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曾兩度主政廣東,又被黃埔軍校兩次東征的陳炯明,實力究竟如何?

說起陳炯明,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都是負面形象,什麼“革命叛将”、“反動軍閥”、“野心家”等等都是他被冠以的稱号。在大多數的曆史教材中,他也是作為孫文先生的反襯而出現的。

之是以會有這樣的結果,主要在于陳炯明是廣州國民政府成立之初所面臨的最大威脅,孫文先生的總統府還被他的部下炮轟過,并且黃埔軍校的兩次東征也是為了讨伐他。這樣一來,不管是孫文先生還是後來的蔣介石對他都不會持什麼贊揚之詞。

但這就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陳炯明并非靠祖輩蔭庇,他能雄踞廣東完全是自己打拼出來的。如果他是一無是處的人,憑什麼能做到這一步呢?

其實說起來,陳炯明也算是個人物,與孫文先生早年還有共事的歲月,隻可惜最後兩人理念不合,最終刀兵相見。

曾兩度主政廣東,又被黃埔軍校兩次東征的陳炯明,實力究竟如何?

陳炯明1878年出生于廣東海豐,他的父親陳翰香是當地知名富商,因為有這樣優越的家境,陳炯明小時候非常調皮,整日帶着一夥人玩鬧打架,對讀書不感興趣。

直到最敬愛的祖父去世後,陳炯明想起祖父令他好好讀書的教誨,這才痛改前非認真學習。

世事有時候就是這麼難料,他不想學習的時候什麼條件都好,當他想學習了卻多了許多阻礙。父親的生意在此時遇到挫折,陳家開始沒落,陳炯明隻好将振興家族的希望放在了科舉之上。

1899年,陳炯明考中秀才,不過之後在廣州的求學過程中,他接觸了很多西方思想,漸漸地他發現大清都已搖搖欲墜,再考取功名也沒什麼用,是以他決定走另一條路。

1906年,也就是清廷廢除科舉的第二年,陳炯明考入了廣東法政學校,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後他成為了廣東省谘議局議員。

這時的他在政壇表現得極其活躍,在兩年的時間内提出了15件議案,這個數字是全廣東谘議局議案的十分之一。

他提出的議案都很實際很有建設性,像《革除衙署積弊案》、《廢除就地正法案》、《籌築惠湖鐵路案》等等都很利于民生。但不管他怎麼提,其他上級、同僚都隻是草草應付幾句,根本無法改變社會現狀。

是以陳炯明看明白了那個時局下,行政人員的無力,心中萌生了要走上武裝革命的道路。

曾兩度主政廣東,又被黃埔軍校兩次東征的陳炯明,實力究竟如何?

1909年陳炯明加入同盟會,此後開始秘密聯絡新軍準備下一步的行動。

1911年10月10月,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迅速光複了湖北,這個成功的首例鼓舞了全國各地的革命者,陳炯明與鄧仲元等人也決定在惠州淡水響應。

11月11日,陳炯明和鄧仲元帶領農民、手工業者百餘人順利攻占淡水,有了這個勝利鋪墊,當地衆多百姓選擇了投入其部,很快陳炯明的麾下就聚集了8000餘人。他将這些人編成7個大隊,然後又發兵拿下了惠州。

在接連的“滾雪球”後,陳炯明麾下的民軍人數達到了1萬多人,為了部隊能有戰鬥力,陳炯明将部隊整編為7個旅,他自任總司令,鄧铿為參謀長,開始往正規軍的方向走。

惠州有個古稱叫循州,是以陳炯明的部隊也被人稱為循軍,這是他後來壯大的根基所在。

陳炯明在惠州取得成功的同時,其他革命黨人也光複了廣東的其他城市,時任同盟會南方支部長的胡漢民就被推舉為廣東都督。

曾兩度主政廣東,又被黃埔軍校兩次東征的陳炯明,實力究竟如何?

