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際網路時代農業企業轉型與變革【大資料100分】

“中關村大資料産業聯盟”推出“大資料100分”論壇,每晚9點開始,于“中關村大資料産業聯盟”微信群進行時長100分鐘的交流、探讨。

主講人:吳立

主持人:中關村大資料産業聯盟 秘書長 趙國棟

承辦:中關村大資料産業聯盟

吳立,銀河證券農業首席分析師,網際網路金融千人會三農專委會秘書長。2012年首次參選同時入圍新财富、水晶球、金牛獎最佳分析師。2013年繼續入圍新财富最佳分析師。

2007年畢業于中央财經大學,碩士學位,2007年-2010年于中糧集團從事國内外農産品期貨操盤、研發工作。2010年至今從事農林牧漁行業、公司研究。

以下為分享實景全文:

今天我彙報的主要話題 是 《網際網路時代農業企業轉型與變革》。

本周我也邀請了另外4位農業相關的創業家、咨詢專家、聯通研究院的專家共同與大家探讨大資料 在農業中的應用。

本周是農業專題周,預報下本周【大資料100分】的精彩内容

20140331周一:《 網際網路時代農業企業轉型與變革》 銀河農業首席 吳立

20140401周二:《農業企業咨詢與大資料的思考》和君咨詢  進階咨詢師 胡浪球

20140402周三:《我國農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機會》和君咨詢   進階合夥人 生态學博士王靜慧

20140403周四:《打造透明農村合作組織創新農村信用體系 》 雲華農彙網 總裁  張志成

20140404周五:《關于農業大資料基礎設施的思考》中國聯通研究院 教授級進階工程師 金耀星

我今天先抛磚,希望群内專家多批評。

今天彙報分4部分:

一、大互聯時代已然到來。

二、我國農業之困局。

三、網際網路改造農業案例分享。

四、投資機會

這一塊我簡單一點,因為大家是這一塊專家了。截至2013年12月,城鎮網際網路普及率達62%,而農村網際網路普及率僅27.5%,相當地08年的城鎮水準。2013年我國網際網路發展地域性差異仍然存在,北京、上海、廣東等省市的網際網路普及率相對較高,超過65%,而江西、雲南、貴州等省份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則相對較低,均不到33%。2013年整體網民規模增速保持放緩态勢(+3.7%),手機網民規模保持穩定增長(+6.5%)。農村網民規模高速增長(+13.5%)農村移動互聯進入新時代。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中國移動正式發放了第四代移動通信業務牌照,标志着中國電信産業正式進入了4g時代。預計未來農村網民規模将高速增加。 (關于農村移動網際網路的基礎設施的建設 這一塊, 聯通 研究院的 金耀星總會在周五講的細一些。)

原因:

1、政策支援。2013年是中國寬帶建設實作跨越性發展的一年,國務院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提出寬帶網絡成為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推動我國寬帶基礎設施快速健康發展,加大光纖到戶、農村寬帶進入鄉村。(意義:虛拟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融合)

2、一是3g的普及、無線網絡的發展和智能手機的價格持續走低,為手機上網奠定使用基礎。二是手機應用服務的多樣性和深入性,增強手機網民的上網黏性

結論是,目前處大互聯時代的初期,真正的3.0時代一定是基于物聯網、大資料和雲計算的智能生活時代,實作“每個個體、時刻聯網、各取所需、實時互動”的狀态,也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網際網路思維指引下的新商業文明時代。

從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僅僅是虛拟世界,已和産業鍊上下遊結合非常緊密,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各産業鍊的關鍵一環,很難将網際網路獨立于社會産業經濟之外,網際網路已經深入滲透和改造傳統行業,整個社會經濟已經很難再離開網際網路。

時代在變革:從消費網際網路到産業網際網路時代。(這一塊 是趙國棟總的地盤了,我不細講)。複星集團ceo梁信軍稱,今天看一個産業有沒有潛力,就看它離網際網路有多遠。傳統産業與網際網路融合将是大趨勢。顯然 農業離網際網路、大資料比較遠。但正因為遠,是以潛力比較大,也是藍海。

第二部分是我國農業之困局

農業主要解決兩個問題:糧食安全+食品安全

糧食安全1-對外依存度。

2012年我國農産品對外依存度情況:大豆是85%,食用油是40%,棉花 是20%,白糖是15%,玉米是3%,大米是1.5%,小麥是4%。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于12月13日在北京結束,會議中提出了2014年經濟工作主要六大任務,并把“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放在了首要位置。農産品需求對外依存度逐年加大 但供給卻出現問題( 耕地、水、空氣) 。

糧食安全2-資料真實有效性。

1、中國真的是糧食産量十一連增嗎?

