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中國傳統農具種類繁多,更新換代也頗為頻繁,許許多多曾經普及到家家都用的農具,也都随着時代的變遷而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

中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曆史的傳統農業大國,在中國的大地上,170萬年前就有了原始人類的活動,距今1萬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稱的新石器時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先人們創始了農業。

既然人類開始了農耕時代,農具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生産力低下的時代,我們的祖先都在用什麼來耕種呢?

這件東西,很多人都見過,也是我們常見的古代農具之一。之是以說常見,并不是現代的農業仍然在使用,而是我們可以通過“大禹治水”認識這件農具。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在一些古代的壁畫、插畫,現代的雕塑、浮雕上的大禹治水,都可以看到大禹手裡拿着一柄工具,那個東西就叫耒耜。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傳說,耒耜是神農發明的農具, 用于農業生産中的翻整土地、播種莊稼。犁,就是由耒耜發展而來的。

耒耜耒是柄, 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是一根尖頭木棍加上一段短橫梁。使用時把尖頭插入土壤, 然後用腳踩橫梁使木棍深入, 然後翻出。

古詩詞中,耒耜也是常客。

柳宗元《田家三首》:劄劄耒耜聲,飛飛來烏鸢。

王安石《和聖俞農具詩十五首其十耒耜》:耒耜見於易,聖人取風雷。

碌碡又叫“碌軸”,是一種用以碾壓的畜力農具。總體類似圓柱體,中間略大,兩端略小,宜于繞着一個中心旋轉。用來軋谷物(通常需搭配石碾作底盤)、碾平場地等。一直到近幾十年甘肅、陝西、山西、河北、安徽、河南、山東等省份的農村還曾大量使用。

年紀大一點的人,應該還都曾經使用過。隻是,這個東西在各地的名字各不相同,有叫lv zhuai的,也有叫lu zhi、lu chi、lù dú的。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範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系牛莫礙門前路,移系門西碌碡邊。

姚燮《趙文學裕熙招飲席上》:暮煙空闊海山涼,晚稻新屯碌碡場。

這是兩種農具,錢jiǎn作為農具,是錢的本意(是不是很意外),是指類似鐵鍬一類的農具。

而鎛bó,也是古代的一種常用農具,類似于現在的鋤。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看圖,這就是古代的布币,看形狀像不像鏟子之類的東西?是以它也叫鏟币,錢鎛是農具,而它們與戰國時期的各國錢币有極強的關聯性。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樂雷發《詠史六首·陳勝吳廣》:假号偷名隻可憐,枉抛錢鎛弄戈鋋。

梅堯臣《和孫端叟寺丞農具十五首其六錢鎛》:詩稱庤錢鎛,南畝興農作。

田漏是古時農家計時的器具。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計時,古代沒有鐘表,什麼時候上工什麼時候下工,要有東西來計時。

更漏是民間夜間計時的工具,田漏就是專用于農夫計時的工具。主要原理就是根據水流均勻,在容器裡從一個刻度流到另一個刻度時間固定,是以可以用來計時。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梿枷在一個長木柄上裝上一排木條或竹條,可用來拍打谷物,使子粒掉下來。

梿枷是古代齊國人(山東半島)發明的,到現在已經應用了有十幾個世紀,可算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農具。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杵與臼也是兩種不同的農具,隻是它們是分體卻合用的。舂是搗糧食去殼或粉碎的容器,杵就是搗糧食的工具。

碌碡、梿枷、杵臼、耒耜這些古代農具認識多少?耒耜 讀音:lěi sì碌碡 讀音:liù zhou錢鎛 讀音:jiǎn bó田漏 讀音:tián lòu梿枷 讀音:lián jiā杵臼 讀音:chǔ jiù

張籍《太白老人》:春泉四面繞茅屋,日日唯聞杵臼聲。

古代農具還有很多。

钁: 最早出現商代,似鎬的刨土工具,春秋戰國時較多。

竹莜:翻土農具,也叫“竹爬” 出現于西漢。

銍:翻土農具,最早見于戰國。

疀:挖土農具,即後來的鍬。沒有出土文物,大約時間在春秋戰國。

劐子:翻土農具,始見于戰國。

耨:鋤草的農具,始見于秦代。

桔槔: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春秋時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