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6氪專訪|古永锵:内容行業平台化的機會沒有了

文|高海博

古永锵終于可以好好參加一場聚會。

今年春節,古永锵在一個私人聚會上碰上了愛奇藝ceo龔宇,“我可以坐着慢慢吃頓飯了,他還要四處趕場。”在接受36氪采訪時,古永锵打趣龔宇——這位曾經的競争對手。

那天的聚會後,龔宇還有三個場要趕,古永锵則可以安心吃一餐日料。他們兩人都在華夏同學會,因為姓的首字母裡都有個“g”,兩人也常被安排坐在一起。

在公衆視野消失了近三年,古永锵從未退休離場,他做回了“投資”的老本行。雖然不再是阿裡大文娛戰略和投資委員會主席,但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合一——這個從他開始創業時就起用的名字。

“上午閱讀,下午見人,看項目。”這是古永锵正常的一天。三年時間裡,古永锵關注了一年多教育領域,一年多健康領域。相反在最為擅長的文娛内容領域,古永锵并沒有多少動作。

采訪當天正是愛奇藝世界大會,會上龔宇表示“過去以高價版權采購為主的競争方式,是個方向性的錯誤”。古永锵有些意外,“他會這麼講啊?”在2015年,古永锵曾公開表示,視訊版權的價值已經沒以前重要。盡管兩人觀點是在不同競争背景與公司處境下講出,但至少殊途同歸。

這一切,對古永锵來說已沒多少關系,他對視訊行業的關注也少了很多。“無論是直播、點播、長的短的基本都有。”在古永锵看來,從pc網際網路發展到移動網際網路中後期,平台化的機會已經沒有了。

這位優酷的創始人依然在追求更大的市場機會,隻是在目前的技術環境下,再出現一個優酷幾乎不可能了。

“下一代網際網路來了嗎?”古永锵指了指桌上的手機,言下之意是,替代手機的計算平台并未出現,而5g與人工智能都隻是賦能作用,還不是真正的下一代機會。

現在的創業環境已經不同于古永锵創業時,大公司的觸角範圍越來越大,中型公司不是被騰訊、阿裡這樣的大公司收購,就是被投資,身處于生态體系下,優酷被阿裡收購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在古永锵看來,這是“自然規律”。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選擇與歸宿,但在大資料時代,規模效應會越來越明顯。”古永锵說,“這是大勢所趨,我選擇順勢而為。”

順勢而為,主動變化,這是古永锵二十年投資創業的風格。“我看到一個規律與趨勢,我不會被動去等,也不會等它改變再去适應,我都會主動去做,你回去看我的曆史,二十年來基本上都是這麼幹。”

他稱自己是開放的創業者,自己經曆了投資、職業經理人、創業者的多重身份變化,“甲方乙方丙方都做過”,資本的心态,創業者的心态他都可以體會。同時,多年美國矽谷的求學經曆,讓他不像中國大多數創業者把自己公司視為“私有财産”。

某種程度上,古永锵一直是與資本共舞的那一個。在優酷開始的第一天,他就知道,這是一個“資本運作”。“市場越成熟,資本需求就越大,這是必然。”古永锵冷靜着分析着。在兩個小時的采訪過程中,他對後來阿裡對優酷收購沒有顯露出任何情緒,永遠保持着标志性微笑。

像很多被收購與合并的公司創始人一樣,古永锵也遠離了優酷,他也不再是商業話題的中心。但這些對他本人都毫無影響,處于中心還是在場對他來說都已不重要,“人生有不同的階段,需要去做不同的事。”

36氪專訪|古永锵:内容行業平台化的機會沒有了

進入人生新階段的古永锵。

雖然古永锵的名字之前都會出現在電影出品人的行列,但這一次,他的名字出現在了一部音樂人文記錄電影《尺八·一聲一世》的英文字幕校對。這部音樂紀錄電影是由古永锵的妻子helen(聿馨)導演的,講述了幾位中日美等地的尺八演奏家,制管師,學習者的生活,以及他們不同階段的經曆與思考。

