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Practice Fusion:醫療資料大生意

Practice Fusion:醫療資料大生意

 “醫療行業支離破碎,保險公司毫無創新,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簡直困難重重。世界上最大的企業也手足無措,連谷歌都無法建立一個令人滿意的醫療資訊系統。醫生舍不得花錢,病人更是懶到對自己的健康問題視而不見。你們這些人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在2011年9月美國山景城地區舉辦的一次活動上,電子病曆公司practice fusion創始人兼ceo萊恩·霍華德(ryan howard)面對一群醫療領域的創業家直言不諱地說。

兩年後,practicefusion在第四輪融資中獲得7千萬美元,估值已達到7億美元——這個美國電子病曆平台成為醫療資訊領域最被投資者看好、成長最快的創業型公司,霍華德也為幾年後的上市做好了打算。如今,practice fusion服務于包括醫生、護士以及行政人員在内的15萬醫療從業者;每個月約有10萬人通過該系統建立醫療文檔、進行醫囑操作、預約實驗室項目以及與供應商溝通;系統内儲存有近6500萬患者的病曆記錄,這意味着每5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的醫療資訊被存儲在practice fusion的雲端。

【從收費到免費:一次特洛伊木馬式的決定】

今年38歲的霍華德在創立practice fusion之前并未真正從事過醫療行業。在一家醫護團體it部門的工作中,霍華德第一次對醫療行業有了理性的認識,他将制造業與之做了對比:“病人去看醫生,醫生将醫療索賠單發給保險支付人,然後理賠報告就會寄回來。這和供應鍊中采購訂單、發票和預先出貨通知類似,整個過程是相通的。”然而他很快發現該團體中隻有10%的患者病曆為電子格式儲存。“在那兒工作的一兩年裡,我一直被這些問題困擾着:其它的醫療記錄哪兒去了?怎麼看到這些病曆?怎麼讓這些病曆同步化?”

建立一個電子病曆平台的想法應運而生。

2005年,霍華德聘請有着能源和金融領域背景的軟體工程師馬修·道格拉斯(mattew douglass)擔任公司首席技術官,搭建了能夠在網頁和移動裝置上操作的practice fusion系統。在霍華德看來,這款能夠将醫生、藥房、實驗室和保險支付方等聯系在一起的電子病曆平台一定會迅速推廣開來。

然而接下來的4年,practicefusion毫無起色,甚至一度處于生死邊緣:霍華德和他的團隊四處向醫生推銷,用光了所有的資金,卻少有醫生買賬,連投資者都不看好。迫不得已,霍華德隻好将300美元的月收費降至50美元,最後決定将practice fusion免費提供給醫療從業者使用。

在美國,電子病曆系統通常價格不菲,幾年的費用在1.5萬到7萬美元之間。一些醫生因售價過高而對電子病曆系統望而卻步,practice fusion的“免費”舉動正好俘獲了渴望控制成本的醫療從業者。

奧巴馬政府的醫療改革拯救了practice fusion。2009年頒布的《經濟與臨床資訊技術法案》規定,在2015年之前于診所中使用電子病曆系統的醫生,将會獲得4.4萬到6.4萬美元的醫療保險獎金。于是,越來越多習慣于紙質病曆的醫生和診所開始接納電子病曆,2009年至2010年,使用practice fusion系統的醫生從幾百人突增至4萬多人,僅2012年一年,practice fusion就為小型診所帶來約1億美金的政府獎勵。

不同于其它電子病曆在訂閱、咨詢、教育訓練和技術支援服務上收費的做法,practice fusion的大多數收入來自廣告——包括大型醫藥公司、軟體開發商在内的許多企業,希望自己的企業和産品資訊出現在practice fusion的使用者界面。

“大多數醫生每天使用電子病曆的時間約在6~8個小時,”practice fusion的市場營銷總監艾米麗·皮特斯(emily peters)分析道。“廣告客戶發現這是一個十分有吸引力的營銷手段,他們能夠抓住那些曾經難以接觸到的閱聽人,甚至可以将某一細分領域的廣告資訊直接傳達到相關的專科醫師那裡。”

【從醫生到藥商:資料裡有金礦】

practice fusion提供的基本服務功能包括:建立醫療圖表、預約和月曆系統、電子藥單、财務管理、實驗室資料整合、教育訓練以及對病人的個人健康記錄,未來還将提供客戶關系管理以及基于曆史資料的治療和藥物推薦。

practice fusion的軟體平台處于雲端,使用者無須在電腦安裝軟體,互動操作較為簡便。患者在不同的診所治療,個人資訊能夠在practice fusion上共享;同一診所的醫務人員、不同診所的醫生之間,可以通過系統内的實時聊天功能溝通患者病情和診療意見。通過開放api(應用程式程式設計接口),practice fusion亦連接配接了數百個實驗室、藥房和圖檔中心。

practice fusion一直在思考新的商業機會。公司設定有專業的資料研究團隊,主要研究“去身份化”(不包含病人具體身份資訊)的醫療資料,他們的工作包括每天發現突發疾病以及實時的健康趨勢。霍華德十厘清楚資料可以為公司帶來的經濟利益,使用practice fusion平台的醫生都必須簽署協定,同意将病人資料的所有權完全轉讓給公司。2013年1月,公司上線了一個名為practice fusion insight的收費産品,意在為醫療供應商、保險公司、醫藥公司和行研機構提供基于大資料的重要臨床趨勢和分析,分析的結果便是從6500萬患者資料中得到的。使用者可以選擇與自己方向相關的疾病領域、行業或病患群體。有了這些分析報告,醫藥公司能夠實時觀測到醫生如何在醫囑中提及自己的産品,也可以了解各種診斷的趨勢、處方行為、病患人口統計等。

