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市場開放在即,關于河鲀這5件事你得知道

作者:中國水産頻道

中國水産頻道報道,據海鮮指南綜合整理,4月13日,中國漁業協會與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就“有條件放開養殖河鲀生産經營”在北京召開聽證會,着重對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食藥監管總局等三部委拟聯合發文的《關于有條件放開養殖河鲀生産經營的通知》檔案出台的背景和檔案精神進行介紹及解讀,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意見,并對相關問題進行解答。

市場開放在即,關于河鲀這5件事你得知道
市場開放在即,關于河鲀這5件事你得知道

河鲀(俗稱河豚或河豚魚),主要是指硬骨魚綱,鲀形目,鲀形科的魚類品種,中國沿海常見的有40餘種,常見的有:紅鳍東方鲀、暗紋東方鲀、黃鳍東方鲀、星點東方鲀等,在中國河鲀養殖産區主要養殖兩個品種:(1)北方為紅鳍東方鲀,分布在遼甯、河北、山東、天津等地;(2)南方為暗紋東方鲀,分布在江蘇、廣東、浙江、福建等地。

市場開放在即,關于河鲀這5件事你得知道

紅鳍東方鲀、暗紋東方鲀在中國養殖和食用範圍最廣。其中,紅鳍東方鲀主要是海水養殖,産品大多外銷到日、韓等國,養殖基地多在遼甯大連一帶;長江流域養殖種類則以暗紋東方鲀為主,産品以内銷為主,江蘇為主要養殖基地。

市場開放在即,關于河鲀這5件事你得知道

中國河鲀養殖起源于上個世紀的90年代初,當時興起河鲀養殖主要是為了出口,而且出口的市場集中在日本和南韓,日韓兩國喜食河鲀曆史悠久。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的養殖模式有工廠化、池塘、海上網箱養殖,河鲀養殖技術已經逐漸成熟。

根據中國漁業協會河鲀分會的不完全統計,在黃渤海地區和長江流域直接從事河鲀養殖的業戶就有4000餘家,遼甯、江蘇、山東、廣東、福建是河鲀主産區,而整個河鲀魚産業鍊的從業人員則超過50萬,包括種苗、養成、技術服務、餌料供應、活魚與冰鮮魚運輸、配合飼料加工、漁業設施和出口貿易等。其中,大連是國内養殖河鲀魚的一個主要産區,産業規模約5億元。

日本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河鲀消費國,每年的消費總量在2萬噸左右。中國是對日河鲀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每年出口量5000噸-6000噸,出口季集中在5月——10月份。暗紋東方鲀和紅鳍東方鲀,這兩個品種的河豚是日本政府允許食用的魚種。這類河豚出口至日本,也無需檢測河豚毒素。

市場開放在即,關于河鲀這5件事你得知道

過去二十餘年,養殖的河鲀在國内無法公開上市流通,不少加工商出口時頻繁遭遇兇猛壓價潮,一直被日韓壓制着,沒有談判的話語權。“我們從1993年開始養河鲀,所養殖的河豚80%出口南韓和日本。因為國内不允許上市流通,日韓清楚我們除了出口沒别處賣,是以價格常常由他們壓着。”中國漁業協會河鲀分會常務副會長、大連天正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孟雪松在聽證會上說。近兩年,國内紅鳍東方鲀的消費量每年僅在二三百噸,但養殖河鲀成本高,國内外五六千噸的量難以維持企業運轉。此次國内市場有條件開放,将大大擴充養殖河鲀産業的發展空間。

2010年12月,衛生部釋出第78号令,廢止和宣布失效《改水防治地方性氟中毒暫行辦法》等48件部門規章。其中禁止河鲀流入市場的《水産品衛生管理辦法》被廢止,河鲀被列為新資源食品;

2011年5月,國家質檢總局準許對大連河鲀實施地理标志産品保護;

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釋出一份征求意見函,這份征求拟準許養殖紅鳍東方鲀和養殖暗紋東方鲀為新食品原料的函這被解讀為養殖河鲀市場解禁的前兆;

2016年3月23日,農業部辦公廳釋出《關于開展養殖河鲀魚源基地備案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16年起試點開展養殖河鲀源基地備案工作,養殖河鲀魚源基地備案工作是中國有條件開放養殖河豚市場的基礎性工作。

