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揭秘初代東林黨人:八君子皆是黨争落敗者,同病相憐而相聚辦學初代東林黨人的地域屬性東林八君子都是黨争落敗者初代東林黨人的其他顯著特征東林八君子結局各不相同

  要想客觀評價東林黨,就必須先了解清楚他們,最好先從八位創始人開始。作為初代東林黨人首領,他們與中後期的繼任者有極大的差別。

  東林黨的創始人一共八位,分别是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劉元珍、安希範、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即“東林八君子”。這個順序我是按照影響力與貢獻度綜合排名的,差不多也是他們在東林黨當中的地位與作用。

揭秘初代東林黨人:八君子皆是黨争落敗者,同病相憐而相聚辦學初代東林黨人的地域屬性東林八君子都是黨争落敗者初代東林黨人的其他顯著特征東林八君子結局各不相同

  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東林黨代表的不是江南士大夫階層,而是大明的士大夫階層,是一個全國性的組織。當然了東林黨人并不代表所有的士大夫,因為從萬曆中期開始官僚系統就已經派系林立了,他們隻是其中一股勢力。

  之是以很多人,包括一部分曆史學家會認為東林黨代表的是江南(或者東南)士大夫階層,主要是因為初代東林黨人首領均來自江蘇。而且除了錢一本、薛敷教來自江蘇常州,其他六人均來自江蘇無錫——即東林書院大學營所在。換言之,在萬曆三十二年正式成立東林黨的時候,大部分人來自江蘇,地域性十分明顯。

揭秘初代東林黨人:八君子皆是黨争落敗者,同病相憐而相聚辦學初代東林黨人的地域屬性東林八君子都是黨争落敗者初代東林黨人的其他顯著特征東林八君子結局各不相同

  但是要提醒大家一下,東林黨打出名聲之後,就吸引到了全國各地的讀書人加入他們。比如福州府福清葉向高,陝西臨潼人李三才,北直隸真定府高邑人趙南星,北直隸保定高陽人孫承宗,浙江餘姚人黃尊素(黃宗羲之父)等等,很多都不是江蘇、江南或者東南地區的人。

