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進入大學校門時老師曾經說過:“無論學習什麼專業,隻要研究到最後就是哲學。”我們笑着問道:“那麼,寫代碼寫到最後也是哲學?”老師回答:“是的,那就是技術哲學。”現在回想起來,的确如此,我們發現技術中無處存在着哲學。那編寫代碼來說,對于同樣一個功能進行實作,有的同學就會使用了很多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模式,這樣的代碼無論是在自己看來還是拿給其他人看都會是賞心悅目的,而且也非常便于後期的重構。 無論是科學家還是工程師,成長不能隻局限于技術層面,也要學會如何和這個世界,與他人相處,生活中處處有哲學,而技術中也是一樣。本文就為大家整理了it人的哲學書中的技術書,技術書中的哲學書,希望你能喜歡。
<b>《程式設計珠玑》</b>—— jon bentley

《程式設計珠玑》是計算機科學方面的經典名著。書的内容圍繞程式設計人員面對的一系列實際問題展開。作者jonbentley以其獨有的洞察力和創造力,引導讀者了解這些問題并學會解決方法,而這些正是程式員實際程式設計生涯中至關重要的。本書的特色是通過一些精心設計的有趣而又頗具指導意義的程式,對實用程式設計技巧及基本設計原則進行了透徹而睿智的描述,為複雜的程式設計問題提供了清晰而完備的解決思路。本書針對程式設計人員探讨了一系列的實際問題,這些問題是對現實中常見問題的歸納總結。作者雖然沒有給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代碼,但始終非常富有洞察力和創造力地圍繞着這些折磨程式員的實際問題展開讨論,進而引導讀者了解問題并學會解決問題的技能,這些都是程式員實際程式設計生涯中的基本技能。為此,本書給出了一些精心設計的有趣而且頗具指導意義的程式,這些程式能夠為那些複雜的程式設計問題提供清晰而且完備的解決思路,書中還充滿了對實用程式設計技巧及基本設計原則的清晰而睿智的描述。《程式設計珠玑》對各個層次的程式員都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
<b>《java程式設計思想》</b> —— 埃史爾
《java程式設計思想》這本書可以說是學習java的經典之作,java已經成為了程式設計語言的驕子。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大學在教授資料結構、程式設計和算法分析等課程時,選擇以java語言為載體。這說明java語言已經是人們建構軟體系統時主要使用的一種程式設計語言。但是,掌握好java語言并不是一件可以輕松完成的任務,如何真正掌握java語言,進而編寫出健壯的、高效的以及靈活的程式是java程式員們面臨的重大挑戰。
本書共22章,包括操作符、控制執行流程、通路權限控制、複用類、多态、接口、通過異常處理錯誤、字元串、泛型、數組、容器深入研究、iava’uo系統、枚舉類型、并發以及圖形化使用者界面等内容。這些豐富的内容,包含了java語言基礎文法以及進階特性,适合各個層次的java程式員閱讀,同時也是高等院校講授面向對象程式設計語言以及java語言的絕佳教材和參考書。從《java程式設計思想》一書獲得的各項大獎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讀者評論中,不難看出這是一本經典之作。本書的作者擁有多年教學經驗,對c、c++以及java語言都有獨到、深入的見解,以通俗易懂及小而直接的示例解釋了一個個晦澀抽象的概念。
<b>《代碼整潔之道》</b> —— robert c. martin
robert c. martin,是軟體工程領域的大師級人物。軟體品質,不但依賴于架構及項目管理,而且與代碼品質緊密相關。這一點,無論是靈活開發流派還是傳統開發流派,都不得不承認。《代碼整潔之道》提出一種觀念:代碼品質與其整潔度成正比。幹淨的代碼,既在品質上較為可靠,也為後期維護、更新奠定了良好基礎。作為程式設計領域的佼佼者,這些實踐在《代碼整潔之道》中展現為一條條規則,并輔以來自現實項目的正、反兩面的範例。隻要遵循這些規則,就能編寫出幹淨的代碼,進而有效提升代碼品質。閱讀《代碼整潔之道》需要你做些什麼呢?你将閱讀代碼——大量代碼。《代碼整潔之道》促使你思考代碼中何謂正确,何謂錯誤。更重要的是,《代碼整潔之道》将促使你重新評估自己的專業價值觀,以及對自己技藝的承諾。從《代碼整潔之道》中可以學到:好代碼和糟糕的代碼之間的差別:如何編寫好代碼,如何将糟糕的代碼轉化為好代碼:如何建立好名稱、好函數、好對象和好類;如何格式化代碼以實作其可讀性的最大化:如何在不妨礙代碼邏輯的前提下充分實作錯誤處理;如何進行單元測試和測試驅動開發。
