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考驗的是綜合實力,舞台不讓人唱“獨角戲”。
周日的《我們的歌》第七期,張碧晨和周興哲所在的“星際寶貝”組合,和劉宇甯和單依純所在的“國色天香”組合,正面交鋒,電光火石,最終以明晃晃的票數,看出了兩組的落差。
是張碧晨唱得不好?是周興哲拉了後腿?哪有那麼簡單!
下面,我們就來深度分析這兩場比賽,為什麼兩個新生代之間的比拼,看似名氣更大的張碧晨組,會再一次輸掉比賽!

看到他們選擇王力宏的《兩個人不等于我們》進行pk,我的心就涼了一半。
為什麼?王力宏的這首歌太不适合舞台競技了。
在原曲中,王力宏是近乎自彈自唱的狀态呢喃自語,在孤獨中,對戀愛關系進行反思。
這樣的歌曲,并不适合舞台表演。如果表演,就得進行大刀闊斧的改編。
可是,再看張碧晨和周興哲的表現。
一扇門将男女主角阻隔,各自吟唱着“兩個人”的狀态,這時,我是覺得還是有意味的,是衷于原曲要表達的。
可是當兩個人有合唱的部分,我就覺得不太對了。兩個人的關系應該是互為鏡像的關系,而不是“合在一起”的狀态。兩個人如果采用複調的處理方式,是不是更有利于表達這樣的情感?
再說演唱的部分,其實張碧晨和周興哲都沒有唱出王力宏所想要表達的“情感狀态”。
張碧晨更入情境一些,周興哲變成了配合的那個人,而不是在這段關系中,兩人同處“互不懂得卻相愛”的狀态。
是以聽這首歌時,我沒有被代入情境。也沒有感受到他們在愛情中的各種困惑和掙紮。
沒有超出觀衆期待的表演,就是失敗的,因為觀衆要的“被感動”、“被刺激”都沒有得到。
其實,對于不太會改編的“星際寶貝”而言,選擇适合的歌曲成為了重中之重,選擇這首歌就注定了輸局。
劉宇甯對《女兒國》的改編,深得我心,感覺是演繹了一個現代版的“女兒國曆險”。
劉宇甯的角色,是扮演唐三藏,單依純則是女兒國國王的角色。劉宇甯在“西天取經”與遭遇“情劫”之間,作着掙紮。單依純則是“癡情一片”在情天欲海中淪陷。
很喜歡單依純的演唱,太美了,純美的音色仿佛幹淨、清透,天籁之音,讓人無法抵擋。
同樣是處理男女主的關系,我們看到,單依純和劉宇甯互相間的配合,是唱的複調,因為這樣才有“關系”和“情感”的對照感。
哪怕最後合在一起唱,兩個人都是唱的相同的調,而不是一個主唱一個和聲。
整個表演,讓我看到的,是一個非常懂得歌曲内涵,并以非常恰當方式呈現的舞台。
這個《女兒國》,讓我看到了唐三藏和女兒國國王相愛不可相守的無奈,又看到了現代人相愛卻不相知的疏離。
在舞台設計上,“唐僧”始終沒有和“女兒國國王”站到一起,也應和了劇情中兩個始終沒在一起的現實。
張碧晨組,首先選歌選錯,這首歌就不适合舞台表演。也沒有進行更加精彩的改編,結果就是平平淡淡,不能讓人感同身受,不能把人帶入情境。
單依純和劉宇甯則相反,人物有角色的擔當,情感有對照的呼應,舞台有巧思的設計,演唱又演繹得投合。是挑不出什麼毛病的表演。
其實通過這些,我們看到,b組“國色天香”和a組“星際寶貝”之間的差距,不在演唱,而是在演繹;不是在實力,而是在編排。
因為一首好的舞台音樂作品,需要生動的細節,同時更需要恢宏的手筆來架構。
張碧晨、周興哲都是在唱作方面有特長,在歌曲編排方面沒有經過訓練,很顯然就吃了虧。
其實落敗也是好事,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開始有意識地去補足自己的“短闆”,走出舒适區,看到和發現新的自我。《我們的歌》不就是以而精彩嗎!
(喜歡竹心的原創文章,歡迎點贊、關注、轉發、留言,下期繼續評點《我們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