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沒有人開槍” ——1993年4月19日淩晨 德克薩斯州 韋科市
聯邦執法人員柯蒂斯(化名)緊張的看着面前的山莊,在過去五十多天的武裝對峙中,已經有四名戰友犧牲,一個多月的對峙讓人身心俱疲,即使他們對建築物斷電,夜間用強光探照燈照射屋内,并播放高分貝音樂、宰殺兔子的尖叫聲來對建築物裡的人施壓,對面也沒有投降的樣子,但慶幸的是,這一切很快就要結束了。
韋科圍攻
兩輛戰鬥工程車發動機的轟鳴聲在山谷中回蕩,這是自1932年麥克阿瑟在華盛頓用坦克武力碾壓讨薪老兵之後美國少有的對内使用重型武器,看着這兩輛戰鬥工程車,柯蒂斯若有所思,他明白,上面是要動真格的了。
強攻拉開了帷幕,早上六點鐘,兩輛戰鬥工程車就位,開始鑿穿牆壁,向屋内發射催淚瓦斯,車上的擴音器大聲的喊着“投降”的指令,在發射了六輪催淚瓦斯後,龐大的戰鬥工程車開始進行武力沖撞,建築物的圍牆被撞塌,屋頂被掀掉了一角。但始終沒有人出來。
忽然建築物内燒起大火,火焰照亮了半個天空。
在漫天的火光中,沒有人注意到一個前來抗議此次圍攻的中年男人的離開。
最終,隻有九個人逃了出來,剩下來的七十四人葬身火海,其中有二十名兒童。
一時間美國輿論嘩然,盡管這是在圍剿“異端分子”,但在很多人眼中,這是聯邦政府第一次将武器對準了普通公民(由于美國的消息封鎖,當時大部分人并不知道1932年發生在華盛頓的慘案),這是一種赤裸裸的“屠殺”行為。
美國司法部聲稱,當日聯邦調查局特工未開一槍,沒有進行縱火。
電視前的退役軍人麥克維狠狠地将酒瓶砸向了電視機,他感到十分的憤怒,他驅車趕往韋科市,現場隻剩下了一片廢墟與“禁止入内”的警戒線。
憤怒的火焰在他的心中燃燒:必須讓他們付出代價!
麥克維認為聯邦政府在蓄意殺害婦女與兒童,而他,要讓世人知曉他的主張,他要貫徹他的“正義”。
作為一名參加過海灣戰争的前美國軍人,麥克弗十分擅長“殺人”的技巧,麥克維起初隻打算摧毀一幢聯邦建築物,但之後他改變了主意,他覺得隻炸掉一棟大樓不足以證明他的意志,他想要制造更大的事件。
最終,他選擇了艾爾弗雷德·p·默拉聯邦大樓。(大樓中有包括美國緝毒局、美國煙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社會保障局在内的14家聯邦機構,還有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的招募辦事處)
麥克維選中這幢樓一來是因為其前方都是玻璃制的大門和落地窗,預計可以在炸彈的沖擊下粉碎,造成盡可能大的傷害,二來還因大樓臨近處是廣闊且開放式的停車場,可以吸收和消散爆炸的部分威力,保護附近那些非聯邦大樓内的人。
此外,麥克維還認為大樓周邊的廣闊空間可以讓人拍照時更友善,這樣事件的宣傳效果也就更好。他計劃在1995年4月19日實施這場襲擊,這天既是韋科慘案兩周年,還是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戰役的220周年。
就因為他的舉動,最終死了168人,超過680人受傷。
“租輛卡車——250美元。化肥大約要……要麼250美元,要麼500美元吧。硝基甲烷挺貴的,可能要1500美元。實際上嘛,讓我算算,900,2700……啊,一共應該是3500……然後咱加起來看看。我隻是告訴你主要的支出款項,大概5000美元吧……是5000美元吧?” ——蒂莫西·麥克維談及炸彈原料所花費的成本。
作為一名參加過戰争并且得到過嘉獎的軍人,制作簡易炸藥對麥克維來說毫無難度,1994年9月30日,他與他曾經的戰友尼科爾斯在堪薩斯州合作社購買了40包硝酸铵化肥,每包重22.68公斤,1994年10月,麥克維假扮成機車賽車手,以自己和一些賽車同行需要盛取燃料為幌子獲得了三桶硝基甲烷,每桶約有208.2升。
緊接着,麥克維租下了一處儲物間,在裡面儲存了7闆條箱45.7厘米長的水膠炸藥卷,88線軸的激波管,500條電氣起爆雷管,這些是他和尼科爾斯從堪薩斯州馬裡昂縣的采石場偷來的。
随後,為了實驗炸彈威力,他還制作了一枚原型彈,驅車趕往無人發現的在沙漠中進行引爆,對于炸彈的威力,他非常滿意。
1995年4月17日,麥克維和尼科爾斯把制作完成的炸彈裝載到了貨車上,每一個裝滿的炸藥桶重量接近227公斤,同時為了避免出現失誤,他還在司機室放置了不少炸藥桶,這樣是為了一旦出現任何不可控的問題,他起碼可以用手槍射擊炸藥桶進行引爆,盡管這樣他也會死,但是他并不在乎。
