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Google算法十年變遷史

Google算法十年變遷史

 google算法每年的改變都多達500-600次,隻不過很多改動都很小,但是每隔幾個月,google都會做一次比較大的算法更新,這些更新都會直接影響到搜尋的排名結果。作為一個搜尋引擎營銷人員,了解這些算法的改變有助于分析網站排名以及流量的變化狀況,下面我們列出了幾次影響比較大的算法更新,熟悉這些算法的變動将會有助于你的seo工作。

2000年

2000年12月 – google工具條

google釋出了其浏覽器工具條,正是這個工具條上綠色小條(pr值),日後讓無數的站長為之瘋狂,甚至形成了買賣産業鍊。每三個月一次的”google dance”之後,站長們最關注的就是這個綠色的小條有沒有變長。

2003年

2003年2月 – boston

在當年boston召開的搜尋引擎戰略大會(ses)上正式命名的一次算法更新,也是google第一個有名字的算法更新。起初google主要是 按月進行更新,是以最開始的幾次更新都是綜合了一些算法改動以及收錄重新整理(google dance)。随着更新越來越頻繁,月度更新計劃很快消亡。

2003年4月 – cassandra

google針對一些基本的外鍊品質問題釋出的一次更新,比如從同一個域名獲得的大量連結,其價值被降低。另外cassandra針對隐藏文字及連結也進行了針對性的處理。

2003年5月 – dominic

03年5月份google進行了多項更新改動,dominic具體更新了哪些參數并不明确。google的 “縱” “橫” 蜘蛛 “freshbot” 及 “deepcrawler”全網爬行,google計算外鍊的方式似乎進行了很大的變化。

2003年6月 – esmerelda

此次更新是google月度更新計劃中的最後一次,日後google的更新将會更加頻繁。”google dance”也被”everflux”所替代。esmerelda主要是針對搜尋架構的一次集中性的更新。

2003年7月 – fritz

“google dance”随着fritz更新走向終結。以前按照月度進行的索引更新,被如今的每天的索引變化所代替。

2003年9月 – supplemental index

為了在不破壞原有操作界面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内容,google将部分結果納入到“supplemental(補充)”連結。而進入“supplemental”的意義迅速成為seo讨論的熱門話題。一直到2006年matt出來辟謠,結果依然沒有定論…

2003年11月 – florida

這次更新主要是針對一些現在早已過時的黑帽作弊手法,比如關鍵詞堆砌等等 – 這些在當時來說都是非常流行的一些seo方法。很多網站的排名大幅度滑落,狂怒驚喜皆有之。

2004年

2004年1月 – austin

florida針對一些古老的黑帽技術做了一次清理,其中一些遺漏的地方,由austin更新繼續執行。austin針對一些可以的單頁優化行為, 包括隐藏文字,meta标簽的堆砌等等進行處罰。一些人猜測google正在推行其”hilltop”算法,對于内容的相關性更加重視。

2004年4月 – brandy

google此次釋出了大量的更新改動,其中包括索引數量的提升,潛在語義索引(latent semantic indexing (lsi)),對錨文本相關性的重視,以及“連結鄰居(那些連結了你網站的站點)”等等。lsi的應用标志着google在語義及關鍵詞分析的技術上邁向 了一個新的階段。

2004年8月 – google ipo

這個不是算法更新,而是google曆史中的大事件。2004年google上市,發行1960萬股,最初股價為85美元。這段曆史可以說相當艱難,上市并不如預期中那樣順利,不管是股價還是股份,都較原計劃縮小了25%,隻是後來…你懂的。

2005年

2005年1月 – nofollow

為了應付spam以及控制連結品質,google,yahoo,bing三大巨頭共同推出了nofollow标簽。nofollow有助于清除那些 無用的垃圾連結,包括一些垃圾部落格評論等。nofollow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外鍊建設的思路。隻是至今每個人對nofollow标簽的意義都沒有 統一的定論。

2005年2月 – allegra

站長們注意到了排名的波動,但是具體的因素并不明确。一些人認為allegra牽扯到“沙盒效應”,有些人認為google的“潛在語義索引(lsi)”正在發揮作用,還有一些人認為,google正在針對那些“可疑”的連結進行懲罰。

2005年5月 – bourbon

“googleguy”(matt cutts等人)宣稱google正在對搜尋品質進行3.5個方面的更新,沒有人知道這0.5指的是什麼,不過很多人猜測bourbon主要是針對重複性内容以及url标準化進行處理。

2005年6月 – xml sitemaps

google允許使用者在站長工具背景送出xml網站地圖,主要是為了有助于搜尋引擎的收錄是以。google的xml地圖檔案如今已成為網站的标配。

2005年6月 – personalized search

不同于以往的根據你的設定進行的個性化搜尋,此次更新主要采用了你的曆史搜尋資料。即使你沒有登入賬号,沒有進行個性化設定,你的曆史搜尋記錄也會影響到你的搜尋結果。這個也解釋了很多人關于換台機器搜尋結果就不同的疑問。