可惜的是,胡漢民這個廣東都督當得非常憋屈,他隻是空有名望并不善于軍事,手裡沒兵根本指揮不動其他地方實力派。

為了讓自己不變成空架子,胡漢民迫切需要一個擁有軍事力量的革命黨人來配合。想來想去,他就找到了陳炯明。

于是,在胡漢民的力薦下,陳炯明擔任了廣東副都督,11月28日陳炯明就帶着七千循軍抵達廣州坐鎮。

這短短的一個多月,對于陳炯明來說簡直是驚喜連連,他從麾下隻有百餘人的小股起義軍頭目一躍成為了廣東的二把手,可謂春風得意。

這還沒完,陳炯明進入廣州還沒一個月,胡漢民就去往南京協助孫文先生組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了,于是陳炯明這個副都督就成了代都督,實際上掌握了廣東最高軍政大權。

第一次主政廣東期間,陳炯明還是推行了不少有效的政策,他大力清剿土匪、發展工商業及教育事業,禁止賭博吸食鴉片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讓廣東的經濟、治安有所好轉。

同時他還做了一件毀譽參半的事——裁軍,裁的都是不隸屬于他的民軍。

他當上都督之初,廣州的民軍隊伍高達51支、人數相近15萬人,為了確定自己的絕對統治,陳炯明将他無法控制的民軍通通解散。

這樣的确讓廣東政府财政緊張的情況緩解了不少,但他的手段過于粗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而且這種排除異己的裁軍嚴重損害了革命軍的形象。

曾兩度主政廣東,又被黃埔軍校兩次東征的陳炯明,實力究竟如何?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陳炯明與孫中山之間的分歧越來越大,孫中山希望的是通過武裝鬥争來統一全國,等于是将舊社會推倒重鑄。

而陳炯明則期望通過和平的方式實行民主聯邦制,先将廣東打造成模範,吸引其他省效仿,最終全國都使用新的模式統一,但各省仍保持高度自治。

兩人的革命路線不同,是以漸漸就産生了一些沖突。

1913年孫文先生上司了二次革命,陳炯明雖然有些不認同,但還是參與其中,帶領廣東省宣布脫離北洋獨立。孫文先生見他響應,便任命他為援贛副司令北伐。

陳炯明在十天之内就組織起兩個師一個旅共計1.4萬人北伐,然而當時北洋軍還較為強悍,是以陳炯明部很快落敗。加上他麾下一個師長被收買叛變,陳炯明隻好逃往香港。

不知是不是怨恨孫文二次革命使他丢了根基,陳炯明到香港後組建了中華水利促成社,與孫文的中華革命黨分庭抗禮。

陳炯明知道想要在亂世立足,光靠一個政黨是不夠的,是以他沒過多久就傳回了惠州淡水。在袁世凱稱帝後,他找到了時機又一次起兵讨袁。

他本身在惠州就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加上袁世凱倒行逆施不得人心,是以在很短的時間内又有一萬多人跟随了陳炯明。

在占據惠州一帶後,陳炯明将麾下部隊整編成10路、18個支隊并改稱粵軍,他自任總司令。

曾兩度主政廣東,又被黃埔軍校兩次東征的陳炯明,實力究竟如何?

雖然陳炯明麾下的人數變化不大,但此時廣東已經被桂系陸榮廷占據了。桂軍人數超過十萬,遠不是陳炯明的粵軍能比的。

是以陳炯明很聰明地選擇了自解兵權、保留軍權,将麾下粵軍改編成省警衛軍20個營,以合法的外衣保留下來,自己則卸除了司令職務北上赴京,在暗中操縱這支部隊。

1917年,中國又一次出現了複辟鬧劇,張勳的辮子軍入京擁立溥儀,于是孫文先生再度護法,在廣州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陳炯明也被任命為中華民國軍政府第一軍總司令。

眼下有了名義,陳炯明就把那20個營又掌握在手裡,由于桂軍勢大,陳炯明就帶着一萬多人揮師入閩,與福建軍閥幾番大戰後占據了閩南26個縣,建立了以漳州為中心的閩南護法區。

