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三傑是指黃埔軍校一期學員中最為突出的三個人物,他們是蔣先雲、陳赓和賀衷寒。前兩人都是堅定的共産黨人,而賀衷寒則有個轉變的過程,先是共産黨,後脫離共産黨。

蔣先雲
蔣先雲(1902-1927),字湘耘,别号巫山。湖南省新田大坪塘人,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入校,在校期間品學兼優,深得校長蔣中正(字介石)器重。曾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蔣介石侍從秘書、北伐軍總政治部秘書。1927年5月在河南臨颍與奉軍作戰中壯烈犧牲。
陳赓
陳赓(1903~1961),在黃埔三傑中是名氣最大的,為共和國大将。1903年出生,原名陳庶康。湖南省湘鄉縣人。192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副隊長、連長。參加了平定商團叛亂和讨伐陳炯明的東征。1926年赴蘇聯學習。1927年回國參加南昌起義,任營長。後赴上海在中共中央機關做情報工作。土地革命戰争時期,曆任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十二師團長、師長,紅軍步兵學校校長,紅軍幹部團團長,陝甘支隊第十三大隊隊長,紅一軍團第一師師長。參加了長征。抗日戰争時期,曆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旅長,太嶽軍區太嶽縱隊司令員。解放戰争時期,曆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兵團司令員兼政委。
賀衷寒
賀衷寒(1900-1972),湖南嶽陽人,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一期,與蔣先雲、陳赓并稱黃埔三傑,曾籌組孫文主義學會并擔任黃埔同學會書記長,後任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處中将處長,長期主掌國民政府情報系統,被稱為複興社四大台柱之一。抗戰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一廳廳長、政治部秘書長,1950年于台灣接任交通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1954年辭職,出任台灣地區行政機構“國策顧問“;1961年後,任國民黨中央設計考核委員會主任委員台灣地區行政機構政務委員、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委員等職;1972年去世。五四運動時,加入董必武組織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以中國勞工代表參加蘇聯召開的東方民族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