2005年9月 – gilligan

貌似是“虛驚一場”,站長們發現了排名的變化,但是google則稱近期沒有進行算法更新。matt cutts對此發表了一篇blog,稱google的排名每天都會有變化,但是工具條的pr值及其他一些參數是每三個月才變化一次。

2005年10月 – google local/maps

自2005年3月推出本地商務中心(local business center)并且鼓勵商戶上傳他們的資訊之後,google将地圖整合到lbc中。這次整合對本地seo優化産生了一些影響。

2005年10月 – jagger

這是google釋出的一次比較大的更新行動,主要針對一些低品質的外鍊,包括互惠連結,連結農場,付費連結等等。jagger行動持續了至少3個月,從9月到11月,其中10月份造成的影響最大。

2005年11月 – big daddy

2006年

2006年11月 – supplemental update

google在一些搜尋結果後面會加上supplemental(補充)的連結。當你的網站内容成為别人的“補充内容”時,是好還是壞?這個結果沒有定論,但是matt随後稱進入supplemental,并不是對網站的懲罰,也不是個壞事。繼續沒有定論!

2006年12月 – false alarm(虛驚一場)

網上有一些讨論說,自11月份排名變化之後,12月份又有一次算法更新,不過google聲明并沒有大的改動。

2007年

2007年5月 – universal search

傳統的10條結果界面自此一去不再複返,google在其搜尋結果将會包含更多的内容,其中包括新聞,視訊,圖檔,本地資訊以及其他一些内容。

2007年6月 – buffy

為了對vanessa fox的離開表達敬意,google進行了“buffy”更新。很多人都不清楚這次更新到底改動了些什麼,matt cutts則稱buffy是針對一些小變動的集中更新。

2008年

2008年4月 – dewey

3月底4月初的時候,google的排名狀況發生了一次很大的波動,但是涉及的因素卻不為人知。一些人懷疑google開始推自家的服務(如百度那 樣的壟斷),比如google books等,但是并沒有明顯的迹象。dewey這個名字來源于matt  cutt,他在收集使用者正對此次更新的回報時,要求使用者添加此詞語。

2008年8月 – google suggest

當使用者在搜尋框輸入關鍵詞時,google會以下拉框的形式給出搜尋建議。google suggest後期更新為google instant,功能更加強大。

2009年

2009年2月 – vince

google的這次更新似乎對大品牌情有獨鐘,一些大的品牌都占據了極好的排名。matt cutts聲稱“vince”隻是一次比較小的改動,但是很多人則認為這是一次影響長遠的更新。

2009年2月 – rel-canonical tag(url标準化标簽)

google,yahoo及bing共同宣稱支援新的标簽:canonical。該标簽允許站長們在不影響使用者使用的情況下,想搜尋引擎表達标準化url的資訊。

2009年8月 – 咖啡因 (測試版)

google推出新的搜尋架構預覽版,新的架構可以提高爬行速度,提高索引量,并且能夠實時的進行收錄及排序工作。咖啡因于2010年6月份正式推出。

2009年12月 – real-time search(實時搜尋)

此次實時搜尋的結果包含了twitter消息源(現已取消),google news,最新收錄内容以及其他一些資訊源。并且這些消息源一直在擴充,其中包括很多社會化媒體的資訊。

2010年

2010年4月 – google places

盡管google在2009年9月份就推出了”places”頁面,但當時隻是作為google maps的一部分。此次places重新更新,名稱也改為“本地商戶中心”,與本地搜尋結果的結合更加緊密,同時也添加了一些新的特征,包括本地廣告選項。

2010年5月 – may day

在四月末及5月初,站長們主要到很多長尾關鍵詞的流量大幅度的下降。matt cutts随後确認了“may day”是google針對長尾關鍵詞的一次算法更新,很多低品質内容的網站都受到了打擊,特别是一些電子商務網站。此次更新同樣也是熊貓行動的一個預兆。

2010年6月 – caffeine咖啡因 (正式推出)

經過幾個月的測試,google正式推出咖啡因索引系統。咖啡因的推出不但加快了google的搜尋速度,而且在索引收錄上得到極大的改善,新的内容能夠更快的被收錄,這也為日後的熊貓算法埋下了基礎伏筆。

2010年8月 – brand update

google允許同一域名在搜尋結果中多次展示。簡單的說,在以往的搜尋結果中,同一個網站在搜尋結果中往往隻會顯示一到兩條的内容,但是此次更新允許同一網站内容多次顯示,隻要這些内容ok。

2010年9月 – google instant

針對“google suggest”的一次擴充更新,google instant能夠讓使用者在搜尋框輸入關鍵詞的時候就即時看到對應的結果,而不需要再點選“search”按鈕,最簡化的極緻表現。此次更新主要針對搜尋行為,而對搜尋結果排序無太大影響。

