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大資料毫無貢獻的社會底層,該何去何從

對大資料毫無貢獻的社會底層,該何去何從

      人類日常生活的資料資訊,主宰着越來越多的商業決策。那麼對大資料毫無貢獻的人群,又該何去何從?

      大資料時代,不少人擔心自己的私人生活受到形形色色的監控、追蹤,進而簡化為資料點,經過一番運算,用于見不得人的政府或企業勾當。另一方面,相對脫離數字世界的人群卻可能面臨完全相反的問題,根據《斯坦福法律評論》(stanfordlawreview)最近刊載的一篇文章表明,該群體缺乏關注。

       “大資料對沒有被它吞噬的群體也構成一定風險,這個群體的資訊沒有得到定期的收集、整理或提取。”美國國務院法律顧問喬納斯?勒曼(jonaslerman)寫道。曾幾何時,日益膨脹的大衆數字資料大部分被商家所用,作為提供個性化廣告和優惠券資訊的參考,誰管你需不需要這個資訊?然而今時今日,“大資料”分析漸漸影響着各種重大決策,決定着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機遇。通過背靠資料預測未來,零售商确定了新店地點和商品價格,企業設計出了新産品,政治家制定投票率政策,分析家研究出疾病傳播方式與恐怖分子的動向。甚至是白宮也發起一項價值2億美元的計劃,旨在幫助決策機構從大資料中“擷取、整理并推斷出結論。”

        對勒曼來說,組織這些資料力量是為了給“大資料邊緣”人群創造全新形式的無聲主義,将顯著放大現有的地理、經濟及社會階層的不平等現象,并将影響資料集結果,使其偏向大多數群體。“這可能重組社會架構,将來唯一事關緊要的人群、唯一有資料價值的人群,是會定期為正确的資料流做出貢獻的人群。”

       勒曼列舉兩個假設個體,作為例子:

       01:一位居住在曼哈頓的30歲白領。她使用facebook、谷歌、網飛(netflix)和亞馬遜,擁有借記卡、信用卡、購物卡、公交卡、以及在汽車儀表闆上電子支付通行費的快易通(ezpass)。智能手機裡和車載的gps導航系統引導她走天下。

        02:一名散工,居住在美國最窮城市—紐澤西州卡姆登市,距離曼哈頓2個小時的車程。他的工作酬勞以現金私下結算,沒有手機、有線電視和電腦。他坐公車付現金,家裡沒有車,偶爾在圖書館上網。

        勒曼指出,今天很多大資料工具都經過校準,專門針對“足迹遍布數字世界的”曼哈頓人。“大資料所塑造的世界會考慮曼哈頓人的習慣和偏好,會慢慢演變成屬于她的世界。但目前,大資料忽略了我們卡姆登的兄弟們。”他認為,随着大資料進一步重整政府與市場秩序,卡姆登等地區的居民将被逐出機遇之門,甚至連民主參與也無福消受。

        解決方案還是有的。他提出,方案一是確定決策者在設計新的公衆安全項目時,能夠在大資料途徑之外考慮到未能深入數字世界的群體。最終,聯邦政府甚至可能通過與2008年《反基因歧視法》(由布什總統簽署,禁止人壽保險公司以某人具有對某種疾病的易感基因為由,取消、拒絕對他進行保險或提高保險費用,禁止雇主以遺傳資訊為依據進行雇傭、解聘、升職、加薪,或做出任何與雇傭行為有關的決定)類似的新民權法案。

        他最後強調,“要確定大資料革命是一場公平的革命,其益處能夠得到廣泛、合理的配置設定,我們可能還需要保證少數群體不被遺忘、不被排斥的權利。”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4-01-14</b>

<b></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