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1月2日,北京師大附中的前身五城學堂成立。作為我國成立最早的公立中學之一——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已經走過120個春秋,迎來120周年華誕。
10月29日,作為校慶系列活動之一,“雙新”國家級示範校建設“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學術論壇在師大附中隆重舉辦。北京師大附中在2020年7月獲批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國家級示範校,辦學水準和育人能力将進一步提升。

由于疫情影響,校慶活動化繁為簡,僅在校内小規模舉行。
一百二十年來,北京師大附中培養了一批傑出人才。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1923-1929年在北京師大附中學習六年,晚年他曾說過,自己人生中有兩個高潮,其中之一就是在附中學習這六年。
中國共産黨創始人和早期上司人之一的趙世炎烈士,1915-1919年在北京師大附中學習,并擔任學生自治會幹事長。1927年在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被殺害,年僅27歲。
林砺儒是師大附中1922-1930年期間的校長,是對北京師大附中學校文化産生深遠影響的教育家。他在任期間倡導和實施全人格教育,上司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創新,培養出一大批優秀人才。
李德倫,1931-1938年就讀于北京師大附中。他博覽群書并醉心藝術,後來走上藝術道路。1953年進入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研究所學生班學習指揮,是新中國交響樂事業的開創者和創始者,被譽為“中國交響樂之父”。
張岱年,1923-1928年在附中學習,是中國哲學界創始者物,先後擔任北京大學哲學教研室主任,中國哲學史學會會長等職。
李健吾,1921-1925年在師大附中學習,創辦文學刊物《國風日報》副刊《爝火》,開始發表小說、劇本。曾擔任校學生會主席。李健吾在文學上有傑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