2、中國到底每年有多少頭豬出欄?多少隻雞?

3、 統計方式的有效性

我在中糧做過3年國際農産品期貨操盤手。深切感受到中美資料采集有效性的差距。

中美農業資料查詢對比:

全球農産品期貨市場主要關注美國農業部vs中國農業資料對市場影響力非常有限。

啟示:資料真實有效性對于國家而言,有助于提高預測國家糧食安全程度;對于企業而言,則可以改善經營效率甚至創新商業模式,如國際四大糧商abcd,利用全球業務布局掌握的資訊流,發展風險管理能力。

糧食安全3-誰來種地

農民老齡化現象嚴重(普遍在50歲以上)年輕人進城打工。

未來誰來種地?

怎樣才能讓農村中的年輕人回家?

如何培養未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這都是擺在我國農業面臨 現實而又緊迫的問題。

另外一個大家非常關注的就是食品安全了。

從土地到餐桌,食品安全問題觸目驚心。從種植到銷售的每個環節 都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這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下面我會講到關于土地流轉。

大背景:14年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元年!

一、土地變革:三權分離(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

十八屆三中全全: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允許農民以承包經營權入股發展農業産業化經營。鼓勵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小農經營向适度規模經營過渡)

案例1:土地經營權流轉第一例

2014年2月,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日前完成了首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

貸款主體:溫江紅花紫薇花木專業合作社,實際控制人:苗木商郭朝建。

金額:62萬元。

抵押:流轉合同、營業執照以及122畝的《農村土地經營權證》,平均每畝5000元。

評估主體:由四川标準房地産估價有限責任公司牽頭,會同溫江區相關部門、銀行機構、擔保公司和農戶代表等,共同評估這些土地的經營權價值為88.11萬元。

借款主體:成都銀行

意義:1、 “三權分離”改革的一項重大實踐

2、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的有益嘗試。

二、經營主體變革:-培育新農人

政策支援: 十八屆三中全全: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引導規範運作,着力加強能力建設。鼓勵地方政府和民間出資設立融資性擔保公司,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貸款擔保服務。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的教育教育訓練力度。

金融支援:2月21日,人民銀行出台了《關于做好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切實加大對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援力度,盤活存量資金,支援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主體: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

近幾年農村合作社數量情況:

到2013年12月底,全國依法登記注冊的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農民合作社達98.24萬家,同比增長42.6%;實際入社農戶7412萬戶,約占農戶總數的28.5%,同比增長39.8%。各級示範社超過10萬家,聯合社達到6000多家。農業、林業、水利、供銷等領域合作社競相發展,激發了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是以未來 在中國農村經營的中堅力量應該 是合作社、家庭農場。這是國家鼓勵的方向。未來國家不太希望進行土地的大規模流轉,建議是适度集中。另外國家也不希望工商企業大舉圈地,而是适當參與。這是國家的政策導向。但在現實流轉過程中會出現 有的地區過快集中,前段時間農業部也專門發文說此事。

是以,商業模式探索主要從解決安全主題思考:糧食安全+食品安全。

如何擷取可靠資料1、中國糧食産量?每年生豬、家禽出欄量?

如何提高農業生産效率2、供不應求?

如何實作産銷有效銜接3、農産品滞銷怎麼辦?

如何保證食品安全4、什麼樣的食品可以讓放心?

