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鐘樓
連日來,一個個充滿溫情的故事,一張張給人以力量的照片,不斷在微信群、報刊等傳播。這些故事中和照片上的主人公,他們都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社群工作者。
面對目前新冠肺炎疫情,鐘樓的社群工作者們努力踐行“兩在兩同”建新功,全力發揮社群基層在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身體力行奮戰在防疫第一線,用他們的實際行動築起了社群防疫的“銅牆鐵壁”。
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她叫孫霞,是永紅街道電子新村社群書記、主任。11月2日深夜,在接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電話後,她和她的同僚們就迅速投入“戰鬥”,打電話、組建微信群,疫情防控工作緊張有序地開展起來。自那以後,她手裡的兩部電話就再也沒有停歇過。
孫霞從事社群工作11年,是個有經驗的老社工。在這次抗疫工作中,她發揮社工督導的專業優勢,收集居民需求、疏導居民情緒,播報服務資訊,哪兒都能聽到她的聲音;關聯志願者一起為居民準點送餐、卡口值守等,無處不見她的身影。“我們将随時為您做好服務保障!”她是這樣對居民們說的,更是以自己的行動實作了對居民的承諾。孩子在電話裡說“想媽媽了”,她剛回到家,還沒來得及抱抱孩子,一個緊急電話就讓她再次回到了“戰場”。
11月3号,北港街道某小區因出現密接人員而整個單元樓被重點管控。突如其來的管控要求讓很多居民都措手不及,一時間不了解和質疑層出不窮。青楓社群黨委書記蔣俏豔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全體從業人員排查居民情況,安排醫生上門核酸采樣。同時,把每家每戶代表拉入網格微信群,進行解釋工作和生活物資統一調配管理,并積極動員愛心商家,開通生活物資購買線上服務,為管控人員提供代購送貨服務。
當一袋袋分門别類包裝好的蔬菜,還有連同裝入代表“平安”寓意的大紅蘋果,以及一封對居民們給予社群防控工作的了解和支援的“感謝信”送到居民手上時,居民們從心底真切感受到了社群工作者的用心和一片溫情。
孫霞、蔣俏豔……她們隻是戰鬥在疫情防控前線的社群幹部的一個縮影。疫情期間,實行小區的嚴防嚴控、保障居家隔離居民的服務需求,是每一名社群工作者的責任擔當。正是有着許多像孫霞、蔣俏豔這樣的“小巷總理”,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堅持把人民群衆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才築起了城鄉社群疫情防控的“防護牆”。有了這樣的一支隊伍,戰勝疫情還會遠嗎?
紅色力量集結“疫”線
11月4日,在永紅街道清三社群,一支社群黨員志願者迅速完成集結,随即奮戰在社群抗疫一線。這些社群黨員志願者們看到社群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防控任務重、人手緊張,就主動向社群黨委書記王瑛請纓。
在王瑛書記的帶領下,組成疫情防控黨員先鋒崗,成立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第一時間投身到社群疫情防控第一線。他們積極配合民警、醫務等從業人員,在社群裡持續開展防疫核查、安保維穩、人員勸返等工作,用實際行動築起社群疫情防控“安全網”,赢得了社群居民的點贊。
疫情突發後,永紅街道上書房社群号召黨員骨幹們迅速成立黨員志願者小分隊,進行卡口執勤等防疫工作。他們堅持“站崗”,嚴守小區出入口,協助社群從業人員對進出小區人員測量體溫,提醒居民戴好口罩并查驗健康碼和行程碼。對進出小區的車輛,這些黨員志願者們與物業人員一起進行核查登記,以自己的不辭辛苦和無私奉獻,诠釋了“我是黨員我先行”的責任擔當。
他們與社群網格員一起,對照核查名單,協同醫務人員對社群居民進行核酸檢測,并根據要求做好相關密接人員的轉運工作,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堅決打赢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個黨員一面旗。面對突發的疫情,從社群工作者到黨員志願者們,他們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積極主動參與到這次疫情防控中,高品質完成各項管控措施,齊心協力,共同抗疫!
主動服務赢得民心
11月4日一早,荷花池街道萬福橋社群網格員、志願者們身穿防護服,為居家隔離的居民挨家挨戶配送蔬菜。居民們接過一袋袋新鮮的蔬菜,對社群工作者的周到服務連連表示感謝。
“我們除了免費配送蔬菜肉類外,對居民群衆們提出的其他生活上的合理需求也會盡量滿足,保證大家的正常生活。”萬福橋社群社工何祎一邊送菜,一邊熱情地向居民解釋。聽到社群工作者貼心的話語,居家隔離的居民們心中再次升起無窮的溫暖。
今年年初,經過“兩委”換屆選舉之後,全區101個村(社群)順利選出701名政治硬、會服務、善治理的村(社群)“兩委”幹部。這些基層治理“鐘樓鐵軍”已經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大潮,帶領着村(居)民們一起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目前的這場疫情面前,這些社群工作者們銘記初心、夯實責任,以自己的擔當和奉獻,向黨和政府交出了“兩委”換屆“後半篇文章”怎麼做的答卷。他們用苦幹實幹為筆,以初心使命為墨,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書寫了精彩的一筆。
在西林街道張家村,從11月3日開始,村委從業人員第一時間分兩組深入轄區企業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督查。他們督促企業進出人員開展體溫測量和健康碼、行程卡查驗,對進出的車輛進行登記,對辦公及企業内公共場所開展消毒工作,并對企業防疫物資準備情況進行檢查,督促企業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維持正常的生産秩序。
11月4日晚上,家住清潭新村的郭女士給永紅街道清三社群的網格員發出一條微信。當網格員收到微信時,發現這是一條請示幫助的資訊。大緻内容是:我的父親前幾日開刀出院現在家休養,母親殘疾并患有老年癡呆,我所在的樓棟在封控管理,無法出門。請求網格員幫忙送些蔬菜給父母。
接到這份特殊的“訂單”,次日一早,社群網格員冒着大雨前往超市采購了一些蔬菜和雞蛋,将買好的物品送到了郭女士父母的家中。
這樣暖心的故事,在每個街道、每個社群都發生過,并且還不斷地在溫情上演。針對困難群衆的基本生活需求問題,鐘樓的每個社群工作者都能做到有求必應、悉心服務,全方位解除居民群衆的後顧之憂。在疫情面前,他們把群衆的呼聲作為“第一信号”,把群衆的需求作為“第一選擇”,把群衆的安危作為“第一考慮”,把群衆的幸福作為“第一标準”,在抗擊疫情中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鐘樓社工,好樣的!
撰稿:王淑君 陳伯平
供圖:陳伯平 馬婷 陳小娟
鐘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