不得不說陳炯明的治理能力還是不錯的,在主政漳州的兩年中,他對當地進行了大力的建設,使漳州新政聞名全國。可惜漳州土地貧瘠,即便他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将這裡建設成上海,人少稅收不上來,連維護軍隊都成了艱難的事。

這樣的情況下,陳炯明麾下的粵軍都想傳回廣東。1919年6月,滇系軍閥與桂系軍閥在廣東北部展開混戰,這本是大好的時機,孫中山也命陳炯明趕緊回師廣東,然而陳炯明卻瞻前顧後沒有行動。

直到1920年陸榮廷在北洋直系的支援下,想要徹底消滅陳炯明部,陳炯明這才決定拼上一拼。

8月12日,陳炯明從漳州起兵分三路打回廣東,部下知道此行是回家,是以各個精神百倍士氣高昂。此時的桂軍雖然人多,但内部早已腐敗得千瘡百孔,是以被打得節節敗退。

10月28日,粵軍攻下了廣州,陸榮廷眼看事不可為便退回了廣西,結束了其五年的統治。

曾兩度主政廣東,又被黃埔軍校兩次東征的陳炯明,實力究竟如何?

這個結果讓陳炯明和孫文先生都非常興奮,然而很快兩人又爆發了争執。孫文先生以國民黨總理的名義任命陳炯明為廣東省長兼粵軍總司令,并希望後者能繼續進攻,直至全國統一。

但陳炯明對此并不感興趣,這也很正常,如果不是刀架在了脖子上,或許他都還不會回廣東,相對于全國而言,他更在意自己治下那一畝三分地,是以在1922年孫文先生組織的北伐中,陳炯明沒有出動一兵一卒,同時還在暗中阻擾。

這年6月16日,陳炯明麾下大将葉舉率部炮轟孫文先生的總統府,導緻此次北伐失敗,雙方也徹底撕破臉皮。

該事變後,陳炯明在廣州另外籌建了政府,隻不過他的統治也沒能維持多久。因為他麾下當時隻有三萬多人,而廣東其他勢力合起來兵力超過了六萬人,在道義上他也站不住腳。

年底孫文先生聯絡了許崇智、李福林、黃大偉等人組成了一支東路讨賊軍向陳炯明發起進攻,很快楊希闵、沈鴻英、劉震寰等實力派也響應孫文。

上一次陳炯明打得陸榮廷節節敗退,這次敗退的對象換成了陳炯明自己。他麾下兩個師長梁鴻楷、陳章甫在這樣的情況下也選擇了擁護孫文。眼看就要衆叛親離,陳炯明通電下野,率領兩萬殘部退往惠州。

陳炯明本來還期望能像以往一樣,找到機會就再主政廣東,然而孫文已經看明白他的威脅性,是以在平定商團叛亂後,決定先徹底清除陳炯明的勢力後再進行北伐。

以黃埔師生為中堅力量的東征軍先後兩次進攻陳炯明,成功将後者打垮。

陳炯明無奈之下隻好逃到了香港定居,他還拉攏了一些人組織中國緻公黨,提出建國、建亞、建世的“三建主義”來對抗孫文的三民主義。然而沒什麼用,這個黨派存在感極低。

1933年陳炯明病逝于香港,終年55歲。

曾兩度主政廣東,又被黃埔軍校兩次東征的陳炯明,實力究竟如何?

不過客觀來說,陳炯明人品還是可以的,他與孫文純屬政見不合,1925年孫文病逝他還送了挽聯,上書“惟英雄能活人殺人,功罪是非,自有千秋青史在;與故交曾一戰再戰,公仇私誼,全憑一寸赤心知。”

他曾經兩度主政廣東,但他并不像舊軍閥那樣殘暴,為官特别清廉。私德方面連對手都找不到可以抨擊的點。他死後家中無餘财,連一副棺木都買不起,還是借用了母親的棺材下葬的。

叱咤一方的大佬,落得這麼個結局,也是令人唏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