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是打工還是創業的階段,你滿足現在的狀态嗎?我從打工到創業,再到打工,分别體驗過打工和創業的不同感受,今天我們來聊聊打工和創業,到底哪個才是人生最好的選擇吧?
01、束縛與自由
我身邊有個男性朋友,他是堅決不願意打工的,即便一個月掙不到三兩千,甯可虧本也要自己做老闆,理由是,不想看别人臉色。但仔細看他所謂的自己給自己打工,坐中間商,賣空調,空調品質有問題,還是會遭到顧客批評,還是要一遍一遍的返工,重新修理。是以,看不看老闆臉色,真的不是決定要不要打工的因素。不管打工,還是創業,都需要把自己本職工作給做好。打工可能是某個上司天天盯着你的工作,而創業可能是不同的顧客盯着你的工作,僅此而已。
02、認知與收獲
還有個例子,他做的是老闆的助理,開車、接待、布置會議等瑣碎的事,老闆對他很好,但他看着老闆掙那麼多錢,輕輕松松就掙到了,而他辛辛苦苦跟着老闆,卻隻夠養家糊口的,心裡不平衡了,一心想創業。可是,每個人都隻能掙到他認知範圍以内的錢啊,老闆之是以能掙大錢,是因為他的認知水準比較高,他考慮問題一定是從長遠角度去考慮,格局也一定比我們要大得多,是以才能掙到屬于他的那筆錢,而打工之是以工資不會很高,是因為打工隻需要把老闆要求的事情給做好,不需要深入的去思考,如何從長遠角度去發展企業、如何管理好公司等問題。認知不同,格局不同,收獲當然也不同。與其天天想着幹點什麼小生意,倒不如好好學學老闆的創業思路、為人處世,這筆無形的财富,其實比加薪更重要。
03、心流與态度
這個關于心流的問題,就拿我自己做例子吧。我最早是在藥店上班的,說實話,一個月兩三千的底薪确實沒有任何吸引力,工作六個月,對藥還是不太精通,隻知道賣藥很賺錢,然後就稀裡糊塗的自己開店了。開店之後,人的潛能就一下子爆發了,批量進藥的情況下,能快速記住每個藥的名字,進價,功能已經擺放位置,然後在完全不同用藥搭配的情況下,兩個月時間惡補了一通藥學知識,連中醫辨證都學會了。是以人的潛能是可以逼出來的,打工更多的是沒有金錢的刺激,既沒壓力、也沒動力,是以才有了大家說的混混日子。創業也不見得一定賺大錢,但一定是會把自己所有的潛能全部釋放出來的。
04、壓力與希望
你能抵抗多大的壓力,就能赢得多大的榮譽。抗壓能力是無論打工還是創業都必須具備的基本心理素質,但創業對抗壓能力的要求可能更高一點。從一開始家人的反對,不了解,(因為假如他們特别支援,那他們肯定去做了,是以這個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到創業初期可能入不敷出,生意慘淡,開店容易守店難嘛,再到團隊的各種沖突激化等等,各種壓力都會特别的考驗人,一旦氣餒,就會前功盡棄。不像打工,壓力大了,賺不到錢了,就辭職、改行等等,損失不大。是以,創業前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就是創業沒那麼光鮮亮麗的,人前顯貴,人後受罪。
05、充分利用工作外的八小時
針對上班時間固定,工資起伏不大的上班族來說,利用好工作外的八小時非常重要。現實一點的說,就是給自己找一份副業。副業分兩種,一種是短期可以産生收益的,比如餐飲業的兼職、發傳單、送外賣、擺攤等,這個适合沒有任何技術或是在近期手頭有點緊的;第二種是長期投入産生收益的,比如寫作、做剪輯、做短視訊或是做直播,這個需要有一定的資源、一定的能力或是前期投入較多的,但這個發展到一定程度收益還比較可觀。其實,即便不是為了創收,對于上班族來說,也要利用好工作外的八小時,提高專業技能,多學習知識。對打工族來說,工作外的八小時是否利用好,是拉開差距的一個重要因素。
06、魚和熊掌都還不錯
簡單講了一下打工和創業的對比,其實,打工有打工的好處,把自己手頭工作做好,拿着穩定的工資,或是底薪,沒有太大壓力,工作之外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或是再做一份自己能低投資、長期回報的工作,一樣會很有成就感;創業有創業的好處,創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發自己的潛能,放飛自我,展現自我,看看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裡。無論是打工還是創業,隻要是适合自己性格的、适合自己目前經濟狀況的,都是好的選擇。人生短短幾十年,不要太糾結自己的選擇是對是錯。選好的路,就自信的走下去,要相信,你想要的豐收,一定是今天辛勤播種換來的!我是徐豔,新手報道,點個關注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