2013年,一批具有網際網路思維的農業企業家、創業家開始擁抱網際網路,嘗試利用網際網路探索各種商業模式。

三、網際網路如何改造農業。

種植、養殖服務商也在大農業範圍内。

案例1:管道變革型—生鮮電商(使用者思維)

基于使用者端:網際網路對傳統農業産業鍊條的改造,主要商業模式為:生鮮電商。 賣點:食品安全、新鮮。

分二個階段:2008年-2012年,2008年專注做有機食品的和樂康及沱沱工社成立,09年湧現了一大批生鮮電商,商業模式主要是原封不動的copy了普通電商的模式。代表企業:沱沱工社(08年)、易果網(05年)、電果網(08年)、菜管家(09年)

2013年至今,主要特征:1、生鮮電商們探索社會化媒體及移動互聯商業模式。2、自建冷鍊物流3、獲pe投資。4、出現新模式--電商基地直采模式,1)吉林省通榆縣政府與1号店 “原産地直銷戰略合作”(1萬畝)。2)京東在新疆阿克蘇建立直供基地(蜜瓜、紅棗、葡萄)。代表企業:本來生活網(12年)、順豐優選、1号店生鮮、京東生鮮。

有機構預測2013年,生鮮b2c的市場規模達57億,近幾年複合增速40%以上。

目前主要問題:1、生鮮電商企業面臨低客單價。(200元/人)2、客戶體驗無法保證 3、建設冷鍊物流成本高。

管道變革型農産品電商交易平台型(平台思維)

農産品流通龍頭--農産品(000061):打造農産品第一電商交易平台.公司戰略是依托線下優勢,打造全管道、全品類、多層次的農産品電子商務體系。

1)中農網股份-公司電子交易平台營運主體,由阿裡巴巴前ceo 衛哲任董事長、管理層持股5.95%,涵蓋食糖、繭絲、棉花等大宗、标準化農産品b2b 業務。

2)籌備深圳市農産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打通旗下農産品批發市場經營戶線上、線下雙向管道,發展農産品的o2o 業務。

案例2:産業鍊大資料型—大北農(大資料思維)

大北農公司是一家綜合性農業高科技企業。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飼料産品生産、銷售和農作物種子培育、推廣,此外還從事動物保健産品和植物保護産品的生産、銷售,作為飼料産品和種子産品的兩類輔助業務。

今天 我隻談思維方面,涉及經營具體内容方面不談。待合适時機,請薛總來講。作為一家農業企業,大北農的網際網路思維展現在:

1、公司戰略:14年提出移動網際網路與智慧大北農戰略,将網際網路思維應用于公司經營活動中。

例:公司年會:年會以會議微信平台形成全體參會代表資訊互動與會議交流。通過微信、短信和官網平台形成集團上下大互動,讓每位參會代表親身體驗移動互聯的魅力。此外,大會首次設定互動體驗區,通過觸屏電視和各種智能終端,展示集團創業二十年的矚目成果,讓參會代表現場體驗“智慧大北農”為農業産業帶來的全新變革。反映出确實集團資訊化變革的決心和迎接挑戰的實力。

經營層面: 建構“事業财富共同體”,建立經銷商統一的财務、資訊平台。90%飼料銷售通過網上完成交易,收集經銷商信用、經營大資料。開發微信版app 養豬助手:收集養殖戶大資料(豬價、疫情、母豬存欄量等)目前使用者4萬,遍布全國。

向網際網路金融進軍:公司90%飼料銷售通過網際網路完成,收集經銷商信用、經營大資料,并向銀行提供服務,如推薦600位客戶,不良率為0!這意味着什麼?金融的核心是風險管理。阿裡金融:專注小微企業的融資服務商。大北農呢?專注養殖産業鍊的融資服務商?why not?

有興趣的,大家可以在微信中,搜養豬助手。這是大北農開發的。大家可以體驗一下養豬遊戲的樂趣,不要老是 打飛機。

另外大北農線下一萬多家經銷商的管道價值是否也應該需要重新估值,重新發掘其 其他 商業 價值呢,大家想一下農村最後一公裡如何解決。

案例3:專業合作社服務商—雲華農彙網(大資料思維、使用者思維)

雲華農彙網 總裁 張總會在周四給大家交流。雲華農彙網的公司戰略:打造透明農業組織    創新農村信用體系。周四張總來給大家分享吧。我這裡就少講了。

案例4:智慧農業型-農業物聯網試點(社會化思維)

定義:農業物聯網一般應用是将大量的傳感器節點構成監控網絡, 通過各種傳感器采集資訊, 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 并且準确地确定發生問題的位置,這樣農業将逐漸地從以人力為中心、依賴于孤立機械的生産模式轉向以資訊和軟體為中心的生産模式,進而大量使用各種自動化、智能化、遠端控制的生産裝置。

效果:提高農業生産效率+提高産量

國外:在一些發達國家,智慧農業已進入知識的處理、自動控制的開發以及網絡技術的應用,滲透到農業各方面。例荷蘭等設施蔬菜平均年産量能達到每畝5萬公斤,是我國的3-4倍!

