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後蘇聯海軍悲痛:俄羅斯軍隊隻會建造護衛艦,烏克蘭留下炮艦崩潰 烏克蘭尴尬的俄羅斯紅海軍悲傷之歌

上個世紀冷戰時期,美蘇造船業特别是軍工造船業發展迅速,兩國海軍實力空前擴張。冷戰以美國的勝利而告終,戈爾巴喬夫的失職埋葬了蘇聯,紅巨人倒台後,新生的烏克蘭和俄羅斯陷入了一場難以逃脫的海軍悲劇。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3">崩潰的烏克蘭</h1>

在蘇聯時期,由于地理條件和外部威脅的雙重影響,蘇聯将大部分海軍造船業集中在黑海沿岸的烏克蘭。在其鼎盛時期,烏克蘭造船廠正在建造航空母艦,大型登陸艦,驅逐艦和潛艇,一艘又一艘軍艦,前往遠東,太平洋或大西洋。

後蘇聯海軍悲痛:俄羅斯軍隊隻會建造護衛艦,烏克蘭留下炮艦崩潰 烏克蘭尴尬的俄羅斯紅海軍悲傷之歌

曾經強大的蘇聯海軍

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蘇聯全力支援烏克蘭的造船業,從蘇聯各地到烏克蘭的大量技術人員,為蘇聯紅海軍和美國争奪霸權奠定了基礎。

在鼎盛時期,烏克蘭僅在尼古拉耶夫就有五家造船廠,基輔有三家造船廠,基輔有三家 - 一個擁有多達18家造船相關公司的小烏克蘭,其中六家是大型造船廠,如尼古拉耶夫斯基造船廠,切爾諾莫爾斯基造船廠等。

後蘇聯海軍悲痛:俄羅斯軍隊隻會建造護衛艦,烏克蘭留下炮艦崩潰 烏克蘭尴尬的俄羅斯紅海軍悲傷之歌

曾經是前所未有的烏克蘭海軍造船廠

它們也相當強大:1164型光榮級驅逐艦,克格勃11351型巡邏艦,當然還有着名的二手航空母艦烏裡揚諾夫斯克号。

蘇聯解體後,一些烏克蘭人還沒有回避獨立喜悅,一場悲劇悄然展開。由于蘇聯解體,烏克蘭與其他前蘇聯成員國的關系在很大程度上崩潰,直接導緻了災難性的後果——烏克蘭海軍工業的實力遠遠超過了其實際需要。

後蘇聯海軍悲痛:俄羅斯軍隊隻會建造護衛艦,烏克蘭留下炮艦崩潰 烏克蘭尴尬的俄羅斯紅海軍悲傷之歌

烏克蘭造船廠不再能夠建造大型軍艦

畢竟,剛剛解體、口袋裡沒有錢的烏克蘭政府,以及無法接受外國訂單的烏克蘭政府,無法繼續建造可與吃金巨頭相媲美的超級巨輪,導緻烏克蘭造船業資本鍊瓦解,越來越多的造船廠、技術人員甚至管理人員開始缺薪。

很快,大量技術人員外流,許多前蘇聯海軍技術人員被西方世界引誘,決心投入美國的懷抱,還有一些剩餘的技術人員,紛紛湧向溫暖中國。最後剩下的沒有離開烏克蘭的技術人員,他們中的大多數選擇改變路線,畢竟人們會吃掉它。美國人所說的"工業退化"一個接一個地徹底摧毀了烏克蘭輝煌的造船系統。

後蘇聯海軍悲痛:俄羅斯軍隊隻會建造護衛艦,烏克蘭留下炮艦崩潰 烏克蘭尴尬的俄羅斯紅海軍悲傷之歌

生鏽的光榮巡洋艦

破産潮席卷烏克蘭,造船業大量企業開始破産或未能清算,整個烏克蘭造船業體系幾乎崩潰,損失超過90%。在這種背景下,烏裡揚諾夫斯克号航空母艦将永遠無法完工,瓦良格号将出售給中國,包括光榮級在内的大量戰艦将被遺棄在港口或碼頭,烏克蘭當局将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地看着它們在那裡生鏽。

2014年,俄羅斯強行吞并克裡米亞,烏克蘭的造船業再次受到重創,塞瓦斯托波爾和辛菲羅波爾的造船廠成為俄羅斯工業,負責輔助船舶生産,維修和研發的機關。但這對烏克蘭來說就不那麼重要了,烏克蘭現在處于完全破碎的坦克狀态。

烏克蘭已經失去了一系列與子系統相關的行業,如船舶自動化系統,複合材料,船用玻璃纖維和船用柴油發動機維護。表面上烏克蘭還剩下13家造船廠,但實際上,烏克蘭海軍的主力艦不僅淪為巡邏炮艇,還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可見烏克蘭造船業已經下滑。