<b>《程式員修煉之道:從小工到專家》 </b>—— andrew hunt, david thomas
《程式員修煉之道》(the pragmatic programmer)由一系列獨立的部分組成,涵蓋的主題從個人責任、職業發展,到用于使代碼保持靈活并且易于改編和複用的各種架構技術,利用許多富有娛樂性的奇聞轶事、具有思想性的例子及有趣的類比,全面闡釋了軟體開發的許多不同方面的最佳實踐和重大陷阱。 本書是the pragmatic programmer一書的評注版,力邀國内資深專家執筆,在英文原著的基礎上增加了中文點評和注釋,旨在融合二者之長,既保留經典的原創文字與味道,又以先行者的學研心得與實踐感悟,對讀者的閱讀和學習加以點撥,指明捷徑。
<b>《人月神話》</b> —— frederick p.brooks
《人月神話》内容源于作者brooks在ibm公司任system計算機系列以及其龐大的軟體系統os項目經理時的實踐經驗。《人月神話》探索了達成一緻性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并探讨了軟體工程管理的其他方面。在《人月神話》中,既有很多發人深省的觀點,又有大量軟體工程的實踐,為每個複雜項目的管理者給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大型程式設計項目深受由于人力劃分産生的管理問題的困擾,保持産品本身的概念完整性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需求。《人月神話》探索了達成一緻性的困難和解決的方法,并探讨了軟體工程管理的其他方面。在軟體領域,很少能有像《人月神話》一樣具有深遠影響力和暢銷不衰的著作。brooks博士為人們管理複雜項目提供了具有洞察力的見解,既有很多發人深省的觀點,又有大量軟體工程的實踐。該書英文原版一經面世,即引起業内人士的強烈反響,後又譯為德、法、日、俄、中、韓等多種文字,全球銷售數百萬冊。确立了其在行業内的經典地位。《人月神話》适合任何軟體開發行業的從業人員閱讀,對軟體開發人員、軟體項目經理、系統分析師更是必讀之作。
<b>《重構 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b> —— martin fowler
《重構 改善既有代碼的設計》清晰揭示了重構的過程,解釋了重構的原理和實踐方式,并給出了何時以及何地應該開始挖掘代碼以求改善。書中給出了70 多個可行的重構,每個重構都介紹了一種經過驗證的代碼變換手法的動機和技術。本書提出的重構準則将幫助你一次一小步地修改你的代碼,進而減少了開發過程中的風險。martin fowler和本書另幾位作者清楚揭示了重構過程,他們為面向對象軟體開發所做的貢獻,難以衡量。本書解釋重構的原理和最佳實踐方式,并指出何時何地你應該開始挖掘你的代碼以求改善。本書的核心是一份完整的重構名錄,其中每一項都介紹一種經過實證的代碼變換手法的動機和技術。某些項目如extract method和move field看起來可能很淺顯,但不要掉以輕心,因為了解這類技術正是有條不紊地進行重構的關鍵。本書所提的這些重構準則将幫助你一次一小步地修改你的代碼,這就減少了過程中的風險。很快你就會把這些重構準則和其名稱加入自己的開發詞典中,并且朗朗上口。
<b>《設計模式 可複用面向對象軟體的基礎》 </b>—— erich gamma, richard helm, ralph johnson, john vlissides
