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遙遠而寂靜的河流

作者:中影兄弟傳媒

越是質樸的東西,就越經常直接擊中靈魂的深處,是以就越動人。郭子斌相機下這組鏡頭,抛棄了城市的喧嚣,我們的目光投向了那純淨、簡約甯靜的鄉村:那日落即将落下,那長鈴老人的剪影,那路邊寂寞的小樹,那無聲的河流......所有喜歡讓我們想起中年的事情都進入了遙遠的記憶,那種溫暖卻又滲入了孤獨的人生記憶。

北京電影學院的鄭亞玲教授親自為這組照片寫了一篇影評,題目是《人生中每個人的記憶之河》。

編者注

遙遠而寂靜的河流
遙遠而寂靜的河流
遙遠而寂靜的河流
遙遠而寂靜的河流
遙遠而寂靜的河流
遙遠而寂靜的河流
遙遠而寂靜的河流

生命中記憶之河

- 攝影記者:遙遠而寂靜的河流

  随着時代革命和科技的發生,藝術觀念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特别是攝影從"化學時代"演變到"數字時代"的科學概念,過程革命影響着攝影作為記錄功能和記錄功能自身屬性,取而代之的是更抽象的思維概念和私人形象的表達。為了現實這一點,與其他藝術類别相比,攝影在概念上确實發展得太慢了。但是,無論是功能性的還是概念性的;無論是傳統還是現代,藝術始終隻追求和表達兩個詞——"記憶",或個人記憶,或時代記憶,或現實記憶,或内在記憶。

  在當今中國向城鎮化邁進的程序中,大部分照片都與時代發展同步,反映了新城市文化興起的記憶表達,包括主觀的、裝飾性的、廣告性的,即消費主義意識形态的市場化。在主流價值觀日益高漲的浪潮中,偶然,郭子斌的一組照片,《那條遙遠而寂靜的河流》呈現在大衆面前,全景構圖的風景和人物,以質樸的風格展現出自己的魅力,與當下衆多照片形成強烈對比,其獨特的距離感美感無動于衷。

  郭子斌出生于魯西南的一個小村莊,随祖母長大。從農村搬到城市後,他做過保安,美國編輯,記者,電視攝像師,幾部電視劇的藝術家,攝影和各種報紙和雜志的首席攝影師,并四處走動謀生。1986年後,他的照片在各種電影展覽中連續獲獎,并成為中國攝影師協會會員。1995年後進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并于1997年3月21日至4月8日在北京電影學院第一展廳成功舉辦了學生個人攝影展,并被授予"北京電影學院學生電影節第一人稱"證書。在電影學院第七屆藝術節攝影展上,他的作品《童年》獲得了學院專業組二等獎。

  如今,郭子斌經過近二十年的辛勤和積累,擁有了一家規模較小的個人視訊工作室。他的夢想沒有改變,雖然是一顆星星的改變,人們并沒有感到困惑,但子彬仍然經常夢見自己的家鄉,令人難忘,他說:"每次回家,我都會看到那些剝落的谷物和割掉的玉米繭頭在風中顫抖......陽光灑在他們動亂多風的樹葉上,血昏背景中的金色光斑,仿佛在做最後的安慰......"正是他的思鄉之情和思鄉之情,不斷增多的回憶,讓他以生活在中國農村為背景,拍了很多優秀的影視作品。

生活,藝術之母,給了子彬激情和思想,變革的概念和創造的精神。在他的一套"那條遙遠而寂靜的河流"攝影作品中,子彬與祖母;祖母和祖父;祖母、爺爺和舅舅依次排成一排,畫面人物望着慢慢消失的遠處河流,夕陽黃昏和河流默默流淌,畫面在背光下逐漸形成微妙的變化,暗示着畫面内在的時間流逝和靈性。天與地,人與天,人與自然是生命内在的秩序和法則之一......在這組攝影圖檔中,最具審美沖擊力的據說也是人物古樸的造型,類似于人物的輪廓和背部輪廓,或站立,或蹲下,散發出人與自然相輔相成的本質,簡約的局部與質樸的氛圍令人驚歎,質樸的魅力甚至讓人忽略了攝影技巧的存在。

  我從對世界電影和攝影史的研究中觀察到,中國當代攝影藝術的多種形式,即創作者對客觀世界的表達和自我表達的内在媒介,也是作品生命體的外部構成。當藝術家從心靈的内容中,找到最合适的形式組合和表現,那麼這種表現形式,就已經深深地滲透到藝術創作者的精神意義和創造性内涵中。

  藝術家的思想和情感必須以他自己的表達形式來表達,這種形式必須是心靈與本質和諧的節奏。否則就是一堆垃圾...

  人類社會中各種藝術的發展。是一個力場。它也包裹在各種社會沖突的急流漩渦中,蘊含着表面的平靜、波浪和深邃的暗流,猶如那遙遠的寂靜,無盡的河流......

  子彬堅信"事情越簡單,越接近美的本質"。然而,在他那組遠遙寂靜的河流照片中,所表達的簡約并不是一種追求,而是來自于他内心的記憶和品質。他的一套圖檔可以延伸,讓人們體驗一首詩、一首古民謠和一個漫長而沉重的故事和傳說,沒有裝飾,沒有"瞬間";那條遙遠的、寂靜的、但從不平靜的河流,這條獨特記憶的河流,在我們的生活中必須經過我們每個人......

  

- 鄭亞玲

遙遠而寂靜的河流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鄭亞玲

鄭亞玲,1955年出生,來自北京。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北京電影學院教授,中國電影人協會會員。

  講座:外國電影史、日本電影研究、電影碩士研究、電影分析、世界電影史。

  主要成果和獎項:199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局授予"優秀青年教師獎",北京市政府頒發"優秀教師獎",1994年,電影《燃燒的雪花》(編劇)獲得國家政府"中國表獎——優秀獎"。電影獎,1997年,教科書《外國電影史》獲得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一等獎"科研成果"二等獎,1999年,電視劇情片《皇家法》——大島新電影紀錄片(策劃、編劇)2001年,四部電視特輯《走進黑澤明的世界》(策劃、編劇),2003年, 榮獲北京電影學院"十佳優秀教師"稱号,并于2006年出版《文學知識小百科全書》(主編)一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