國内:我國農業物聯網應用尚處于嘗試性起步階段,各地各自為戰、散兵遊勇式發展,點多面廣,嚴重缺乏頂層設計。可持續發展商業模式較少。

群内的各位專家 大家想一下,農業物聯網商業模式如何設計?

案例5:“農消”對接—創新營銷手段(使用者思維)

千變萬化的市場與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産的聯接問題

農村人:全國各地特色農産品滞銷 vs 城裡人:吃不到放心的特色食品

網際網路:不僅僅改變了城市中工業商品的生産與消費,同時也正悄然改變着中國農村及農産品産銷對接。

農産品附加值低,毛利率相對較低,經不起燒錢。網際網路發展,出現了微網誌、微信、qq及sns等免費資源,尤其是微信和微網誌提供了新的營銷模式,出現了褚橙、柳桃、潘果。進而實作了農戶(場)與消費者直接對接

案例6:“農消”對接—雛鷹農牧試水o2o營銷雛牧香(使用者思維)

戰略性進軍銷售端,期待通過o2o實作彎道超車。公司已經建立“雛牧香”品牌拓展高端生态豬冷鮮肉銷售,目前雛鷹農牧在上海、北京、河南等地已有約200家“雛牧香”專賣店,但盈利情況不佳,公司正試水o2o生态肉營銷,實作對傳統冷鮮肉銷售的超越。

總結:1、管道變革型—農産品電商(使用者思維、平台思維)

生鮮電商類:本來生活網、沱沱工社、電果網。

農産品流通類:農産品(000061)打造農産品b2b交易平台。

2、産業鍊大資料型—大北農(002385)(大資料思維)

基于産業鍊集聚養殖大資料,發育新商業模式。

3、專業合作社服務商—雲華農彙網(大資料思維、使用者思維)

打造透明農業合作社組織,創新農村信用體系

4、智慧農業型-農業物聯網試點(社會化思維)

農業物聯網的有益嘗試

5、“農消”對接—創新營銷手段(小而美、大地商業)(使用者思維、平台思維)

千變萬化的市場與千家萬戶的小農生産的聯接問題、養殖企業與終端聯接問題

一級市場關注:生鮮電商類(本來生活網、電果網、我買網、沱沱工社等) 農業合作社服務商(雲華農彙網)。

今年 預計  投農業生鮮電商的會不少。

二級資本市場:    農業類上市公司開始“觸網”,網際網路農業概念:

大北農(002385)、雛鷹農牧(002477)、農産品(000061)。

以是我們銀河農業團隊去年四季度以來走訪了近100位從事網際網路農業相關的企業家、創業者、政府官員等。并總結了幾種網際網路改造農業的商業模式。今天 的彙報部分到此結束。希望大家多拍磚。

我也感覺到大資料在農業中的應用與商業開發才剛開始。但有的農業龍頭企業的确走在了行業的前列。利用自己的産業鍊地位,對産業鍊資料的掌握,進行商業模式的拓展。

農業物聯網在國内商業模式很少,目前更多地是展示。 但其實這一塊有助于開發可視、透明的食品(動物、蔬菜)生産體系,解決 食品安全的信賴問題。

但推廣難度:1)大棚基礎裝置缺乏。2)農民觀念。3)一家一戶經營模式限制(目前主要是企業用,農戶幾乎沒有)

現在 生鮮電商都是在做客戶終端配送。因為生鮮食品的特點必須是 新鮮、安全。

互動内容:

q1 bright star:我對農業對物聯網的需求比較感興趣,能否再多說幾句?謝謝!