2010年11月 – instant previews(即時預覽)

google在其搜尋結果傳回條目的右側添加了一個放大鏡的圖示,允許使用者在google結果頁面上直接對網站進行預覽。此次功能的更新昭示google對landing pages的品質,設計及易用性的重新關注,同時也引起了seo工作者對這些因素的重視。

2010年12月 – negative reviews(負面評論)

在紐約時報針對decormyeyes利用各個網站及論壇的負面評價(頻繁曝光)來提高其排名的方式之後,google針對此作弊方式針對性的改進其算法标準。

2010年12月 – social signals(社會化因素)

google與bing均确認,他們會引用社會化因素作為新的排名依據,包括facebook及twitter上的資料。matt cutts這對google來說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的開發行動,盡管所有的seo工作者已經對此期盼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2011年

2011年1月 – overstock懲罰

overstock被google懲罰:同樣是熊貓行動的預演。這則新聞在國内也是引起了比較大的波動。随之2月份,同樣著名的品牌jcpenney也遭受了懲罰。這兩次針對大型品牌站點的降級行動,都是為熊貓行動的推出做熱身。

2011年1月 – attribution(原創歸屬) update

針對日益猖獗的spam内容,google針對原創内容以及分發和采集内容做出的算法更新,根據matt cutts的說法,此次更新影響了2%的搜尋結果。此次更新是熊貓行動的先兆。

2011年2月 – 熊貓算法/内容農場

這是今年來google做出的最大的一次算法更新,在全世界範圍内引起了共同的關注。從google官方資料得知,此次更新影響了12%的搜尋結 果。熊貓算法主要針對那些低品質内容,内容農場、廣告内容比過重以及其他一些品質因素。此次更新對一些大型站點都造成了非常顯著的影響。

2011年3月 – +1按鈕

在plus推出之前,google推出了其+1按鈕,類似于facebook的like或者twitter的tweets等。該按鈕不但可以為使用者 在其網站上使用,而且直接整合到搜尋結果中(包括自然結果及adwords廣告),讓使用者可以更加個性化的推薦自己需要的内容,并且影響到其整個社交圈子 (circles)的排名。

2011年4月 – panda 2.0

google針對全球所有英語搜尋結果進行“熊貓化”,而不限于以往的“英語國家”。此次更新也添加了一些新的排名因素,引用了使用者針對搜尋結果的行為作為排名因素,比如針對某些搜尋結果的屏蔽等。

2011年5月 – panda 2.1

最開始被站長們稱為”熊貓3.0″,是google在2.0基礎上進行的又一次更新。此次更新的改動以及造成的影響都比較小,是以站長們讨論得也比較少。

2011年6月 – schema.org

google, yahoo以及microsoft三大搜尋巨頭此次共同推出新的以microdata格式為基礎的通用标記詞彙集。旨在通過這些通用的microdata顯示出更加豐富的搜尋結果。

2011年6月 – panda 2.2

熊貓2.2在smx大會上得到google官方确認。自熊貓推出以後,google一直在針對該算法進行持續不斷的改進更新。根據cutt的說法,此次更新主要針對那些采集複制的内容,并且此次更新是人工開啟。

2011年6月 – google+

在多個社交産品慘遭市場淘汰後,google終于推出了其重磅産品:google  plus,其矛頭直指facebook。google+的特點在于以圈子形式進行内容分享,并且和其他的google産品緊密結合,如gmail等。g+的推出迅速得到使用者的熱捧,短短兩周時間,使用者數量就達到1000萬。

2011年7月 – panda 2.3

站長們開始争論google的熊貓算法是否又進行了更新。search engine  land最終從google處得到證明:“此次更新是我們每年高達500詞算法變動中的一次”。目前尚未明确此次更新中是否添加了新的排名因素,或者隻是 對原有的排名因素及資料的簡單更新。

2011年8月 – panda goes global

panda(熊貓算法)全球化部署,除了中文,日文及韓文網站之外,其他所有語言的搜尋結構都已經panda化。google報告稱此次更新将影響部署國家6-9%的搜尋結果排序。

2011年8月 – 12-pack sitelinks

google的sitelinks擴充到12個。在google生成sitelink一直是seo工作者的夢想,因為這标志着網站被google的 認可程度以及品牌化程度。8月16日,google在其官方部落格宣稱其sitelinks算法以及進行改進,新的sitelinks已經增加到12個,格 式包含:頁面标題,url以及簡介。和正常的搜尋結果類似,這樣更加有助于使用者尋找到該網站的熱門内容。

2013年9月

推出了全新的“蜂鳥”(hummingbird)算法,能夠以更加人性化的方式與使用者互動,并提供更為直接的答案。谷歌還承諾将在移動搜尋應用中提供“更加統一的設計”,并着重為使用者提供答案,而不是搜尋結果。 

<b>原文釋出時間為:2013-11-15</b>

<b></b>

<b>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大資料文摘”,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bigdatadigest”微信公衆号</b>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