃"、入侵巴拿馬、海灣戰争等等,尤其是海灣戰争之後,鮑威爾被視為美國英雄。

2003年2月,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作證,舉着試管說伊拉克正在發展化學武器。同年3月,美英聯軍以此為由發動了伊拉克戰争。視訊/新京報 我們的視訊

但2003年2月5日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的"洗衣粉"事件給鮑威爾帶來了污點。"薩達姆可以用這麼小的炭疽殺死成千上萬的人,"他聲稱,拿着一個來源不明的試劑瓶。

鮑威爾當時是喬治·W·布什政府的國務卿。國務卿是美國政治序列中的第四個人,是以他有責任鼓動并呼籲在美國進行戰争。但鮑威爾并不是伊拉克戰争的真正支援者。支援戰争的是新保守主義将軍,如副總統迪克·切尼(Dick Cheney),他對當時的美國決策産生了真正的影響,賴斯,總統的國家安全助手,以及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

其中,切尼也是鮑威爾的軍事"bole"——正是切尼建議鮑威爾成為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也許正是這種複雜權力結構的壓力迫使鮑威爾在安全理事會提出虛假證據。

鮑威爾完全從國務卿的職位上退休,一直對此事深感關切。他曾經說過,這是"他個人記錄上的痛苦和污點"。2003年2月5日和他的生日一樣被人們記住。

然而,鮑威爾從未明确解釋為什麼在安理會提出這種僞證。他後來猛烈抨擊當時的國防部長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Donald Rumsfeld)和保羅·D·布雷默(Paul D. Bremer)大使在伊拉克的行動,暗示了被誤導的可能性。

他猛烈抨擊特朗普

相比之下,從政界退休的鮑威爾在口頭上是自由派。在2016年美國大選中,他支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裡·克林頓(Hillary Clinton),而不是共和黨唐納德·特朗普。盡管有消息稱,鮑威爾早在2014年就對克林頓的"傲慢"感到厭惡,但還是被揭露出來了。

鮑威爾在2020年大選中也沒有投票給特朗普,他公開指責他是"對美國民主的威脅"和"總是撒謊"。

鮑威爾的舉動讓特朗普陷入憤怒,在洗衣粉事件中嘲笑鮑威爾,在推特上寫道:"鮑威爾是一個真正的頑固分子,他應對我們卷入中東的災難性戰争負責。"

美國前國務卿科林·鮑威爾去世,白宮和國務院在半桅杆上降下旗幟以表達敬意。一些美國進階政客已經大聲疾呼緻敬。視訊/新京報 我們的視訊

鮑威爾對中國的态度相對理性。在他擔任國務卿期間,他一再表示,美國不能把中國當作敵人。退休後,他多次表示,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機遇。在2018年接受CNN采訪時,81歲的鮑威爾猛烈抨擊特朗普的一系列對華政策,稱"中國不是敵人......你可以與中國人合作,隻要你尊重他們,而不是通過威脅。關于中美貿易摩擦,鮑威爾說:"這是我們誰都不想看到的......我們應該保持對中國的開放。"

鮑威爾在自傳的結尾寫道:"我找到了我的哲學,盡管我沒有發現政治皈依。鮑威爾創造了多項美國政治紀錄,包括最年輕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第一位黑人國務卿,但最終未能找到政治歸屬感。你有沒有找到當今美國政治中最活躍的人?

特約撰稿人 徐力帆

編者:遲志道華

校對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