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鞏漢語
民警将小偉(左四)帶回。 本文圖檔均為上海寶山警方提供
16年來,王棟夫婦不會放棄一丁點線索,走遍大江南北,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找到兒子小偉。
小偉5歲時被拐,之後多次想尋親,都因年代久遠而作罷。時過境遷,當初拐走他的人,即養父,也因其它刑事犯罪被判無期徒刑。
2021年7月25日淩晨,上海警方輾轉多地,終将小偉從廣西帶回上海,圓了王棟夫婦16年的尋子夢。
當日上午9時30分許,風雨中,一部警車在認親地點不遠處停下,車上下來了一個小夥子。王棟夫婦不顧一切沖向雨中走過來的兒子小偉,雨水伴着淚水,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發現重要線索
2005年6月,在上海寶山務工的王棟來到上海市警察局寶山分局楊行派出所報警,稱自己5歲的兒子小偉在楊行東街附近玩耍時走失,并提供了兒子的照片和一些體貌特征。接到報案後,寶山警方将該案進行刑事立案。
由于沒有目擊證人,也缺少公共視訊,案件偵破陷入困境。十多年來,寶山警方多次聚焦此案件,一有線索,就會立即重新調查驗證,并多次陪同王棟夫婦赴江蘇、安徽、山東等地開展調查、辨認。
2021年,公安部部署開展“團圓行動”,寶山警方依托“全國公安查找被拐賣失蹤兒童資訊系統”對被拐、失蹤人員進行廣泛梳理和走訪。6月中旬,民警在走訪中獲得一個重要線索:王棟的兒子小偉極有可能被一名曾在上海務工的四川籍男子拐騙至原籍撫養。民警立即圍繞小偉失蹤期間在滬四川籍人員開展調查,通過大量走訪和海量資訊分析研判。
2021年7月中旬,一名四川南充籍男子梁某進入警方視線,他曾于2000至2005年期間在上海務工,2005年回到四川老家。他還有一個兒子小坤,出生于2001年5月,與失蹤的小偉出生時間相近。
比對王棟提供的小偉失蹤前照片與小坤現在的照片,民警發現兩人有許多相似之處,便立即奔赴四川南充,從當地警方處了解到,梁某因刑事犯罪現在正在監獄服刑,而小坤則在廣西務工。
7月22日,民警奔赴廣西找到了小坤。7月23日,在廣西警方協助下,通過生物特征比對,确認小坤就是王棟尋找了16年的兒子小偉,并把這一消息告訴了王棟一家。
相認現場
在上海認親
王棟夫婦自從小偉失蹤後,一直四處尋子,通過報紙、廣播和網際網路釋出大量尋親啟事,但凡有零星線索,不管路途多麼遙遠都會趕去尋找。
尋子16年,王棟夫婦放棄了原先的水産生意,走遍了大江南北,一次次的找尋,換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失望。當警方上門告知兒子被找到的消息時,王棟夫婦相擁而泣。
另一邊,小偉的日子也并不好過。小偉稱,被拐的過程有點記憶,他知道自己不是梁某親生的,從小就一直想跑但因為年紀小,也不知道去哪兒尋找親生父母,還曾兩次被梁某關在屋裡。小偉被拐到四川後,當時被梁某與前妻王某一起扶養,幾年後,梁某與王某離婚,從此小偉被送至梁某的父母處撫養。又過了幾年,梁某因為其它刑事犯罪被判處無期徒刑。
小偉讀完國中,因家庭生活困難就獨自去外地打工。這幾年,他也想過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但因為當時年幼,根本不知道自己從什麼地方被梁某帶走,是以一直未果。
7月22日下午,當小偉見到上海的民警來找他,他就知道他們一定是來幫助他找尋親生父母的。
經商定,雙方決定于7月25日在上海認親。
7月24日,在廣西工作的民警連夜陪同小偉從廣西趕赴上海。7月25日上午,在寶山楊行,王棟夫婦早早地就等在警方安排的認親地點,盼望着兒子小偉的到來。當兒子從警車走下來後,王棟夫婦不顧一切沖向兒子,一家人緊緊擁抱在一起。
責任編輯:鄭浩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