精于軍事的他還巧妙地利用了門羅效應,來加大威力,并且留下一個“j”的符号。
門羅效應也稱聚能效應。英文名稱:gathering energy effect (munroe effect)源于1888年美國人門羅(charles e. munroe)在炸藥試驗中發現的定律。即炸藥爆炸後,爆炸産物在高溫高壓下基本是沿炸藥表面的法線方向向外飛散的。是以,帶凹槽的裝藥在引爆後,在凹槽軸線上會出現一股彙聚的、速度和壓強都很高的爆炸産物流,在一定的範圍内使炸藥爆炸釋放出來的化學能集中起來。
一切已經準備好了,隻需要5000美元。
麥克維始終堅信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情,在後來面對法官時,他堅稱自己的行為是和在廣島、長崎釋放的原子彈一樣,盡管是殺戮,但這是為了一個更高尚的目标。
1995年4月19日拂曉
麥克維開着卡車前往默拉聯邦大樓。
他的身上帶有一個信封,其中裝有《特納日記》(the turner diaries)的書頁,該書中虛構了一個白人至上主義者在上午9點15分用卡車炸彈炸毀聯邦調查局總部來引發革命的故事。
他身穿一件印有弗吉尼亞州口号“sic semper tyrannis”(拉丁語,意為“永遠打倒專制君主”,據傳馬爾庫斯·尤尼烏斯·布魯圖在刺殺尤利烏斯·凱撒時第一個說出這句話,并且約翰·威爾克斯·布斯在刺殺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得手後也立即大身喊出過這句話)和托馬斯·傑斐遜的名言“自由之樹一定要時時用愛國者和獨裁者的血來澆灌”字樣的印花t恤。
他還帶有另一個信封,裡面的信箋上印有托馬斯·傑斐遜另一句名言“當政府害怕人民時,就有了自由;當人民害怕政府時,就便是專制”(when the government fears the people, there is liberty. when the people fear the government, there is tyranny.)他還在下面寫道:“或許從今以後,就會有自由!”還有一份約翰·洛克名言的手抄,聲稱人有權殺死奪走自己自由的人。
上午9點鐘,當大部分從業人員已經開始坐在辦公桌前工作時,裝有4000多斤硝酸铵炸藥、硝基甲烷和柴油燃料混合物的卡車在大樓的北面爆炸,劇烈的爆炸炸出了一個9.1米寬,2.4米深的彈坑,并且正如麥克維之前所考察的一樣,爆炸令方圓16個街區的324幢建築物受損或被毀,并且震碎了附近258幢建築物的玻璃。
單破碎的玻璃導緻的死亡人數就占遇難者總數的5%,默拉聯邦大樓外受傷的人數裡也有69%是因飛濺的玻璃碎片造成,同時遠在89公裡外都能聽到和感覺到這場劇烈的爆炸。位于7公裡外的俄克拉何馬州科學博物館和位于26公裡外諾曼的地震儀都記錄下了這次爆炸,其強度相當于裡氏地震規模地震震級的三級,這次爆炸至少造成了近7億美元的損失。
“在軍隊裡,你會學會如何處理殺人(的情況),我能面對後果,你也要學會去接受。” ——蒂莫西·麥克維
這次爆炸有168人死亡,超過680人受傷,受害者有包括三名孕婦,19名兒童,年齡中最小的隻有3個月大。
麥克維被逮捕後用這樣的話來為自己在爆炸中殺害的兒童辯護:“這場沖突中的交戰規則不是我定的,這些規則都是由侵略者定的,隻不過沒有寫下來而已。這很殘忍,可謂不擇手段。韋科市中也有女人和孩子被殺,這都是政府種下的因所結的果。”
在麥克維被逮捕後,享受到了美國自肯尼迪總統遇刺以來最“豪華的”專案組待遇,有近900名聯邦調查員、犯罪學家、國民警衛隊、警員圍繞着他。
1997年6月2日判決麥克維的全部11項謀殺和陰謀罪名成立,麥克維被判處死刑。
這是1963年來美國聯邦政府首次恢複對死刑犯執行死刑。
2001年6月11日,33歲的麥克維被聯邦執行注射死刑。在執行死刑前,麥克維隻點了一份薄荷巧克力冰激淩。除了這份薄荷巧克力冰淇淋之外,他還邀請了一名音樂家為他演奏了一曲安魂曲。也許是作孽太多,他希望在去往地獄的路上能尋求一份安定。
俄克拉荷馬城爆炸被認為是美國911事件之前最嚴重的一次“恐怖主義”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