後蘇聯海軍悲痛:俄羅斯軍隊隻會建造護衛艦,烏克蘭留下炮艦崩潰 烏克蘭尴尬的俄羅斯紅海軍悲傷之歌

烏克蘭海軍的主力部隊隻是巡邏炮艇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72">尴尬俄羅斯</h1>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的造船業淪為一個國際笑話,但俄羅斯還能好多少呢?俄羅斯擁有世界第四長的海岸線,總長度為37,653公裡。是以,俄羅斯需要保持強大的水面艦隊,那麼強大而完整的造船業至關重要。

然而,随着蘇聯的解體,黑海的造船業落入烏克蘭手中,隻留下俄羅斯的三個地區用于造船。

後蘇聯海軍悲痛:俄羅斯軍隊隻會建造護衛艦,烏克蘭留下炮艦崩潰 烏克蘭尴尬的俄羅斯紅海軍悲傷之歌

俄羅斯正在努力維持水面艦隊

最大的聖彼得堡海軍造船廠的主要工作是建造潛艇而不是水面艦艇,這不能滿足俄羅斯海軍的需求;波羅的海陸軍造船廠能夠建造大型水面作戰艦艇,曾經建造過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但已經與首都隔絕,與烏克蘭一樣,大量技術人員被迫離開該國或依靠商船的指令謀生, 至少要保持工廠和碼頭。

最後一個北方造船廠由于其體積小,經濟沖擊較小而處于相對更好的位置,其原本打算建造水面作戰艦艇,但造船廠的規模非常有限,浮船塢隻有一艘,更不用說核動力航空母艦了,甚至連"準航母"等兩栖攻擊艦都無法建造。

後蘇聯海軍悲痛:俄羅斯軍隊隻會建造護衛艦,烏克蘭留下炮艦崩潰 烏克蘭尴尬的俄羅斯紅海軍悲傷之歌

正在修理的庫茲涅佐夫号正在用一個生鏽的浮船塢進行修理

由于缺乏足夠的水面艦艇,俄羅斯甚至想花十億盧布購買一艘光榮的飛彈巡洋艦,即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建造的烏克蘭級飛彈巡洋艦。然而,随着俄烏沖突更新,俄羅斯花了數年時間試圖說服烏克蘭出售這艘船,最終烏克蘭人決定拆除船上的武器并将其作為廢鐵出售。

蘇聯解體對俄羅斯經濟造成了沉重打擊,直接導緻俄羅斯造船業十多年來發展不大,甚至倒退。俄羅斯海軍艦隊的規模縮小了近一半,60%的飛行員被遣送回國,戰略核潛艇每年出海一次。經濟衰退一直持續到2002年,當時它開始有所回升。

後蘇聯海軍悲痛:俄羅斯軍隊隻會建造護衛艦,烏克蘭留下炮艦崩潰 烏克蘭尴尬的俄羅斯紅海軍悲傷之歌

俄羅斯海軍的重點是核潛艇

僅憑目前的經濟實力和造船業,俄羅斯就不得不放棄維持強大的水面艦隊的努力,集中力量發展戰略核潛艇,以保持戰略威懾力。據統計,俄羅斯海軍艦艇的平均船齡接近30年,其中7000多噸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均超過20年,大型登陸艦的平均年齡高達34年。

俄羅斯海軍并沒有放棄建造海軍上将級護衛艦的"藍水野心",但2006年下水、2018年第一艘才服役的漫長建造周期,表明俄羅斯水面艦艇重返世界第一梯隊是多麼困難。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軌道""73">紅海軍國歌</h1>

事實上,雖然烏克蘭和俄羅斯面臨的局勢完全不同,但局勢惡化的原因卻是一樣的。

在蘇聯紅海軍時期,強大的紅海軍是由無數蘇聯技術人員建立起來的,由最高政府和軍隊振興,并得到其背後強大經濟力量的支援。但蘇聯解體後,所有這些因素都變成了經濟危機、産業鍊崩潰、技術人才流失......無論是俄羅斯、烏克蘭,還是任何前蘇聯成員國,都無法重振紅海軍。

一個悲慘的故事反映了蘇聯解體後造船業的困境。1993年6月,烏克蘭總理庫奇馬和俄羅斯聯邦部長會議主席切爾諾梅爾金在通路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時,問工廠廠長馬卡洛夫,"瓦良格能否繼續建造并移交給俄羅斯,費用由俄羅斯承擔。

後蘇聯海軍悲痛:俄羅斯軍隊隻會建造護衛艦,烏克蘭留下炮艦崩潰 烏克蘭尴尬的俄羅斯紅海軍悲傷之歌

瓦良格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

馬卡洛夫回答說:"瓦良格永遠不會完成......要建造瓦良格,需要蘇聯、黨中央、軍工委、九個國防部和600個相關機關和8000個子系統工廠來建造瓦良格,簡而言之,一個偉大的國家來完成它。現在這個偉大的國家已經不複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