《設計模式:可複用面向對象軟體的基礎》的作者就是傳說中的gof,這本書可以說是“設計模式”的經典之作以及開山之作,這本書創作的時候,uml這樣的模組化語言還沒有完全統一,面向對象程式設計也才興起不久,gof就寫出了這本書,可以說非常難得。《設計模式:可複用面向對象軟體的基礎》是引導讀者走出軟體設計迷宮的指路明燈,凝聚了軟體開發界幾十年設計經驗的結晶。四位頂尖的面向對象領域專家精心選取了最具價值的設計實踐,加以分類整理和命名,并用簡潔而易于重用的形式表達出來。本書已經成為面向對象技術人員的聖經和詞典,書中定義的23個模式逐漸成為開發界技術交流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語彙。直到今天,這二十三中設計模式都是需要技術人員不斷研究學習以及借鑒的寶典。
<b>《人件》</b> —— tom demarco,timothy lister
在軟體管理領域,很少有著作能夠與《人件》媲美。作為經久不衰的暢銷書,書中深刻地洞察到軟體開發的問題不在于技術,而在于人。人的因素并不容易解決,一旦解決了,你将更有可能獲得成功。《人件》是軟體管理領域的傳奇經典,被譽為“對美國軟體業影響大的一本書”。全書從管理人力資源、建立健康的辦公環境、雇用并留用正确的人、高效團隊形成、改造企業文化和快樂工作等多個角度闡釋了如何思考和管理軟體開發的大問題——人(而不是技術),以得到高效的項目和團隊。作者在第3版中添加了6章内容,并對先前的内容做了調整,使其更能應對當今軟體的開發環境和挑戰。例如,第3版讨論了一些上司力上的病理症狀,這些是先前版本中沒有作為病理來歸納的;書中還講述了會議文化的演進,以及如何管理新舊成員水火不容的混合團隊,讨論了為何一些日常使用的工具會成為團隊前進的阻力而非動力。任何需要管理軟體項目或軟體組織的人員都能從書中尋找到有價值的建議。
<b>《你的燈亮着嗎?: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b> —— donald c. gause,gerald m. weinberg
作者傑拉爾德·溫伯格是軟體領域最著名的專家之一,美國計算機名人堂代表人物,他是weinberg & weinberg顧問公司的負責人。溫伯格精力旺盛、思想活躍,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他總共撰寫了30多本書籍和數以百計的論文。在西方國家乃至全球,溫伯格擁有大量忠實的讀者群,這些“追星族”閱讀了溫伯格的每本重要著作,他們甚至建設有專門的組織和網站,讨論和交流大師的重要思想。可以說,溫伯格近年來的每本新書都是在萬衆矚目中推出的。
《你的燈亮着嗎?: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以别具一格的視角和幽默風趣的語言讨論了解決問題時有可能遇到的多種困難,并就如何訓練思維能力指點迷津。《你的燈亮着嗎?: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分六個主題,每個主題都由若幹生動有趣和發人深省的小故事組成,巧妙地引導讀者先确認真正的問題,然後明确問題該由誰解決,再确定問題的根源,最後決定到底想不想解決這個問題。《你的燈亮着嗎?:發現問題的真正所在》适合所有業界人士以及想要探索問題解決之道的虛心讀者細細品味。
<b>《禅與機車維修藝術》 </b>—— robert m.pirsig
《禅與機車維修藝術》主要講述了在一個炎熱的夏天,父子兩人和約翰夫婦騎機車從明尼蘇達到加州,跨越美國大陸,旅行的過程與一個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學技術與西方經典,尋求自我的解脫,以及探尋生命的意義的過程互相穿插。一路上父親以一場哲學肖陶擴的形式,将見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營的經曆,夜晚旅店的談話,機車修護技術等等日常生活與西方從蘇格拉底以來的理性哲 學的深入淺出的闡述與評論相結合,進行了對形而上學傳統的主客體二進制論的反思,以及對科學與藝術,知識與價值,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精神與物質,機械論與神秘主義,西方與東方等西方二分法劃分下的事物間的關系的思考。并潛入自己的過去,探尋在現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靈與人類文明 的探索。相信作為it人的你,也會對于這本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