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航空華僑村池子深受愛戴

作者:星星飛翔
航空華僑村池子深受愛戴

長美村的美麗風景。

航空華僑村池子深受愛戴

豐汝文化精品線長美段已基本建成,建有人舞台等特色的地方。

編者注

"天上的木頭,一定有它的根,山間的水,一定有它的源頭",在海外遊客的心中,"根"是家,是難以放棄的感情。江門是"華僑之都",僑資資源十分豐富。江門一方面繼承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擁抱和吸收了外國文化,形成了以中外文化融合為特征的中國文化。這些獨特的海外華人文化隐藏在整個城市大大小小的村莊中。今天,第三屆"廣東十佳美麗村"系列活動正式進入網上投票階段。其中,我市選取鶴山市古勞鎮崛起村、恩平市牛江鎮長梅村、新會聚區崖門鎮景美村、泰山市海陰鎮五峰村等4個村參加"廣東美麗僑鄉"類别評選。從此,本報以"展現華僑華人魅力,打造美麗華僑村"為主題的系列報道,展現了四大候選村的獨特魅力。

建立的拉美華僑展廳講述了華僑情懷的故事,震撼人心的馮如雕塑展現了村落深厚的曆史和人文内涵,民族千畝馬鈴薯示範基地的風格展現了鄉村振興的動力......如今,走進"中國航空之父"馮如裡——恩平市牛江鎮昌梅村,洋溢着濃厚的懷舊氣息,散發着海外華人村的獨特魅力。

"我從沒想過我的家鄉會如此美好和令人向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居住地,"住在哥斯達黎加的村民陳女士說。

航空華僑村,奇子深厚感情。一直以來,昌美村各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援,秉承風如愛護農村的精神,始終堅持黨的建設上司,廣泛動員僑胞和回國僑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生活環境, 發展集體經濟,齊心協力,譜寫美麗華僑村新篇章。

内外聯手打造"同心圓",鄉村振興鉚足"新動能"。近年來,昌美村發展迅速:協助牛江鎮成功申報以馮茹文化(馮如麗)為主題的"華僑華人國際文化交流基地",被評為"廣東文明村"、"廣東省民主法治示範村"、"廣東省農村治理村"和"廣東省文化旅遊特色村"。

海外華人的凝聚力

讓海外華人參與農村治理

2020年10月,昌美村人山人海,拉美華僑展館落成。走進其中,館内的每一張照片、每一段文字、每一封信都是關于恩平生活在拉美華僑華人的辛勤勞動過程,成為華僑故事的展廳,以及連接配接國情的家庭紐帶。

出席開幕式的暨南大學國際關系/海外華人研究學院教授高偉富表示,目前學術界對拉美華僑的研究非常薄弱,缺乏資訊,基礎不足。恩平拉美僑商展館,"恩平人在拉美"展覽,"能做到目前的程度是相當困難的"。

長美村,不僅記錄了"海外華人史",更延續了"海外情懷"。

衆所周知,馮茹是昌美村難得的曆史人文名片,他對鄉村的愛國愛國是海外華人精神的充分展現。"為了打響馮茹這一極具影響力的'海外卡',我們通過馮茹的故居、馮茹文曆史博物館進行更新改造,制作馮茹宣傳片,舉辦馮茹文化宣傳活動和紀念活動,不斷打磨馮茹品牌,展現海外華人文化魅力。"長梅村黨支部幹部負責人說。

馮培德和馮茹是同村的同一個人,他說,馮茹是中國第一個研制動力飛機的人,它的愛國主義、拼搏、創新精神激勵着幾代中國航空人前進。在馮茹精神的鼓舞下,馮佩德也走上了航空報國之路,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飛機導航與控制專家。

同時,馮培德高度重視家鄉青少年科教工作,設立航空特色教育專項基金,用于獎勵為航天科技和教育教學做出貢獻的師生,鼓勵家鄉孩子傳承馮如精神,學習科學知識, 推動航空特色教育的發展,促進馮如立在航天能成為人才的一代,付出火力。近年來,馮培德向家鄉的學校捐贈了數十萬元。

昌美村立足海外華僑村情況,凝聚華僑華人,将華僑文化發展成為基層黨組織建設,搭建交流平台,加強内外部互動,引領廣大華僑打造家鄉。"一方面,我們建設'僑鄉',讓海外華人參與農村治理,積極宣傳黨的思想,落實黨的僑務政策,另一方面,我們為僑胞和回國華僑家庭提供資訊交流的平台,定期通報家鄉的發展情況, 解決他們的疑慮,為昌美村的發展提供建議。"長梅村黨支部幹部負責人說。

美化海外華人村

生活環境不斷改善

一條新鋪設的柏油路直通村,建立的村道站和景觀藝術建築引人入勝,村裡又重建了一個大廣場和人民舞台,破舊的村道被改造成鵝卵石、水泥路,老舊的小農舍換上了新衣服,豬舍、雞欄變成了休閑公園......短短兩年時間,長美村就成了著名的"網紅村"。