“資訊決定了醫療的未來。”霍華德這樣認為,“這樣的資料分析可以幫助醫藥商和醫療參與者們提供更好地産品和服務。”practice fusion也在尋求該産品的其他用途,包括幫助制藥公司在臨床試驗中招募志願者,以及在新藥物進入市場後觀測其效果等。

【瞄準個人終端:将資料用到極緻】

practice fusion并未止步于僅為醫療人員和制藥公司等機構提供服務。2013年2月底,通過收購個人健康預測公司100plus,practice fusion将業務聚焦于消費者/病患終端。

成立于2011年的100plus公司曾在2012年上線了第一個應用,為使用者展示酒精攝入量與壽命之間的關聯;第二個應用程式幫助使用者發現和記錄小的行為習慣對未來健康狀況的影響。公司創始人克裡斯·霍格(chris hogg)和他的想法吸引了許多頗具規模的公司伸出橄榄枝,他最終選擇與practice fusion合作,并帶領團隊中其他4人加入了後者的資料和産品部門。

這是除了practice fusion insight之外,公司對去身份化患者資料所做的嘗試。100plus的服務将會聚焦于醫生對病患的指導,培養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就是個很好的例子。近期,100plus正在開發一項ipad應用,重點分析不同藥品在大量處方中的頻率變化,其結果應會讓許多醫藥公司獲益。除此之外,practice fusion還将推廣一款api,意在收集個人裝置上的資料。未來,個人的健康行為都可能被記錄在電子病曆之内,無論是跑步的路線路程、睡覺習慣以及服用的藥物資訊均會被整合和分析,傳達到醫生那裡。

醫患關系也是practice fusion關注的領域。2013年4月,一個名為patient fusion的免費産品上線。與著名餐館評論網站yelp類似,該産品為消費者/患者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醫生評價以及一小時之内的預約服務。由于共享practice fusion系統的醫生時間表,patient fusion能夠自動定位醫生的空餘時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患者預約看病的難題。注冊patient fusion的醫生必須提供合格從業者證明,而病患在離開診所之後也會收到一封郵件,要求對整個看病經曆進行評價。為了保證準确性,patient fusion的評論機制要求必須由見過醫生的患者完成。該産品提高了醫患關系的透明度,為診所節約了一部分人力成本,亦為醫生搭建了口碑傳播的平台。

随着産品的推廣,越來越多使用practice fusion電子病曆平台的醫生也出現在patient fusion的網頁上。網頁目前共彙集了超過3萬名醫生的資訊,近2百萬條來自病患的評價,并成功完成18萬次門診預約。98%的醫生表示會推薦該産品給自己的同行和患者。霍華德坦言有一小部分醫生被負面評價困擾,但“如果最差的醫生是以不再從醫,我會樂意接受這個結果”。

5月,該網頁增加了一項新的免費功能,為患者提供醫療費用的可視化報告以及可減免的賬單事項,并為他們預測下一次會診的花費。霍華德認為,患者在醫療系統中早就失去了自己的權利,而patient fusion能夠給他們一些必要的資訊。“我們相信患者對于自己的健康應該先知情、後決定。”patient fusion的ios和android系統應用将陸續上線,并會增加基于醫保涵蓋範圍的門診篩選和線上支付預約費等功能。

利用免費模式彙集醫生資料和病患資訊,practice fusion将資料集中在雲端平台,以出售廣告位和資料分析報告實作營收。通過向消費者/病患終端推廣新産品,公司希望能夠在醫院決策者那裡增加自己的影響力。同時,面對制藥公司、行研機構等醫療相關者對海量資料的虎視眈眈,practice fusion有計劃地平行拓展産品線,為三大群體提供基于各自需求的不同服務。伴随着市場佔有率的擴張,其2013年的營收較2012年增長了300%。

霍華德認為,堅實的人脈基礎、對市場的深度了解以及産品的強相關性,是practice fusion能夠做到現在規模的主要原因。對他來說,公司的潛力隻發揮了10%。但與許多電子病曆供應商一樣,practice fusion在未來發展中仍需要明晰以下問題:“各自為政”的衆多電子病曆平台上,病患的資料如何安全地共享和使用?如何轉變那些仍堅持紙質病曆的醫療從業者?收集個人健康資訊的同時怎樣保護隐私?病患的資料是否最終會販賣給醫藥企業?資料分享和出售的“底線”在何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12-15</b>

<b></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