可以。冷鍊 在整體占比很少。目前多家企業如 生鮮電商都在 重金砸向自建冷鍊物流。

bright star:成本的降低,可能還是和規模有關。

吳立:有可能。但 農産品的毛利較低,像水果等物流 損耗還大。一般物流環節要損失20-30%。是以農業物聯網的發展一方面要應用到 毛利率較高或高價農産品上,一方面如何降低 物聯網裝置的成本。

洋蔥頭:銷售價格已經把損耗消化了。

吳立:是消化了。重點發展冷鍊就是要降低損虛,提高物流效率。

洋蔥頭:冷鍊損耗是降了但運輸成本也大大增加了

吳立:運輸成本的降低方式有很多種。另外其實運輸成本并沒有大大增加,冷鍊的成本攤銷不會特别多。

q2張存勇:農業物聯網應用要從高端農作物做起,基礎設施要配備大棚,滴灌、施肥、噴藥設施,這些設施可遙控帶記錄儀,采集傳感要配備溫濕度、土壤要素檢測儀,高清網絡攝像槍,觸發執行裝置,發電機(電源)

吳立:張總是高手啊。一般應該是這樣。但目前國内采用的仍比較少。更多是展示。

張存勇:所有這些自控裝置要可記錄,通過zigbee采集裝置實時采集并可網上釋出,要給成熟農作物配置物聯網标簽,賣場做到可追溯。要讓簽訂合同賣場随時通過網絡看到作物生長情況,澆水施肥噴藥記錄,保留記錄随時呈現給購貨最終批發商。

吳立:我覺得生鮮電商以後可以這麼做。專注食品安全。在一般線下 大賣場中 用這種,應該比較難。

張存勇:我做資料采集監控十幾年了,農業我不懂,我認為現代高檔農業應該是這樣子的,而且在合适的成本下,是目前可實作的。魚塘生豬養殖都是這個思路,關鍵操作維護要簡單,器材要可靠,價格要低廉,前端操作控制要盡量簡單,高大上的功能在上層大資料平台上實作

吳立:我同意 你的觀點。但目前有個悖論。 一是食品安全問題,無人可信。另一方面,真正好的食品無法得到 溢價。劣币驅除良币的生态環境需要改善。而且功能不要太多,簡單、易學、易懂,農戶知識水準有限。把高大上的功能 留給龍頭企業的營運商去做。

張存勇:但是可靠的基礎設施價格還比較高,物聯網資訊化隻是個零頭,集中彙聚傳輸均沿用無線方式,盡量用營運商無線網際網路,種植戶交流量費和功能費,這是聯通金耀星總要搭大架構了。@吳立農作物安全有生長過程的視訊和資料記錄再加上物聯網追溯标簽,最終消費者就放心了

q3汪劍:@吳立我同學的農場,純綠色的蔬菜,因為營銷和配送的問題,一直處于虧損的狀态。群裡的老師們和大牛們有沒有好的解決方案? 如果能夠通過網際網路的手段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帶來網際網路的價值

dowson liu (劉睿民):@汪劍 做大客戶,是關鍵。不論是小區還是機關。網際網路隻是手段,關鍵是客戶。

汪劍:@dowson liu (劉睿民 聯想中國服務總部)無論是大客戶,還是進小區,營銷成本都太高。關鍵是如何樹立品牌價值,并在高端使用者中進行推廣。

張存勇:@汪劍物聯網+網上直播資料呈現+追溯标簽改進營銷,配送我沒思路,要加物聯網的話,裝卸過程呈現,啟運終運時間記錄,車型軌迹記錄呈現等也許過于理想化,增加運輸成本

q4 bright star:配送主要是什麼問題?

汪劍:配送主要是葉子菜保鮮的問題

吳立:@汪劍建議水果、蔬菜打包賣。因為水果相對葉子蔬菜來說,毛利相對高些,損失少些。我認識一個上海經營有機蔬菜的朋友,他是這麼做的。葉菜損耗很嚴重,必須精确配送營銷。因為易腐爛。

q5汪劍:網際網路農業還是要從銷售,物流,配送環節解決問題。

吳立:汪總好。不僅是,未來龍頭服務型企業,利用産業鍊位勢,集聚下遊使用者大資料。發育其他商業機會也是一種模式。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4-02</b>

<b></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