長美村的蝴蝶變化并非一帆風順。以連梅村所轄的昌美村為例,在建設初期,村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有的村民甚至對鎮上做工上,村幹部冷言冷語。但幹部們并不氣餒,他們引導村黨員、老幹部、全國人大代表等團體,在帶領村民進入美麗村莊建設中發揮上司作用。

聯美村還成立了美麗村工作上司小組,結合村實際情況,創新提出"捐建"建議,即為村裡垃圾豬舍、危險民居、空地捐贈用于建設美麗村落,一幢房屋或空地作為捐贈5000元, 捐贈者的姓名列入慈善捐贈名冊。

村裡村民馮玉麗通過"土地捐贈"将自己的老房子捐獻給了美麗的鄉村。"老房子建得參差不齊,鎮村幹部多次與我溝通,表示希望村周邊能更經常地建,我作為村裡的一員,應該予以支援。"馮玉麗說。

在熱情的村民的支援下,連美村其他村民的态度也發生了變化,他們不僅認真做好了前房的清潔工作,而且"有錢有貨,貢獻很大",積極為連美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貢獻力量。到目前為止,連梅村的海外華人村和村民已經籌集了120多萬元,村民自願捐出的廢豬舍、危險房、露天場所有120多個,相當于60多萬元。

"随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我們廣泛動員村民參與村務,采納華僑意見,通過制定藍圖、惠民生、彰顯特色、有利于環境、不斷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等措施,彙集了村民和僑祗的智力力量, 改善硬體設施,使村莊看起來很新。"長梅村黨支部幹部負責人說。

如今,昌美村的村路、巷道已經安裝了路燈,村裡已經改建了一條暗運河,建了三個農村污水處理點,四個自然村建了現代化的公共廁所。同時,村裡原本"肮髒、淩亂、貧瘠"的健康死胡同被做成了一個獨特的、每個主題的小景觀、小公園。

此外,昌美村還配備了自動化智能垃圾分類房,采用非接觸式感應開閉系統;通過垃圾分類和清理人員制度的不斷完善,長美村的農村生活環境不斷改善,杏園村下轄的村、蓮昌村先後被命名為廣東省江門市衛生村。

鄉村不僅要美麗,而且要更加強大。"積極推進鄉村振興輔導員制度,由全國人大黨員、代表擔任各自然村的輔導員,結合村民、僑胞、師研人員的意見和建議,因地制宜,一次一村輔導村開展鄉村振興工作, 公德心建設、僑務活動等工作。"長梅村黨支部幹部負責人說。

同時,昌美村開展健康住戶、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評選活動,由輔導員擔任評委,帶領村民積極參與,并給予一定的獎勵,樹立了一批先進典範。自2019年8月以來,長美村已評定1015個健康家庭、95星級文明家庭和2個"五個好家庭"。

帶直播"海外卡"

打造豐茹文化精品線

2020年11月10日,江門冬苗生産基地将在長梅村舉行。随着一項法令,植保無人機、旋耕機、化肥噴頭等農業機械在全國萬畝馬鈴薯示範基地快速來回運作。全市冬季種子生産基地将設在昌美村,是昌美村農業生産的一大肯定。

"通過大力發展馬鈴薯産業,我們形成了150戶以上的合作規模,合作種植馬鈴薯總面積約133公頃,今年的春收非常有效。"恩平市鳳江農業合作社總經理馮建華說。

如果馬鈴薯想賣得好,除了優良的品質,品牌還要響鈴。"我們聘請了專業的包裝設計團隊,做了一個完整的标志設計。看着新商标和新包裝,馮建華自信地說,恩平馬鈴薯目前在廣東省乃至全國都是知名的,馬鈴薯經銷商都知道恩平的采購。

2018年,牛江鎮通過富硒鎮評審,"富硒"已成為恩平市做大做強農産品、富農用品的重要内容。"我們大力打造富硒品牌、大米、粉粉等優勢,輻射農産品,帶動行業發展。"長梅村黨支部幹部負責人說。

近年來,昌美村充分利用豐富的人力資源和良好的農業産業基礎優勢,促進農業和文化旅遊的多元化發展,村集體經濟年均收入達到30多萬元。

"我們聚焦'中國僑胞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品牌,以打造'中華航空第一村'為目标,與相鄰的蓮塘、高蓮等行政村串聯打造豐汝文化精品線,積極發展'人文尋耕體驗與生态旅遊'特色的人文鄉村旅遊産業。"長梅村黨支部幹部負責人說。

目前,豐汝文化精品線現有倉儲項目38個,總規劃投資超過2700萬元。其中,昌美村有15個項目,投資超過1200萬元。目前,豐汝文化精品線昌美段已基本建成,建成了村标志廣場、航空父親畫廊、遊客中心、人民舞台、文化廣場等特色場所,沿線房屋為立面的統一改造,打磨了昌美品牌,振興了鄉村産業。

(溫/畢松傑圖/畢松傑馮惠希 鄧景軒)

來源:江門日報