  故而我堅持按照特征理念與派系鬥争站位劃分東林黨所代表的全國性的利益集團,而非簡單局限在地域性質上。

揭秘初代東林黨人:八君子皆是黨争落敗者,同病相憐而相聚辦學初代東林黨人的地域屬性東林八君子都是黨争落敗者初代東林黨人的其他顯著特征東林八君子結局各不相同

  很多人被營銷号的宣傳給洗腦,一直認為東林黨人一開始就很強勢,但真實的曆史恰恰相反。

  顧憲成在萬曆十五年的時候上疏申辯因為言辭激烈而被萬曆皇帝貶官,後又因介入國本之争為萬曆皇帝所厭惡,最終導緻其萬曆二十二年被革職,之後不再複出。

  顧憲成的弟弟顧允成在萬曆十四年的時候因維護海瑞名聲言辭激烈而被罷官,萬曆二十一年因介入國本之争、彈劾楚黨張位等原因而被革職,之後也不再複出。

揭秘初代東林黨人:八君子皆是黨争落敗者,同病相憐而相聚辦學初代東林黨人的地域屬性東林八君子都是黨争落敗者初代東林黨人的其他顯著特征東林八君子結局各不相同

  高攀龍在萬曆二十一年因彈劾提出三王并封的内閣首輔王錫爵而被貶,一直到天啟元年才複出。

  劉元珍在萬曆三十三年“京察案”中反對浙黨沈一貫而被設計報複貶官,泰昌元年才複出。

  安希範在萬曆二十一年上疏《糾輔臣明正邪》反對王錫爵而被貶官之後回鄉,也一直沒有複出。

  錢一本更早,在萬曆十一年就因為彈劾張居正閉塞言路而被革職,之後一直也沒有複出。

揭秘初代東林黨人:八君子皆是黨争落敗者,同病相憐而相聚辦學初代東林黨人的地域屬性東林八君子都是黨争落敗者初代東林黨人的其他顯著特征東林八君子結局各不相同

  薛敷教萬曆二十一年萬曆上疏申冤而被貶,之後也是一直沒有複出。

  唯一比較例外的是葉茂才,萬曆四十年才辭官,但辭官的原因還是因為東林黨被排擠。

  東林八君子除了葉茂才都是在萬曆三十二年東林黨正式成立之前或者相近的時期退出政壇的,基本都是萬曆年間的黨争落敗者。是以恰恰是因為他們都失敗了,是以才聚集在江蘇無錫東林書院辦學,演變成一個組織。

揭秘初代東林黨人:八君子皆是黨争落敗者,同病相憐而相聚辦學初代東林黨人的地域屬性東林八君子都是黨争落敗者初代東林黨人的其他顯著特征東林八君子結局各不相同

  從東林八君子萬曆年間的經曆來看,他們大多數都有大明特有的“言官”,直言敢谏,喜歡抨擊他們認為的朝政不合理之處;他們多數也有不怕死的精神,不畏強權;此外他們多數人對于敵對官吏,基本是有錯必彈、無錯不彈。這些特征加上反對加稅的理念,基本定格整個東林黨的格調。

  也正是這樣一股理念将他們聚集起來,成為明末組織性、統一性、思想性最強勢的一個派系,這些特征是劃分他們的重要依據。

  不過很顯然,作為失敗者的初代東林黨首領們,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或者繼任者)身上了。

揭秘初代東林黨人:八君子皆是黨争落敗者,同病相憐而相聚辦學初代東林黨人的地域屬性東林八君子都是黨争落敗者初代東林黨人的其他顯著特征東林八君子結局各不相同

  初代東林黨首領的結局也是比較有規律的,多數是在魏忠賢徹底掌權之前過世的,比如顧憲成萬曆四十年自然死亡享年62歲,顧允成萬曆三十五年病逝享年54歲,安希範天啟元年病逝享年58歲,劉元珍天啟二年病逝享年51歲,錢一本萬曆四十五年過世享年71歲,薛敷教萬曆三十八年過世享年56歲。餘下兩位例外,葉茂才崇祯二年病逝享年72歲,高攀龍天啟六年死亡享年64歲。

他們的結局大多較好,多數屬于自然死亡的類型。唯一例外的是高攀龍,天啟六年因閹黨崔呈秀誣告A錢而投水自盡。

  顯而易見,高攀龍是八人中最慘的。原因大家很容易了解,因為他活到了黨争問題你死我活的時期,積極參與朝政,是以剛好被魏忠賢的閹黨清算了。但是活到魏忠賢主政的天啟四年到天啟七年不止高攀龍一個人,還有葉茂才,他是怎麼全身而退的呢?

揭秘初代東林黨人:八君子皆是黨争落敗者,同病相憐而相聚辦學初代東林黨人的地域屬性東林八君子都是黨争落敗者初代東林黨人的其他顯著特征東林八君子結局各不相同

  原來葉茂才在萬曆四十年辭官之後,到了天啟元年還被天啟帝下诏啟用過,不過他拒絕上任了。天啟四年再次啟用,葉茂才拖到天啟五年才上任,但任職三個月之後,便稱病辭官了。不難看出葉茂才在萬曆四十年的時候,就早已厭倦了權力鬥争。葉茂才低調、不戀權、不參與黨争、沒有威脅,是他笑到最後的根本原因。

  葉茂才的品行還算可以,曾成功營救過故友高攀龍的兒子,使其免于一死。在所有東林黨人被殘酷鎮壓,面臨死亡威脅的局勢下,葉茂才作為一名資深的東林黨領袖,能從魏忠賢的手上撈到人,還真是一件諷刺的事情。

  東林八君子最後的赢家,竟然是排名第八,一直很低調的葉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