53歲的古永锵早已經開始了新的人生階段,合一創投也沒有任何lp與業績壓力,它的資金都由古永锵個人出資,阿裡收購優酷讓古永锵有足夠資金投入。

“這也是合一的優勢,不用着急退出,會關注更長期的價值。”古永锵說。

36氪:這次是什麼考慮參與電影《尺八·一聲一世》,你做了英文字幕校對的工作。

古永锵:這起源于我太太。有天她給我放了段音樂聽,我第一次知道了尺八這種樂器。我太太決定用影像記錄尺八,拍一部關于尺八的紀錄片,我覺得是件有意義的事,是以支援她,當時很多人覺得是個賠錢買賣,我以前說過,和喜歡的人做喜歡的事,現在我更覺得是,和喜歡的人做有意義的事。我覺得做尺八,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36氪:你會擔心這部電影的票房嗎?

古永锵:就像我剛說到的,太太做這事不是為了賺錢,當然我們是希望看到好的票房的,因為這表示已有很多人通過這個影片知道尺八這種樂器,聽到尺八的聲音,相信慢慢會有更多人喜歡。

36氪專訪|古永锵:内容行業平台化的機會沒有了

中國古老的樂器,尺八。

36氪:一年多來,文娛以及更大範圍的内容行業普遍遇冷,合一的關注點也不在文娛上了,原因是什麼?

古永锵:文娛行業的發展與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在網際網路之前,内容到線下都是障礙,但是從門戶開始,包括社交媒體的出現,圖文、視訊包括後來的直播,這其中變化已經有快十年時間了這其實是很長的時間,從pc網際網路發展到移動網際網路。其實到現在這個階段已經是移動網際網路中後期了,你能看到的平台化程序幾乎結束了,無論是直播、點播、長視訊、短視訊,都已經占滿,機會自然就少了。

此外,另一個次元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内容已經很成熟了。成熟就意味着市場規模大,影響力強,覆寫面也廣,與此同時内容的監管程度也會越來越高,内容管理會越來越嚴格,這是必然發生的。

之前我們做平台是需要做廣的,但現在,市場給内容人提供了做深的可能。早期網際網路時代隻能做大衆内容,這是收入模式決定的。由于主要依靠廣告,如果想要賣廣告就隻能做大衆内容,你做小衆的話,聯合利華這樣的的大廣告主是不會理你的。但現在,移動支付與社交媒體的興起使得内容有了垂直化與産業化的可能。

36氪:過去十年正是中國商業史上創投最蓬勃的十年,你作為創業者與投資人完整的經曆了這個周期,最近的周期被普遍視為下行,你覺得中國的投資環境發生的最大變化是什麼?你如何看待未來一段時期内的創投市場?

古永锵:無論是從科技發展還是投資的角度,現在都進入相對平穩或者保守階段,從技術角度或者資本角度講,都已經上到了一個高點,上升空間有限,再如何高速發展也無法像之前十年一樣。從大趨勢上講,現在處于移動網際網路中後期,下一代網際網路是什麼還看不清。

36氪:資本在整個創業過程裡的作用越來越強,甚至強于創始人角色,中國的中型的網際網路公司幾乎都被騰訊阿裡投資過,在他們的體系生态中,你覺得這是中國特有的還是普世的局面?

古永锵:平台的生意就是需要資本的,我在矽谷待的時間長,十幾年也看到了很多行業變化,包括創業者的選擇。就我個人而言,我是開放态度,在做優酷之初,我就說過這是個資本生意。在大公司裡,可以跟更能實作協同效應,大資料時代,規模效應越來越明顯,我記得在2016年合一大會上就說過這個觀點,我也做出了我的選擇。未必每一家公司都會這樣的選擇,隻是我看到了這個趨勢,我選擇順勢而為。如果創始人很堅信一個東西的話,也可以做其他選擇,沒有對錯。

同樣也有不進入大公司體系,獨立生存的,隻不過會更辛苦一些,越到後期會越辛苦。

36氪:你最近一直在關注大健康領域,這其中有哪些投資機會?

古永锵:從大趨勢上看,中國的人口結構已經發生很大改變,老齡化趨勢明顯,人口數量也會逐漸下降。而另一端,消費能力也逐漸提升,會有更多人看重教育、健康領域,這是人的基本需求提升。而在醫藥,醫療裝置、生物科學領域還沒有it化,這兩者之間如何找到交叉點也目前我最關注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