市場開放在即,關于河鲀這5件事你得知道

第一,按照先行先試、逐漸放開的原則,先行有條件的放開養殖紅鳍東方鲀和暗紋東方鲀兩個品種的生産經營。

第二,養殖河鲀魚源基地必須備案。備案工作按照《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養殖河鲀魚源基地備案工作的通知》(農辦漁【2016】20号)執行。

第三,養殖河鲀經加工企業加工後方可利用。也就是說将來在流通的應該是加工的河鲀。禁止經營河鲀活魚和未加工的河鲀整魚。禁止生産經營所有品種的野生河豚。

此外,不是任何一家企業都可以養殖河鲀、加工河鲀的,必須通過由中國漁業協會和中國水産流通與加工協會組織的專家考核後,并在農業部進行備案公示,才能獲得生産經營許可。養殖河鲀隻有經過加工企業按照一定步驟進行加工處理後,包裝後,明确辨別,和可追溯才能進入國内市場上流通。

河鲀加工企業考核備案的條件更加嚴格:首先,必須自己就有農業部備案的養殖河鲀魚源基地;其次,必須具有河鲀加工生産裝置和技術人員,具備專業分辨河鲀品種的能力,熟練掌握河鲀安全加工技術;最後,還要建立完善的産品品質安全全程可追溯制度和衛生管理制度。

<b>4.養殖河鲀完全無毒安全嗎?為什麼選擇養殖紅鳍東方鲀和暗紋東方鲀?</b>

市場開放在即,關于河鲀這5件事你得知道

根據國際通用的鑒别标準,河豚毒素含量可分為無毒、弱毒、有毒、強毒等四個級别,檢測含量小于2.2mg/kg為無毒級。

從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多部委做了多方工作研究河鲀魚的到底有沒有毒?能不能食用?業内人士關注研究了二十餘年。随着近些年條件技術純熟,檢測資料顯示,養殖的河鲀魚含有毒素遠遠低于風險值。

目前,各地養殖紅鳍東方鲀和養殖暗紋東方鲀的産品,由國家疾控中心、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檢驗中心、地方品質檢驗所等具有資質的權威檢測機構出具的河豚毒素檢測結果顯示,幾乎全部是未檢出或小于0.05mg/kg,至今最高檢測結果為0.21mg/kg,遠小于限量值的十分之一。該結論表明,養殖河鲀的毒性含量明顯降低,達到無毒級,并且經過無毒加工處理,可以安全食用。同時,紅鳍東方鲀和暗紋東方鲀這兩個品種人工養殖時間最長,控毒養殖技術和出口内銷市場最為成熟,産品安全品質有保障,其産業涉及面最廣、産量最大,可以先行先試。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河鲀及其它生物體内含有的一種生物堿,屬于神經性毒素,過量食用可以阻礙神經傳導,進而引起神經麻痹而緻死亡,主要分布在卵、肝、腸等内髒中。絕大部分野生河豚魚都含有河豚毒素,而且含量及分布相差都非常大,這就出現了民間講的“拼死吃河豚”說法,中國每年報告的河豚中毒事件,都是誤食野生河豚魚引發的。

還需要說明的是,河豚毒素也并不是單純就在河豚魚裡邊,在别的生物種裡邊也會有,例如織紋螺、雲斑裸頰蝦虎魚等。

中國對河豚毒素檢測的國家标準有兩個,即《鮮河豚魚中河豚毒素的測定》(gb/t 5009.206-2007)和《水産品中河豚毒素的測定 液相色譜-熒光檢測法》(gb/t 23217-2008),其技術都已經非常成熟,檢測精度也很高,最低檢出限達到0.05mg/kg,可以作為河鲀産品品質安全檢測的依據,同時,國标委和衛計委也正在整合各種檢測方法,以形成更科學、更合理、更規範的河豚毒素檢測相關國家食品安全标準,新标準釋出後,要按照新标準執行檢測。

加工企業應當按照河鲀加工技術要求去除有毒部位和河豚毒素,河鲀可食部位(帶骨皮和肉)經檢驗合格後附檢驗合格證方可出廠。紅鳍東方鲀加工按照《養殖紅鳍東方鲀鮮、凍品加工操作規範》gb/t 27624-2011标準執行,暗紋東方鲀按照《家化暗紋東方鲀 安全加工操作規範》db32/t 543-2013 标準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