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大英圖書館,收藏着這樣一套大清版畫作品,而且從1895年收購,一直珍藏至今。

絕對震撼的題材!什麼題材?甲午戰争,而且是全過程!

當然會問:作者是誰?回答是:清末文人畫師。

在無圖無真相且無視訊為證的時代,這批文人畫師的創作,在當年堪稱貨真價實的新聞作品。新聞貴在真實,這此畫作如果震撼到你,相信你會在恍惚之餘,恨不得把相關人士從上到下痛扁一通。

在晚清,這可是一組“神聖”的畫作!

為嗎?因為它們畫的是一場非常重要的戰争!在日本的曆史中,也被稱作日清戰争。

這組畫畫的是,大清戰士如何英勇作戰、大敗日軍,以及日本在戰敗後向大清投降的圖,但是事實上我們都知道:這場戰争大清輸了,并且此此走向了末路。

那麼,這組“宣傳畫”是怎樣颠倒事實,它又是如何産生,結果又怎樣呢?

先看一組圖 :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北韓水戰得勝捷圖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葉軍門水陸連捷圖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威海衛大戰得勝圖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各國欽差會同李傅相議和圖

說出來你也許不相信,在甲午戰争結束後半年之久,很多内地官員還不知道發生了這場戰争。

從清光緒二十年,即1894年,7月25日開始的中日甲午戰争,以中國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而告終。

消息傳來,滿朝震驚。

為了善後,應日本政府的要求,慈禧太後派李鴻章與其長子李經方,代表大清天朝赴日本馬關港,與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

天朝戰敗!在訊息極其不發達的當時,隻是以小道消息的形式傳播着。

然而,小道消息的傳播還是對大清構成了緻命的威脅。

為了繼續愚弄百姓,也為了大清的所謂長治久安和光榮形象,慈禧傳下密旨,全面封鎖北洋水師戰敗的消息。

同時,這個老佛爺還責令開動所有的宣傳機器,極力宣揚大清在甲午海戰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營造日本戰敗後向大清投降的盛大場面。

太後之威,豈容冒犯?

當時,各家中文報紙接到禁令,不得報道大清慘敗的真相,而是繼續宣揚大清軍功赫赫、天下無敵。

對那些不受清廷管轄的英文報紙,官方則派出兵丁,沿街高價收購所有報道甲午海戰的報紙,切實做到不讓一張報紙流入市場。

清政府把錢用在“刀刃”上,不惜重金收買海外媒體,通過外媒積極宣傳運作,報道甲午海戰,高度贊揚大清朝廷運籌帷幄,大清軍民英勇善戰。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倭國投降圖”

經過努力,朝廷終于控制住了輿論的主流,但是,各種謠言還在民間傳播。

怎樣才能讓太後滿意,做得滴水不漏呢?

各地的學政衙門把目光投向了本地的才子們,要求他們統一口徑,編造大清繁榮昌盛的盛況,來欺騙百姓。

但是令他們失望的是,這些才子們不但學識淵博,而且思維靈活,加上他們交遊廣闊、消息靈通,對甲午海戰的真相了然于胸,為了名節,根本不願意幫官方造假。

他們一個接着一個拒絕,理由很多,最多的理由是“病了”。

既然才子不接招,流氓則被派上用場。

萬般無奈的衙役,于是大肆招攬民間無賴,經過簡單的教育訓練後,充當輿論引導員,時時處處宣揚大清軍力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小日本在甲午海戰中,被我天朝軍隊打得潰不成軍,甚至虛構了李中堂親赴日本馬關,接受伊藤博文投降,并簽訂了“馬關條約”。

在這些輿論引導員的引導下,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呈現出另一番景象:清政府完勝!

信不信?不信?有清末畫師創作的畫報為證——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高麗月夜大戰牛陣得勝全圖》

——腦洞大開,竟然用牛陣把日軍擊潰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捉拿倭奸審問正法》

——威風凜凜的大清将士,被俘日軍即将斬首示衆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恢複北韓》

——清軍趕走日軍,恢複了北韓國土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葉軍門水陸并進圖》

——倭匪被打得落花流水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鴨綠江帥水捷報》

——在北韓遭遇失敗的日本,又跑到中國東北,結果在鴨綠江帥水再被痛擊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平壤夜戰》

——日軍被打得丢盔棄甲

清政府的“宣傳畫”:這樣畫甲午戰争,絕對完美地戰勝了日本0001020304

《宋劉二帥克複九連城》

——宋是指宋慶,劉是指劉永福

真到假時假亦真。

在君權神授的封建時期,官方放出的消息即為權威,怎容老百姓不信?

于是,聞名全國的楊柳青年畫,也出版了“倭國投降圖”“李中堂鎮倭圖”“小日本朝拜太後圖”等。對清政府而言,滿滿的正能量。

宣傳的效應是無限的。一時間,全國上下那是彩旗招展、鑼鼓喧天,老百姓齊聲稱頌太後:英明睿智,洪福齊天。

戰敗了,還這麼喜慶?大清國内這麼一鬧,作為戰勝國的日本,一時竟也懵圈了。

他們不禁懷疑:難道自己并不是真的戰勝了?

馬關條約簽訂後,清廷必須給予日本巨額賠償,這筆錢最終攤到了所有大清國民的頭上,于是出現了這樣一種怪現象:

一邊是大清百姓聲嘶力竭地歌頌大清崛起,一邊是不斷地勒緊褲腰帶。

此時,有的群衆也開始疑惑,我們不是戰勝了嗎,為啥日子越來越艱難,為啥還要給戰敗國賠款?

輿論引導員的解釋,卻令人不容置疑。

他們這樣說:

困難嗎,隻是暫時的;前途嗎,還是永遠光明的。

我們給日本的錢财不,是扶貧款。

這次甲午戰争把小日本給打慘了,他們民不聊生,天朝上國怎麼也不能見死不救,眼看着他們亡國亡種吧。

是以,政府決定拿出一些錢财,幫助他們戰後重建,這樣做不但顯示了大清朝的文明富裕,更突出咱們的人道原則。

大家把褲腰帶再緊幾圈吧,為了大清的面子,再苦我們也得撐着。

老百姓這下明白了,他們情緒高昂的喊過一陣口号後,又提着籃子挖野菜去了。

出現這種事情是很搞笑的,全球都知道大清戰敗了,唯有大清國民沉浸在戰勝後幸福的感覺之中。

當時最具公信力的媒體《紐約時報》撰文稱:這是一個奇怪的民族,非常善于意淫,哪怕對着石柱子也能在幻想中達到高潮。

然而,紙畢竟包不住火,甲午戰争中,日本攻陷旅順并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幸存者逃出來後,又躲過朝廷的層層追捕。

他們到處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終于使真相大白天下,壓抑很久的媒體也趁機跟進,将洶洶民意推向了高潮。

鐵幕拉開後,再也無法拉上了,慈禧見勢不妙,便把謊報軍情,編造戰功的罪名推給兵部和吏部的大臣,同時以颠倒黑白制造謠言的罪名大肆抓捕輿論引導員。

最後宣布,甲午海戰,大清确實戰敗了,以前那些編造大清勝利的謠言,全是輿論引導員在搗鬼。現在他們已經因隐瞞真相而受到懲罰,但戰争賠款還擺在那裡,希望大家再緊緊褲腰帶,幫助朝廷渡過難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